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校环境,中国地质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校环境,中国地质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分别位于北京和武汉两地,校园贴吧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分别系北京地质学院和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分为武汉校部和北京校部,分别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设有研究生院。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为该校68届地质学系校友。2013年12月30日,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入选2014中国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

地质大学_中国地质大学 -学校环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学校在中外驰名的“北京猿人之家”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地质博物馆,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约1700亩。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地质大学_中国地质大学 -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地质学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学校决定每年的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
1952年12月24日,政务院任命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
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
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迁出北京。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原北京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两地办学。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对两个校部一体建设。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012年,中国地质大学参与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

地质大学_中国地质大学 -学校校风

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不断开拓创新的办学宗旨,遵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提出的“基础要厚实、专业要精深、知识要广博,办出特色,办出风格”的培养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团结活泼、严格谦逊、求实进取”的办学方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心和责任感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基础理论强、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的“五强人才”育人模式。五十年来,培养出了8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更令人感到自豪的是已有23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不少人已成为各级单位的领导,有的还在党和政府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如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8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6%以上,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招生工作始终坚持“依法治招、依法行政”的宗旨,严格管理,成绩显著。2002年学校招生办公室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招生先进集体。学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第四、五、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三获“校长杯”,并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取得66块金牌、35块银牌、42块铜牌的好成绩;培养出了以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的李致新和王勇峰、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茨洛、中国超级模特彭丽霞等为代表的体育和文艺明星,他们为国家及学校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地质大学_中国地质大学 -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学生6.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5万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800余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3.9万余人,各类留学生400余人。

院系设置

学院(课部)代码本科专业学制备注地球科学学院070601地质学四年国家理科基地,兼有二学位(2010年批准)070602地球化学四年070701地理科学四年(暂缓招生)0707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年资源学院080105资源勘查工程四年部工科基地,兼有二学位(2010年批准)080102石油工程四年071001海洋科学四年110304土地资源管理四年080108S煤及煤层气工程四年2005年批准材料与化学学院070302应用化学四年071302材料化学四年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工科引导目录环境学院08080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四年070401生物科学四年081001环境工程四年080109S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四年2006年批准工程学院080104勘查技术与工程四年080703土木工程四年080303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年(暂不招生)081002安全工程四年080106Y地质工程四年2010,1批准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70801地球物理学四年070704W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四年目录外专业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080401测控技术与仪器四年08030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年080602自动化四年080603电子信息工程四年080604通信工程四年080316工业设计四年经济管理学院110201工商管理四年兼有二学位110202市场营销四年110203会计学四年110206旅游管理四年11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年110204财务管理四年2004年批110104工程管理四年2004年批020101经济学四年兼有二学位(2005年批准)020102国际经济与贸易四年071601统计学四年2004年批外国语学院050201英语四年信息工程学院070703地理信息系统四年080901测绘工程四年080611W软件工程四年目录外专业080902W遥感科学与技术四年2005年批准080609Y信息工程四年2008年批准数学与物理学院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四年070201物理学四年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四年体育部040203社会体育四年2005年招生珠宝学院080208W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四年目录外专业050408艺术设计四年宝石设计方向艺术与传媒学院050302广播电视新闻学四年050408艺术设计四年050401音乐学四年公共管理学院110301行政管理四年兼有二学位(2005年批准)030101法学四年110302公共事业管理四年马克思主义学院030404思想政治教育四年2004年批准计算机学院0806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080613W网络工程四年2004年批准071205W信息安全四年2005年批准李四光学院创新人才培养2+1+1模式2012年设立,与中科院合办

学科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学科强校战略。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创新团队和构建学科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学科水平与实力;坚持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方向;全面落实“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1.地质学;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6个: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地球化学;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4.构造地质学;5.矿产普查与勘探;6.地质工程。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海洋地质;3.第四纪地质学;4.材料学;5.计算机应用技术;6.水文学及水资源;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8.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9.安全技术及工程;10.油气田开发工程;11.环境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我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十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含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及公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0余项,总科研经费逾5.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10余项,出版专著180余部。我校教师在国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发表论文总数超过7500篇,被SCI、EI、STP收录论文700多篇,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上发表论文6篇。国际学术交流活跃,重点建设的学科群在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十五”期间,举办10余次影响较大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牵头主办的国际矿床地质学会(简称SGA)第八届大会被认为是SGA的一个里程碑,是首次在欧洲之外国家举行的SGA大会,它建立了中国矿床地质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将会对国际矿床地质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我校申报的“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获得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正式批准,标志着我校的整体层次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项目”自2006年起至2008年止为启动期,其建设方式采用“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重点建设的六个优势学科方向为“地球浅表系统”、“地球深部系统”、“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水资源”和“方法技术”。

教学成果

学校历年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时间成果名称获奖类别等级主要完成人1989地质类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成果国家教学成果奖优秀奖电法勘探课程教学组:张桂青、刘崧、潘玉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30103/25025.html

更多阅读

白岩松耶鲁演讲贬损中国献媚美国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2009年3月31日 ,白岩松和央视《岩松看美国》摄制组赶往耶鲁大学,并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中共党员白岩松主持以“五个年份”为线索,向美国人民娓娓倾诉了他如何从30年前的“绝望”到中美建交和改开后拥

真实的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大学的真实现状

谨以此文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庆的私人纪念。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吴玉章半身像安放在人文楼的正中。今晚,当教二草坪上的舞台陷入狂欢之中的时候,吴校长深邃的眼神,将穿透那两层玻璃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片喧嚣。他是个布尔什维克,他又不完全是

声明:《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校环境,中国地质大学-历史沿革》为网友逆光下的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