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简介,马丘比丘-历史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Quechua“古老的山”之义,是秘鲁一个著名的印加帝国遗迹,西北方距库斯科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简介


马丘比丘全貌

马丘比丘(西班牙语:MachuPicchu,奇楚亚语:MachuPicchu,其意为“古老的山”),又译麻丘比丘,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距当时的都城库斯科120公里,坐落在安第斯山脉最难通行的老年峰与青年峰之间陡峭而狭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

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40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印加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后,遗族从首都库斯科等地退守安第斯山区,马丘比丘是其最后的根据地之一。

遗址在库斯科城西北约70千米处的高山之巅,外人极难进入,学术界直到1911年才知其存在。古城建于安第斯山两座险峰间的鞍形山脊上,3面是陡峭的悬崖,仅南面可供出入。城墙带有城壕,城门建在山脊最高处。城中心广场周围有神庙、宫室及民居住宅,砌筑均很牢固,城郊四周山麓布满梯田,充分显示出印加人精于石构工程和山区农作的特点。城外有建在岩石裂隙中的墓葬。

地理位置:位于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城外约122公里处,海拔高度2400米。


Machu Picchu

古城概况:马丘比丘城占地约5平方公里(长1000米,宽550米),分为梯田和城区两大部分。城区又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地势略高于下城。

城内景点:太阳庙,印加之家,大庙、拴日石(Intihuatana)、三重门、谷仓、大磨盘、神鹰庙、中央广场

历史概况:马丘比丘是被印加帝国于16世纪遗弃的古城,1911年被美国地理和历史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海拉姆・宾汉姆(HiramBingham)偶然发现,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了通向古城的印加古道,全长45公里。“印加”这个名词,既可以指印加帝国,也可以指印加民族。印加帝国开始于1438年印加王帕查库提(Pachacuti,意思是“地球震撼者”)即位之时。这位勇猛的印加首领将散落杂居的印加人聚拢起来,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后来帝国势力逐渐遍布安第斯高原,包括今天的厄瓜多尔和智利,成为南美的大帝国。印加文明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公元1200年,起源地点便是今天被成为“南美考古之城”的库斯科(Cuzco)。1532年,西班牙人皮扎诺(Pizarro)带领一支区区数百人的队伍,利用和当时的印加国王谈判的机会,生擒并处决了印加国王。之后开始了西班牙人在印加古国的殖民统治和疯狂劫掠,加上当地人对西班牙人带来的欧洲疾病没有抵抗能力,人口在几百年内锐减百分之九十,古老的印加文明被逼到濒于灭绝的境地。

气候:六月至九月为干季,也是旅游的最佳季节,一月至五月是雨季。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历史


印加遗址--马丘比丘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考古学的发现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祗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

考古学家判断,马丘比丘是印加王帕查库提于15世纪中后期建造的,面积9万平方米。城中宫殿、神庙、街道和水利设施等一应俱全。因被遗忘在高山丛林中数百年,至今一切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1532年,数百名西班牙人攻入印加帝国,利用和印加王谈判的机会处决了他。之后,西班牙人开始在那里殖民统治和疯狂掠夺。也许正因为马丘比丘地势险要,才没被西班牙军队找到,逃过一劫。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马丘比丘古城建在乌鲁班巴河边2500米高的山脊上,整座城市大致分为以花岗岩巨石圈出的一级级梯田的农业区、贵族住宅与神庙齐聚的上城区、民居与仓库并存的下城区。农业区位于城市东南,占总面积的一半多一点,有一条沟壑将它与城市区隔开。农业区约有一百块梯田,此外还有排水渠、墙壁和其他农耕设施。整个城市格局呈现功能分明的区域划分。

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了整个4月刊来介绍马丘比丘,这处遗址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3年有大约400,000人参观马丘比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规模旅游对遗址带来的损害表示关注。秘鲁当局坚称这不是问题,遗址的偏僻会给旅游业形成天然的限制。不断有建议要在遗址修建缆车,但至今一直未获批准。

马丘比丘城墙遗址名称来源

16世纪中叶,当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民间就一直相传:在茫茫的安第斯山脉中,有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300多年间,探险家们多方寻觅,均无所获。直到1911年7月的一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拉姆・宾汉姆在距印加古都库斯科城120公里、海拔2400多米的群山之间,发现了这座被白云和密林覆盖的高原城郭。考古学家无法得知它的原始名字,于是借用了附近一座山名,称其为马丘比丘。

世界遗产

在1983年,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

姐妹城市

2005年五月,约旦的佩特拉城成为了马丘比丘的姐妹城市。两个城市都在所属文明中有着中心地位,并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发现


马丘比丘全景照片1911年的7月24日,美国历史学者海拉姆・宾汉姆让西方世界注意到了马丘比丘。他被熟悉此地的本地人带到马丘比丘。这位受争议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在这里完成了一份该地区的考古学报告。海拉姆・宾汉姆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这个吸引人的名字,并用作他第一本书的书名。据说,被发现时,古城里散落着100多具骷髅,男女比例为1∶10。有人因此推断,马丘比丘是祭祀场所,因为印加人崇拜太阳,女人被视为太阳的贞女;也有人说,那里是当时贵族聚会之地,这些女人是供男人享乐的。

2002年,其他不为人知的二十世纪探险家留下的足迹被人发现,这些发现显示海拉姆・宾汉姆当初为了成为公认的马丘比丘发现者而故意掩盖了这些痕迹。

虽然发现马丘比丘的功劳落到了海拉姆・宾汉姆的头上,长期研究库斯科的SimoneWaisbard仍然坚称马丘比丘的发现者另有其人,最先到访这里的是EnriquePalma,GabinoSánchez和AgustínLizárraga,他们于1901年7月14日将名字刻在了一块岩石上。而宾汉姆最初实际上在寻找的是维特科,印加帝国在西班牙征服秘鲁时期最后的避难所和反抗据点。他在1911年被居住在遗迹所在地的当地奇楚亚人带到了马丘比丘。宾汉姆之后又几次到访这里并进行挖掘。直到1915年,在他写的几部关于马丘比丘的发现的书籍中,《失落的印加城市》一书大为畅销。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建筑


马丘比丘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

马丘比丘城内有神庙、王宫、堡垒、民宅、街道、广场等建筑,它们由纵横其间的台阶连接起来,有的石阶多达160层。并且,这些建筑全部用大块花岗石砌成,石块之间结合紧密,不用任何黏合材料,全是石匠们使用简单工具拼接垒筑而成。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和山洪,而雄伟的古城却安然无恙,丝毫未损。古代印加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在此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按照考古学家的划分,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神圣区、南边的通俗区,和祭司和贵族区(居住区)。

在神圣区里献给最伟大的太阳神因蒂的“拴日石”、“太阳庙”和“三窗之屋”是有重大考古学价值的主要宝藏。在居住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这里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个缓坡上;Amantas(智者)们的住宅有红色的墙,?ustas(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在主城堡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还有雕刻。

马丘比丘的全部建筑都是印加传统风格的: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美妙的接缝技巧,墙上石块和石块之间的缝隙连匕首都无法放进去,让人简直无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们拼接在一起的。

让人注意的是,虽然印加人了解圆形(太阳神因蒂就是用它表现的),却并不把它运用在建筑中。建筑用的庞大数量石块究竟是如何搬运的至今是个迷。还有,虽然印加人不使用圆形,但却利用了斜坡。据信他们让成千上万的工人推着石块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并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没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简介,马丘比丘-历史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城市功能


从瓦纳比丘山顶俯瞰马丘比丘马丘比丘,是为了祭典活动而建于山巅的“祭典之城”,城市功能与普通的印加民居城市不同。马丘比丘的神庙建筑中有许多用于观测日月星辰运行的石刻,是印加时代宗教祭典中心及天文观测中心。观测天文不仅对宗教教仪,而且对农事活动都非常重要。因此还有一些这方面的专长人员住在这里。这里曾经住过的一两万人中大部分是专门从事祭祀或与之相关的手工操作的妇女,她们或是纺线织布,或是酿造玉米酒。这些妇女是从全国选来充作印加王的女仆或祭司的助手。她们中的一些人也参加宗教仪式,但大部分人终日在作坊、房舍或神庙中忙于活计。除了这些女仆外,城中还有许多祭司,他们分别掌管某座神庙,主持宗教仪式。

马丘比丘是一个举行各种宗教祭祀典礼的活动中心。平时有一些人居住在这里照料寺庙和祭坛,大部分人要到宗教节日才到这里来。考古学家在城中发现的头骨中,绝大多数是女人的头骨,推断这些都是为了敬献给太阳神的“太阳神的处女”。城中最著名的是“拴日石“(Intihuatana),它是一块精心雕刻过的怪异巨石,据说是印加人每年冬至的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巨石上。印加人崇拜太阳,太阳神(ApuInti)是他们最重要的神灵。印加王都自称为“太阳之子”。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宗教信仰

印加人的宗教信仰是太阳崇拜,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子孙,甚至把自己的城市修建在高高的山巅上也是为了更接近太阳。太阳崇拜是整个马丘比丘的灵魂。在印加人的城市中都建有一个神圣的日晷仪,用来标明太阳的运行情况,以便象征性地捆住太阳,防止它坠落。在马丘比丘城中心处的“捆日石”,就是这种信仰的体现。这块石头是直接用山顶的岩石刻成一块高约2米的长方形大石盘,石盘上有刻度,盘中心有一个突出的石桩,石桩随着太阳的运行在盘上投下阴影,指明一天的时间。印加人还通过它来确定季节。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主要景观


马丘比丘上城区马丘比丘分为梯田和城区两大部分。城区又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地势略高于下城。城区中的主要景点有古庙、太阳塔、印加之家、大庙、拴日石、三重门、谷仓、大磨盘、神鹰庙、中央广场等等。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其实这些名城都是考古学家根据考古推断而命名的。

整个遗迹由约140个建筑物组成,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和居住区。这里还建有超过100处阶梯――每个通常由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凿成。还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间由穿凿石头制成的沟渠和下水道联系,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统。至今还没有人明白印加文明是如何能将重达20吨的巨石搬上马丘比丘的山顶。

上城区

上城区即城市区,位于遗址的西侧,以神庙、祭坛和贵族宅邸为主。城市区的西部分为男子区和宗教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宫和大塔楼。这两处建筑的石墙非常精美,堪与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和贞女庙媲美。城市区的东部也分为两个小区:服务区和妇人区。服务区主要建筑有磨房区,是印加人为了加工粮食而建,此外还有相配套的房舍和仓库。位于妇人区的三门厅,是整座古城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内含16个小区。帕查妈妈神庙也位于妇人区,是印加人供奉象征丰产的大地女神――帕查妈妈神的地方。

下城区


马丘比丘下城区

马丘比丘的下城区是普通居民区和储物仓库区,这里的石造建筑材料和上城区相比,粗糙许多,建筑也不如上城区的宏伟高大,因此下城区又有“平民区”之称。平民区的尽头有一座研钵屋,这座石屋的地面上有两个类似研钵的圆坑。有学者认为这里曾是印加人用来研磨食物的加工厂。但是,后来的考证发现,印加人所用的研钵形状和这两个圆坑很不同。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圆坑在储水之后,是印加人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仪器”,研钵屋是设在下城区中的天文观测站。

石头城


马丘比丘城墙遗址马丘比丘是个石头城,无论农业区、城市区还是太阳庙,每个建筑都由巨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块与石块之间没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些石头中,有的重量不下200吨,据说其中一块石头有33个角,每个角都跟毗邻的石头上的角紧密结合。如此精密的建筑、细致的规划、惊人的重量,真不知当时的人是如何将巨石运上山并细细分割打磨的。古城的平地上,我们看到一块被后人分割开的巨石。导游说,这是1960年,秘鲁一位专家想像着用当初印加人的方法分割的。他用铜器在巨石上打出些长方形小洞,塞进木头,再往木头里灌水,使其膨胀,从而让石头裂开。这种方法让人心存疑问,但在那个没有文字、仅靠口传来记载历史的时代,人的消亡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后人只能凭想像来揣度当初的一切了。

拴日石


拴日石(Intihuatana),印加人设计的天文学时钟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巅的一块怪异巨石,被称为“日旯”,印加人叫它“拴日石”。这块呈“凸”字形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印加人的灵魂。印加人认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印加人崇拜太阳,并把自己看成太阳的子孙。印加人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每当太阳西下时,他们总害怕太阳从此跌落深渊,再也爬不上来。传说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印加人就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这块巨石上。和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擅长天文,“拴日石”也的确起着观天象的作用,人们通过石柱的影子来判断日期和时间等,以安排播种和收获,其底座石的角还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印加人拴住太阳的梦想,现在看来只是美好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如此动人。至于他们为什么最终遗弃了“拴日石”以及关于马丘比丘种种难解的谜,还是只是能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

印加神庙

马丘比丘有着众多的神庙,其中的太阳神庙不仅是印加人祈祭太阳的场所,更是一座天文观测站。近年有考古天文学研究发现,每年夏至时分,太阳光正好由神庙东窗射入,十分准确地投影在庙中用来测量太阳升起点的“捆日石”上。另外,主神庙、三窗庙和圣器收藏室都是最主要的神庙。主神庙是一座三面围墙一面开放的建筑,其东西两侧石墙皆以巨石为底,并以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而成,庙中还有一座巨石砌成的祭坛。三窗庙位于主神庙旁,因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庙中立有一根石柱,据说是用来支撑屋顶的,石柱边还有一块代表天地宇宙的阶梯石刻,是印加神庙的重要标志之一。

印加路网

在哥伦布时代之前南美文明修建的成千上万条道路中,印加路网属于最吸引人的一类。道路网络汇集在库斯科,印加帝国的首都,其中一条道路通往马丘比丘城。印加人称沿海道路为Caminodelosllanos(平路)而山路则称为Cápac?am。

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在印加道路――尤其是Cápac?am――上旅行,从库斯科出发徒步两天穿越安第斯山脉。

马丘比丘_马丘比丘 -旅游

签证


位马丘比丘于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城外约122公里处,海拔高度2400米。

秘鲁旅游签证材料包括护照原件(须有6个月以上的有效期,末页须签名),两寸白底免冠彩照3张;名片2张,个人资料表,中方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空白抬头信笺加盖公章等,预计需7~10个工作日。

最佳旅行时间

秘鲁的最佳旅行时间是5--10月。秘鲁的夏天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其中2月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但其月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1℃。秘鲁的冬天在每年的4月到11月,秘鲁冬季的月平均温度也只是18℃。

时差

比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

交通

从北京乘坐飞机到秘鲁首都利马,再转乘航班至库斯科。库斯科每天都有火车开往马丘比丘。单程票价从31美元到71美元不等,有豪华、普通和经济列三种,行程是1个半小时,车厢条件差别不大,黄金时段很难搭上便宜的列车。早上5点多出发的火车最便宜,中午一点返回的火车票也很便宜;下午3点到6点返回的火车票基本上都在60美元或者以上。

美食

秘鲁人爱吃烧烤食物,在秘鲁街头巷尾,常可看到印第安妇女摆的烤肉串摊。此外,牛心串也是秘鲁人宴请宾客时常用的佳肴。马丘比丘山上的自助餐,每人30美元,山下有一个叫TOTO"S的自助餐厅,每人20美元。

住宿

去马丘比丘旅游一般住在库斯科,这各种档次的旅馆都有,一般三星级宾馆每晚每个房间价格在20-30美元。

购物

铜、银、土耳其玉等制成的具有印加文化特色的饰物及秘鲁山区特产APACA羊毛地毯等都是不错的纪念品。此外,书上加图案的钱袋、皮带、手提袋等皮革制品,及森林地区、山区住民的手制民俗艺品及陶土制品等,也很具特色。

注意事项

库斯科是高原,且夜晚气温较低,建议一定要找一家有暖气供应的酒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40103/25944.html

更多阅读

百比佳简介 百比佳

百比佳公司是我国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商务部自2007年商业特许经营条例生效后严格执行对符合两店一年的特许企业免费备案http://txjy.syggs.mofcom.gov.cn(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打开该政府官方网站后,您只要在左

CFM56大涵道比发动机简介 cfm56 7b发动机

一、研制过程  法国政府针对国际民用航空市场形势,1969年提出了研制10吨推力级涡扇发动机,法国SNECMA公司选择了美国GE公司为合作伙伴,以美国F101军用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为基础,发展满足80年代飞机发动机低油耗、低噪声、低污染的要

水灰比 水灰比-基本简介,水灰比-参数影响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的比值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用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施

声明:《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简介,马丘比丘-历史》为网友自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