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 广东 罗浮山 广东 -地理概况,罗浮山 广东 -历史沿革

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罗浮山山区广大,峻拔奇峭,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小432座山峰,峭壁危崖,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门、黄龙洞3处瀑布为著。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层厚,形成南亚热带的天然植物园。常绿乔木与阔叶林和众多的藤本、草本等植物,计有3000多种,其中中草药即有1240种。山中盛产柑、橙、桔、柚、龙眼、荔枝。713~741年(唐开元间),山僧即以柑甜味美的柑子作为贡品,并被皇帝命名为御园柑。罗浮山道、佛两教外,儒学也很发达,历史上许多文人骚客游览并留下无数文化遗存。2014年12月17日住建部公布今年执法检查结果,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为不达标等级,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罗浮山_罗浮山[广东] -地理概况

罗浮山 广东  罗浮山 广东 -地理概况,罗浮山 广东 -历史沿革

罗浮山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后汉书・地理志》刘昭注:“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这些都是罗浮山得名的传说。
罗浮山山区广大,峻拔奇峭,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主峰飞云顶是花岗岩山体,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1408~1423年(明永乐年间)东莞陈琏所撰《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这种情景与《史记・封禅书》对蓬莱的描述:“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至,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有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蓬岛浮来傅于罗山”的传说之所本。
罗浮山由不透水的花岗岩地层组成,山体切割程度大,大小432座山峰,峭壁危崖,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门、黄龙洞3处瀑布为著。罗浮山地下水也很丰富,从岩层深处喷涌而出的矿泉水如长生井、卓锡泉,都是上乘的名泉,现已开发的出露于罗浮山断裂带北侧的矿泉水,是含锌的健康饮料。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层厚,形成南亚热带的天然植物园。常绿乔木与阔叶林和众多的藤本、草本等植物,计有3000多种,其中中草药即有1240种。山中盛产柑、橙、桔、柚、龙眼、荔枝。713~741年(唐开元间),山僧即以柑甜味美的柑子作为贡品,并被皇帝命名为御园柑。北宋苏东坡被贬岭南,满腹惆怅伤感。但在安置惠州来游罗浮之后,却爱上了“四时春”的罗浮,在“芦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生活中,“不辞长作岭南人”了。罗浮山的森林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已知的有名贵的飞禽五色雀等40多种。有睡猪等走兽36种和爬行类、鱼类15种,其中蚺(蟒)蛇曾是唐时贡品。还有昆虫类70多种,被称为“小凤凰”、“浑身披五采,光散金芙蓉”的蝴蝶尤为珍贵。罗浮山为南药基地。在宋代广东有珠、香、花、药四大市场。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粤中有四市:一曰药市,在罗浮山冲虚观左,亦曰洞天药市。”(其余三市为广州芳村花市、合浦廉州卖鱼桥珍珠市和东莞寮步沉香集市)“罗浮生百草棵棵有奇效”的百草油,远销国内外。

罗浮山_罗浮山[广东] -历史沿革

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陆贾奉使南越,说服赵佗去帝号,称臣奉贡。陆贾回朝复命后撰《南越行纪》,称“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见清四库书《唐书・经籍志》中嵇含《南方草木状》及屈大均《广东新语》)。这是罗浮山为中原人士所知之始。至于《山志》所引《神仙传》谓秦时“安期常游罗浮”,“安期授阴长生”等,为方士所言,不可信。最早开辟罗浮而有实物遗迹者为汉代朱灵芝(青精先生,祖籍大宛)。他在朱明洞建一庵(朱子庵)一坛(朱真人朝斗坛),且服食山中人至今犹存的“青精饭”。331年(晋成帝咸和六年)葛洪到罗浮山,先后在山中建了东、西、南、北4庵。葛洪及其妻针灸名医鲍姑炼丹、传道、行医。葛洪著述宏富,阐扬道教理论,为道教南宗灵宝派之祖。357年(东晋升平元年)佛教徒单道开进入罗浮山面壁。502年(梁天监元年)天竺僧智药入罗浮山,是为印度僧人进入罗浮之始。535~545年(梁大同中),头陀僧景泰禅师结茅庵于小石楼峰下,广州刺史萧誉常与他往来,因而改建茅庵为南楼寺,这是罗浮山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道教和佛教同在罗浮山兴旺发达,这在全国名山中并不多见。博罗县委和人民政府着力营建罗浮山为宗教旅游胜地,是适宜的。
罗浮山除道、佛两教外,儒学也很发达。葛洪本人原来就是儒家。罗浮山中,在南宋时即有官立的豫章书院、静观书院(均在黄龙洞)和私人设立的张(宋卿)留(正)书院。其后有不少私人讲学读书的精舍、书堂,如郑公书堂(在幽居洞)、弼唐精舍(庞子讲堂,在黄龙洞)、甘泉精舍(一在幽居洞、一在青霞谷)、冼子读书台(在青霞谷)等。还有专祀儒学大师的四贤祠(南汉天华宫故址,祀周廉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儒学也是罗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罗浮山有瑰丽的山川胜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有道教称许的天下第七洞天朱明洞(全称朱明曜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洞。自陆贾之后,罗浮山即成为国内骚人墨客、高官名士所向往和览胜之地。其中未游罗浮而慕名赋诗的如南朝宋代阴铿(子坚)《罗浮》,同时期的谢灵运《罗浮山赋》和徐陵《奉和山池》等。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李贺,虽未至罗浮而赋诗咏罗浮,其他人如杨衡、张又新、施肩吾、李群玉、吕洞宾、曹唐、黄滔、许浑等均有言志或赠别等有关罗浮山的诗篇,见于《全唐诗》的还有奉旨往罗浮采药的司马退之《洗心》诗以及曹松、陈陶、祖无择等的诗作。唐代以后,水运逐渐发达,岭南与中原交通频繁,省内外人士来游罗浮者络绎于途,留下吟咏较著名的有宋代的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6115.html

更多阅读

徒步穿越罗浮山 清凉峰徒步穿越

徒步穿越罗浮山(上)我想也没有想过,我既然来了一次徒步穿越惠州博罗罗浮山。虽不属“左牵黄,右擎苍”,但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事出偶然。出发前二天,在横沥三江工业区某公司工作的的园园和我Q聊。她问:“大师兄,这个周末去徙步吧!”

罗浮山居 泰山会

白莲湖上的会仙桥罗浮山号称广东的四大名山之首。一千八百年前,东晋道人葛洪在此庐练丹。这里被后人称作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一福地”。宋代文学家苏轼贬谪惠州,曾留下诗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

广东惠州罗浮山自驾游攻略 惠州罗浮山一日游攻略

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市西北45多公里处,距广州90公里,广汕公路穿越其境,横跨博罗、龙门、增城三县(市)。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主峰为飞云峰,海拔1296米,与广东佛山境内的西樵山为姊妹山。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

盛夏罗浮山旅游攻略 绵阳罗浮山旅游攻略

盛夏罗浮山旅游攻略文/西部野狼炎热的夏天到了,到山林里去探秘、避暑,是出游的最好选择。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位于博罗东江之畔,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方

罗浮山——岭南第一山 岭南第一山是指

北宋诗人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

声明:《罗浮山 广东 罗浮山 广东 -地理概况,罗浮山 广东 -历史沿革》为网友大情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