《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版,《我在伊朗长大》-

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动画片,但本片并不是为小朋友而准备的。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电影版

影片以伊朗少女Marjane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探讨了宗教,信仰,民族等敏感话题。加之影片背景更是设在伊朗这个超敏感地区,(之前《300勇士》引起伊朗方面强烈抗议只是因为片中轻描淡写地对远古“波斯”有所涉及),所以本片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记。有人说戛纳本就是政治偏好的,有《华氏911》问鼎在前,我们也有理由去相信本片同样会受到评委的青睐。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剧情介绍


《我在伊朗长大》

女孩玛简(基娅拉・马斯楚安尼配音)出生在伊朗一个普通家庭里,自小聪慧而早熟的玛简,在伊斯兰革命中渡过童年,基要主义者掌握大权后伊朗人民的民主希望破灭,社会动荡不安,民风日渐保守,女性被迫戴上了面纱,数以万计的无辜人们被的投进监牢,九岁的玛简作为平民百姓,亲眼见证了这一悲惨时期的动荡和社会的民不聊生。

进入青春期的玛简,受到西方娱乐文化的熏陶,尽管政府明令禁止,玛简还是通过黑市买到了喜欢的乐队ABBA、Iron Maiden等的音乐,身着朋克潮流的服装走上街头,在迈克尔・杰克逊的激昂歌声中释放压抑的青春,在饱受禁锢的伊朗社会中,玛简成了为数不多具有反抗精神的一员。

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人们生活陷入无边的恐惧,玛简大胆的言行与举动让家人越发担忧,父亲(西蒙・阿布卡瑞安配音)和母亲(凯瑟琳・德纳芙配音)希望女儿能在更自由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将玛简送往奥地利上学。在欧洲求学期间,孤独脆弱的玛简经历了青少年从身到心的苦难折磨,伊朗出身更是为她带来很多敌意的眼光,独立坚强的玛简毫不退缩,最终赢得了周围人的认可。然而一场惨遭背叛的爱情经历,却令玛简灰心丧气,爱情的伤痛和对家乡的思念,令满怀矛盾的玛简做出了重回伊朗的决定。

此时的伊朗,依然饱受战火摧残,宗教对妇女生活的限制越发苛刻,玛简大胆挑战种种清规戒条的言论,使其饱受争议与排挤,但开明的外祖母(丹妮艾尔・达里艾配音)却鼓励玛简保持清晰的头脑和对自由的追求。一次,玛简与男友在车中偶一拉手,就遭到当局的罚款管制,连玛简的父亲都不禁感慨道,如今伊朗社会之保守比自己年轻时更甚,玛简与男友冲动之下走入结婚殿堂。

一年后,玛简在如此压抑生活氛围中越发苦闷,她再次不顾社会禁忌和多方阻拦,毅然与丈夫离婚,做出了再次离开伊朗、移居法国的艰难决定。这一次,玛简也许将永远离开她视为家乡却难以长久生活的伊朗。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主创介绍

《我在伊朗长大》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玛简・莎特拉皮的同名漫画,出生自六十年代末的莎特拉皮,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折射出七十年代至今整个伊朗社会的变迁。2007年,法国2.4.7. 影业决定将莎特拉皮这一系列畅销漫画整合成一个完整故事,搬上大银幕,并请来了玛简・莎特拉皮本人亲自改编剧本和执导,由于影片本身采用动画形式,莎特拉皮原著旗帜鲜明的创作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再加上同样原为漫画家、曾自编自导过动画短片《愤怒蓝调》的法国中生代导演文森特・巴罗纳的鼎力协助,令影片在故事性到艺术性上都打上了双保险。

由于《我在伊朗长大》系列原著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极富知名度,因此这次改编成电影,虽然从制片公司到编导班底在法国影坛都不算非常知名,但还是凭借莎特拉皮的名号请来多位重量级明星为动画角色配音,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法国影坛女神凯瑟琳・德纳芙和其女儿基娅拉・马斯楚安尼的母女档合作――德纳芙为片中玛简母亲一角献声,凭借自己在法国电影圈无人可企及的号召力,为影片大大增加了关注度;进入影坛多年,一直在大名鼎鼎的母亲光环下尴尬生存的基娅拉・马斯楚安尼,通过扎眼的姓氏不难得知,此女正是德纳芙当年与意大利著名男星马塞罗・马斯楚安尼的爱情结晶,这次与巨星母亲同台献艺,基娅拉终于荣升为主角,其低沉的嗓音为个性十足的女主角玛简大大增加了感染力。

配音阵容中还有一位法国影坛泰斗级人物,那就是为外祖母一角配音的丹妮艾尔・达里艾,已年逾九十高龄的丹妮艾尔・达里艾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进入电影界,七十余年来出演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多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影片,至今仍活跃在电影圈内,是法国影坛首屈一指的常青树级别影星。巧的是,在弗朗索瓦・欧容汇集法国影坛各时代女星的《八美图》中,丹妮艾尔・达里艾也是出演凯瑟琳・德纳芙的母亲一角,因此《我在伊朗长大》的配音阵容中,一对现实中的真正母女、一对老搭档的银幕母女,成了一大巧合与看点。

《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版,《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幕后制作


《我在伊朗长大》

伊朗,像众多中东国家在西方媒体描绘下,离不开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主义、宗教狂热的妖魔色彩。《我在伊朗长大》系列漫画的作者玛嘉?莎塔琵要以她童年的所见所闻,用影像和语言作辩解,将自己对于伊朗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的个人记忆描绘出来,表达方式是轻松幽默的,画面内涵却涉及成长、亲情、宗教、政治等主题。《我在伊朗长大》系列书一共四部,分别是一《面纱》、二《安息日》、三《流落奥地利》和四《回家》。2001年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全球销售二十万余册,并获得了包括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影片正是根据玛嘉・莎塔琵的同名自传漫画改编,由玛嘉・莎塔琵和文森特・帕兰德联合执导。黑白的色调,版画般的质感,很有风格。故事背景为1979年后的伊朗,由国王专政被推翻,伊斯兰革命胜利,到两伊战争,记录的是这个文明古国历史以外的女孩生活,在纷乱变动的社会和个人日常生活夹缝中,她看到的世界,不在面纱之下,她写她流亡的朋友,不忌讳讽刺批评的父母,恋爱中的女仆,还有她小时候喜欢的作者和道听途说的政治黑幕。影片在法国上映之后,各大媒体纷纷予以较高评价,包括《解放报》、《巴黎竞技》、《费加罗日报》、《影视周刊》等数十家媒体均给出满分,还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奖。

玛嘉・莎塔琵1969年出生于伊朗西北部城市雷什特,当地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的。后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长大,在那里的法语公立学校学习,之后去了维也纳,后又在1994年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学习插图艺术。她写过几本儿童读物,创作的插图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包括《纽约人》和《纽约时报》。早年在维也纳留学时,因远离故乡的孤僻气质吸引了从事艺术的人与她成为朋友;而她善感的内心和对艺术的领悟天赋使其从事插画艺术多年。莎塔琵虽然至今已经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仍然十分怀念祖国“法国就像是我的妻子而伊朗则像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哪怕她是失常的或者是发疯的,并不会改变她是我母亲的事实。我当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妻子但是我可能会选错、离婚或者和藏在另一个地方的女人一起生一个孩子”。

莎塔琵在法国的电视上看到很多有关祖国伊朗的片段,奇怪的是报导的内容都并非她生活所体验的,她开始跟很多朋友谈这件事:她不认为大家所看见的伊朗就是当地真实的情况,她跟朋友奖很多她童年时在伊朗生活的趣事。在工作室的一次聚会上,她的朋友跟她说:“你该为你的故事做些行动。”他们又为她介绍一些插画家,这也让她决定要以插画的形式为她的故事创作。她认为图像本身就是写作的一种方法,因为她能写也能画,于是就更觉得最好同时透过文字和图画的搭配创作。她又曾经把插画创作跟电影比较,作为一种说故事的经验,作者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有什么想说,再发掘不同的方法并选择最佳的方式去说,像有些艺术家要强调加入音乐/声音的元素。而她在创作《我在伊朗长大》的时候,就有意识地透过插画强烈的视觉传达去书写,简单的线条所勾画友善的脸蛋,搭配占据相当篇幅的黑色背景,面纱少女、烈士、暴警……等等重复的人物图像,是她这套插画书图画的基调。

影片《我在伊朗长大》是玛嘉・莎塔琵与文森特・帕兰德的导演处女作,文森特在从事导演工作之前也是漫画家。因漫画分格与电影分镜头相类似,因此在技术方面的过渡与衔接过程中,二人可谓是得心应手。值得一提的还有,法国重量级女影星凯瑟琳?德纳芙也被吸引为该片贡献声音,出演母亲一角,而这一角色英语版的配音演员已经确定是吉娜・罗兰兹(Gena Rowlands)。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拍摄花絮


《我在伊朗长大》

2007年6月27日发行的泰国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位置报道了反伊朗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被取消参加曼谷电影节的消息。据报道,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援引此次电影节主办方泰国旅游组织发言人的讲话报道说,考虑到伊朗和泰国的良好关系,应伊朗使馆的要求,取消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参加曼谷电影节的资格。另一份报纸也在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份报纸援引一位伊朗使馆外交人士的话报道说,因为由于电影《我在伊朗长大》中有不符合事实的镜头以及对伊斯兰革命和伊朗人民的不利的描述,因此要求电影节主办方取消其参加资格。反伊朗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本来是要作为曼谷电影节第一个电影在7月19日的开幕式放映的。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位于伊朗南部法尔斯省境内设拉子的东北2公里。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波斯波利斯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曾经是波斯帝国行宫和灵都(今日伊朗的塔赫特贾姆希德)。古老的波斯是众神的王国,贾拇希德是古代波斯神话中王的名字。

在提到同名漫画的创作初衷时,插画家出身的玛嘉・莎塔琵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正因为此,创作《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影片简评


《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身为动画片,简单粗线条的平面构图似乎在这个以3D为主打的动画时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生发感慨,动画只是电影表现形式的标签,《我在伊朗长大》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它的真挚内容与独特气质。

由于从原著构建到电影执导改编,全权由玛简・莎特拉皮根据个人经历来创作,影片在对伊朗社会变迁的描绘上有着同类影片无法相比拟的真实感,虽然影片故事折射出伊朗近三十年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现状,但玛简从一个纯粹平民视角,叙述主题并没有局限在伊斯兰专政当时对一批人的迫害和打击造成的创伤,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娓娓道来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其讲述苦痛经历的自嘲口吻,回顾往事笑中带泪的情绪表达,无不令人动容而感同身受。

莎特拉皮本人曾这样描述创作《我在伊朗长大》的重要性;“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从中不难见莎特拉皮创作此原著系列及改编电影的深沉用心,影片除了对造成民不聊生现状的政治时局的控诉,更让人心有戚戚的是那种身遭束缚者迷茫的心态,国家的动荡使人终生在一种无归属的心境中游荡,无论在怎样安逸的环境中,都难以扫去身为异乡人的阴霾。

虽然导演玛简・莎特拉皮和文森特・巴罗纳都是初次执导电影长片,但由于两人的漫画家身份,以动画形式表现的《我在伊朗长大》丝毫不见技术方面的生涩,漫画分格技术本就与电影分镜头相类似,因此技术方面的表现二人相当得心应手,夸张的画面感配以忧伤的心境,令影片抹去了同类题材所固有的沉重感,在不失幽默的叙述方式下透露出浓重的哀愁。

影片虽然原著颇具影响力,但改编电影的过程和宣传都一直相当低调,直到去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悄然亮相,便以超级黑马的姿态拿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也正因为在戛纳夺得大奖以来,影片人气大增,名气如滚雪球般日渐响亮,最终挤掉了法国影坛的奖项热门大作[玫瑰人生],代表法国参加200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虽然动画片在此奖项争夺历史上鲜有问鼎者。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一句话评论


《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让人笑中带泪,并且没有局限在伊斯兰专政当时对一批人的迫害和打击造成的创伤中,幽默而犀利,富有教育意义,引人入胜。――《巴黎竞技》

艺术操控游刃有余,睿智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人道报》

《我在伊朗长大》的每一分钟都是全新的观念,彻底改变了世界。这是一部真人电影,具备所有一部现代影片应有的特征。――《解放报》

如果看过《我在伊朗长大》,相信所有那些落伍者都会乖乖地闭上嘴巴、停止争论,意识到动画片的确能够成为让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感兴趣的传播媒介。――《综艺杂志》

我在伊朗长大_《我在伊朗长大》 -漫画版


我在伊朗长大

书评

大家对伊朗的印象是否只有战争、石油和宗教狂热?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政伊朗等中东国家战争连连?你又想不想了解伊朗的历史?伊朗人民在政治动荡下是怎样生活的?

《Persepolis: 我在伊朗长大》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伊朗作者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作者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带出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运用令画面充满力量。随着主角Marji的成长,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历史、政治和文化。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全系列共四册书,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玛嘉・莎塔碧

玛嘉・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 1969年生,一个长得中东面孔,讲起话比西方人还大胆、直率的伊朗人。

从小听爸妈揭发政府弊端,认清这是个不得不革命的时代;看《辩证唯物主义》连环漫画,发现马克思和上帝长得超像;上街头游行抗议,因为革命要取得胜利,需要全体人民的支持。最大的梦想是当女先知,集上帝的正义与爱憎於一身。

十四岁被送往维也纳当小留学生,从此学会一个成年人该会的所有事情。

2001年出版自传漫画《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横扫各国漫画大奖,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有十五国译本,全球销售二十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6988.html

更多阅读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两篇 不想长大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四(2)班李奕指导老师:谢舒暑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做《我不想不想长大》。一听这书名,我就觉得奇怪了,我可想快点长大,长大了我就可以像姐姐一样到外地读大学,长大了我就可以像堂哥一样独自去旅游,长大了我

《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蔡欣凌 不想长大舞蹈视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暑假,我在网上发现了一本书——《我不想不想长大》。光听这书名就觉得有趣,所以我果断让妈妈给我买了。 这本书讲的是:五年级胖小孩扇贝养过许多小动物,随着他们渐渐长大,都离开了扇贝,远走高飞,扇贝觉得他们长大

声明:《《我在伊朗长大》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版,《我在伊朗长大》-》为网友莫失莫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