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总目》 《中国古籍总目》-概述,《中国古籍总目》-简

《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印刷的历代汉文书籍为收集范围,汇聚各家馆藏记录,在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著录各书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地、版本类型及批校题跋等信息,同时标列各书的主要收藏机构名称。各部陆续付印告竣,随即推出全书索引。

中国古籍_《中国古籍总目》 -概述


《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出版工作会议2010年10月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总目》工作委员会主任、编委会主编杨牧之,编委会主编傅璇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岩,编委会副主编吴格,《经部》主编沈乃文,《史部》主编陈先行,《子部》主编徐忆农,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兴康、黄松(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编委会委员徐俊、鲍国强、李国庆、吴旭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张文斌,中华书局冯宝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祚唐等同志。编委会副主编暨《集部》主编陈力同志因故请假。会议首先由吴格同志总结了《总目》已出《史部》和《丛部》统稿工作的得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对《丛部》和《史部》在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交流和总结。

对于后三部(《经部》、《子部》和《集部》)的统稿工作,吴格同志表示正在全力进行,并提出了相关需注意的问题。会上,与会人员经过认真交流和讨论,对后三部的统稿和出版工作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关于出版工作的流程。吴格同志将完成统稿的《经部》、《子部》和《集部》稿件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张文斌处;张文斌将稿件分交给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出三份清样,一份自己初审加工,一份交由分卷主编通读,一份交审读专家组审读;各方面意见统一汇总到吴格同志处,吴格同志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修订;修订完毕交由出版社编辑出版。

二、关于流程的时间安排。1.吴格同志整体完成后三部分统稿并将稿件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时间为2010年6月下旬;2.分卷主编审订和通读专家组通读时间为一个月,即7月下旬将各自意见反馈至吴格同志处,出版社初审工作尽量在同期进行;3.8月至9月中旬吴格同志根据反馈的意见完成修订工作,将稿件陆续交付出版社;4.出版社付型时间为11月底,12月完成后三部的印制出版工作。

三、关于编制索引事宜。1.出版方式:纸质索引;2.编纂方式:同时编纂书名索引和人名索引;3.出版时间:待2010月11月后三部稿件定型暨每个款目编号定下来即可以开始编纂,2011年1月完成索引的编纂工作,2月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3月完成索引的印制出版工作。

杨牧之同志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首先对各编纂单位和个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殷切希望今年能有条不紊地把后三部的出版工作做好,年底时将《经部》、《子部》和《集部》出版。待后三部出版后,在2011年春节后召开《总目》编纂出版新闻发表会,宣告《总目》编纂出版工作的总体完成。

中国古籍_《中国古籍总目》 -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 《中国古籍总目》-概述,《中国古籍总目》-简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历时十七年,于二○○九年六月终告完成。这期间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校勘定稿、印制出版,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专家学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总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对中华古籍“浩如烟海”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着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中国古籍_《中国古籍总目》 -目录

《中国古籍总目・丛书部》编纂说明
杂纂类
宋元
明代
清代前期
清代后期
民国以来
辑佚类
郡邑类
氏族类
独撰类
明代以前
《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中国古籍_《中国古籍总目》 -编纂述略

《中国古籍总目》(下简称《总目》)编纂,自1992年以来,经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定稿出版诸阶段,历时十七年终告完成。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迄未中断。由汉文书写记录的历代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俦。中国古籍不仅记录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东亚乃至西方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而整理研究须有所凭藉,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著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至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总目》编纂的基础。建国以来合众多图书馆之力集体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总目》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总目》编纂是中国图书馆界、文献学界的基础建设工程,因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建国以后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古籍的整理及出版工作,作为国家支持的文化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图书馆界历时多年完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纂,基本著录了中国大陆现存的善本古籍。此后,继续开展并完成对现存中国古籍所有品种及其版本的全面调查与著录,即成为时代赋予今人的历史任务。1992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不失时机地将编纂《总目》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由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现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下简称“古籍小组”)主持,设立编纂办公室,并由国家图书馆等十一家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组成编委会,于1993年7月启动编纂工作。至1999年,编纂工作因机构调整等原因而中辍。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用力于清理并汇总各馆古籍收藏记录,为《总目》提供书目编纂基础。

2003年底,由古籍小组主持、古籍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总目》编纂工作重新启动。依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变动情况,组成以杨牧之为主任,詹福瑞、李岩为副主任,王兴康、朱强、吴建中、马宁、黄松等为委员的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调整并增补编委会成员,组成以傅璇琮、杨牧之为主编,陈力、吴格为副主编,孔方恩、任光亮、李致忠、李国庆、吴旭民、谷辉之、沈乃文、徐俊、徐忆农、高克勤、宫爱东、陈先行、崔建英、许逸民、张力伟、阳海清、鲍国强、韩锡铎等为委员的编纂委员会。此后,接受古籍小组委托,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具体承担了《总目》各分部(类)的编纂任务,复旦大学图书馆相关人员也应邀参加编纂。调整后的编纂委员会,对《总目》原定的收录范围、立目原则、分类表、著录规则等进行修订,并确立编纂工作流程及时间表,随即展开紧张工作。2004年以来,《总目》编纂工作,严格按照“分卷主编馆编定初稿、编委会组织专家审订、分卷主编馆参照专家意见修改以形成定稿、编委会委托专人统一定稿、编委会委托专人及出版社审读定稿”的流程推进。依赖各相关图书馆的大力配合、各有关专家学者的热心支持,编纂人员辛勤劳动,有效合作,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686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参观记 北京古动物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老师已经给我们讲过古动物博物馆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身临其境进一步了

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中国古动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探秘中国古动物馆图文/米小妈妈 带着女儿走遍北京的大小博物馆是我和女儿的约定,零零碎碎的走了一些,因为各类准备不足,大有走马观花之意,孩子也只是沉浸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的短暂娱乐之中。 很多父母心态应该和我大致相似

关于《踏古》 踏古 林海

打开了朋友的SPACE一下子被他的背景音乐所震撼,对这首琵琶曲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不正是今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千手观音》的背景音乐吗!《踏古》出自于林海的《琵琶相》,在这张专辑中林海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风

声明:《《中国古籍总目》 《中国古籍总目》-概述,《中国古籍总目》-简》为网友悲傷格化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