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邹家华(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中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和其弟子的刺绣艺术精华。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伫立在濠河畔,更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南通沈寿艺术馆_沈寿艺术馆 -简介
在文化宫旁,濠河北岸有一条林荫小道,柳荫深处,有座面向濠河的青砖小瓦、红漆门窗的两层楼建
筑,这里就是沈寿艺术馆。早在1914年此处为张謇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刺绣艺术学校女工传习所(女工,又称“女红”、“女功”,旧指妇女从事的缝纫、刺绣等技艺)。现在面对濠河的八角形大门上,镌有“绣园”二字。进门后走进小院,竹丛、盆景,显得十分幽静。东边墙壁上有块花岗岩石匾,上面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圣地婚礼航空旅行白皮书黄金周出游全攻略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所书“神针”二字。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亲笔题写的“沈寿艺术馆”匾额高悬于门厅之上,邹副总理还题字“继承研究沈寿艺术,弘扬发展民族文化。”门厅内两盆素洁的兰花,映衬着洁白如玉的沈寿半塑像,面庞清秀,庄严文静,给人以亲切之感,在胸襟上还塑有一枚奖章,象征她往日的业绩与辉煌。
创建
沈寿艺术馆
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邹家华(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我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和其弟子的刺绣艺术精华。沈寿,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1871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董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锦绣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苏绣之乡”,小时候,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雪芝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熊),浙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
南通沈寿艺术馆_沈寿艺术馆 -“沈寿”
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勋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
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 “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请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在病体稍微好一点的情况下,边回忆边口述,历经几个月,终于写成《雪宦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由此可见,这本绣谱确实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人应有的品德修养,以至保健卫生,都有比较完整的阐述,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着作。
沈寿艺术馆
南通沈寿艺术馆_沈寿艺术馆 -艺术境界
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根据沈寿生前的愿望,张謇将她安葬于南通马鞍山墓地,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墓后立碑,碑阳镌刻着张謇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雕刻着沈寿遗像。大师已去,艺术长存,她的精美绣品长留人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有沈寿的绣品,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上寿图》、《耶稣像》、《倍克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册页》、《生肖像》、《观音像》、《文蛤图》、《柳燕图》时,无不为之倾倒,惊叹这位苏绣大师,以其超人的智慧,灵巧的绣手终于把传统的苏绣工艺提高到了更为绚丽神奇的艺术境界。
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伫立在濠河畔,更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
面对濠河的八角形大门上,镌有"绣园"二字。进门后走进小院,竹丛、盆景,显得十分幽静。东边墙壁上有块花岗岩石匾,上面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所书"神针"二字。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亲笔题写的"沈寿艺术馆"匾额高悬于门厅之上,邹副总理还题字"继承研究沈寿艺术,弘扬发展民族文化。"门厅内两盆素洁的兰花,映衬着洁白如玉的沈寿半塑像,面庞清秀,庄严文静,给人以亲切之感,在胸襟上还塑有一枚奖章,象征她往日的业绩与辉煌。
南通市沈寿艺术馆收藏了一批刺绣艺术精品,主要有:明清时代的民间刺绣,沈寿及其嫡传弟子的珍贵刺绣作品。品种繁多:有平绣、盘片绣、双面绣、打籽绣、彩锦绣、乱针绣。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飞禽走兽。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沈寿艺术馆先后在日本、德国、及中国台湾、北京等地举办刺绣艺术展览,并现场刺绣表演、深受当场从士的欢迎,沈绣作品也为国际、国内人士收藏。
南通沈寿艺术馆_沈寿艺术馆 -纪念诗
张謇怜爱沈寿之才,多次为之作诗。现录两首如下: (一)
雪君绣谦亭字,为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