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镇 英都镇-简介,英都镇-洪氏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7587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英都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农业基础扎实,被誉为南安的"粮仓",美称"金英"。英都属双季稻作区,全镇耕地面积2.67万亩,山林面积71988亩。特产有新山芦柑、岩葱、酸笋、麻糍等,其中新山芦柑果质甜美、享誉全中国。

岩葱_英都镇 -简介


英都镇英都镇北部与安溪县交英都镇位于东经118度20’,北纬24度58’,地处南安西部。界,西南部与厦门的同安毗邻。东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本市的东田镇和翔云镇接壤。总面积分81.2平方公里。平均温度数20.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四面群山透迤,中间曲水环潆,土壤肥沃。历史上向以物产富庶而闻名泉郡,誉称“金英”。总人口57587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

英都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一座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万伏的变电站和装机容量125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一个容量10000门的程控电话模块局、一个能传送100套电视节目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的有线电视中心。南安三中是省一级达标中学,英都中心卫生院是泉州市第一家一级甲等达标医院。


英都镇

水暖阀门业是英都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集团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30多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0多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已逾8亿元。拥有4个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工业区,一支1万多人的水暖阀门供销大军,年销售总额在40亿元以上。

英都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境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各具特色,主要有:闽南古刹云从古室、宝湖岩、古竹岩、狮子岩、溪益馆(洪承畴读书处)、洪承畴故居、洪氏家庙建筑群等文物景点,每年吸引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英都居住着近6万洪氏族人,另有3万余人旅居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等地区,是南安著名侨乡之一。

岩葱_英都镇 -洪氏


洪氏家庙

英都洪氏先世族贤,重视教育,置田兴学,培育子弟,因而人才辈出,科甲蝉联。据《翁山谱志》记载,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16人,举人65人,贡生63人,经府试、院试秀才570人。任朝廷官员21人,省司官员14人,州府官员37人,县邑官员44人。其中,洪庭桂祖孙四代十进士,洪承畴父子双进士,洪科捷父子一搏双翰林,更为世人称颂。英都五世家庙东西轩大门楹联:“解元传胪鸿博第,将相公侯郡马家”;“宪台方伯大夫第,布政司徒侯爵家”。英都自古被誉为“人文荟萃之乡,藏龙卧虎之地”。

翁山洪氏共4次修谱,其版本为:

一、明弘治版(1488)。洪阳道首编,载1-7世世系。

二、明万历版(1595)。洪庭时、洪有相父子主持续修,历时二十年,载1-12世世系。

三、清乾隆版。乾隆十七年(1752)年退休在家的老翰林洪科捷倡议续修洪氏族谱。该族谱收录明弘治版首编族谱及明万历版续编的族谱全部内容,并续修第13至17世世系。东四房洪佑生和西长房洪世谦分别撰写重修谱序。博学鸿词进士洪世泽撰写了部分行状录。该族谱工程浩繁,文风严谨,记载详实,公允直书,且极具文采,堪称谱牒中之精品。现存乾隆版手写本一套5册(共6册,佚1册)。为海内外仅存孤本。藏西二房裔孙洪榕光处。又有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套,藏东四房裔孙洪春忠处。

四、民国版(1944)。泉州商会会长洪恭树主编。泉州正平印刷所出版。主要收录翁山洪氏渊源历史文献,科第缙绅名录等。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兴泉指挥部指挥官陈重题写书名,县长李天赐题词。该书现在所剩无几。五、1992版《翁山谱志》。翁山学校教育基金会1992年出版。分上下二册。上册分为洪氏宗谱志、古今人物志、文化风土志、山川经济志四卷。下册为翁山洪氏自一世祖起至1992年已传至二十五世"礼"字辈的宗支世系图。洪瑞生主编。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封面、题签,著名历史学家、理论刊物《求是》杂志副总编苏双碧和泉州地方史专家陈泗东分别写序。该谱志特点是"谱""志"兼容,体例创新,反映时代精神,备受称赞。

岩葱_英都镇 -环境资源

英都镇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历史上是南安西部粮仓。主要农产品有稻米、花生、甘薯。近年来,农田基本建设上了新的台阶,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果业盛产龙眼、柑桔等。紫山村的“岩葱”是蔬菜中的珍稀品种,绿色食品。新山芦柑是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优质水果,享誉全国。英山的“油麻青”花岗岩是独具特色的建筑材料。

岩葱_英都镇 -交通运输

英都镇 英都镇-简介,英都镇-洪氏

英都镇公路干线呈“人”字型,以镇区为中心向3方辐射:向东北6公里通仑苍镇,与省道306线相接。向西13公里达翔云镇可通经安溪龙门镇的省道205线。向东南经乌墩岭捷径到厦门市仅88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大宗货物到漳泉肖铁路的仑苍货站托运,仅7公里之遥。镇区到晋江机场60公里,到厦门机场100公里,到泉州海上码头50公里。

岩葱_英都镇 -特产简介

英都有一些土特产如名闻遐迩:“绿豆糕”它制作始于清末,以绿豆为原料,搭配砂糖,饴糖,和柿霜粉。2载誉泉南“花生蓼”始于1930英墟街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先炸出蓼花坯,蘸堂,滚上‘米香’这就是蓼花3宴席珍品‘麻糍’始于清初。以糯米为主要原料,芝麻,白糖为辅料。是大开脾胃称酸笋,还有英东恒坂的黄瓜以及坂埔芋这些都是英都有名的特产。

岩葱_英都镇 -洪氏敬老宴


英都镇泉州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百岁老人,与这方水土有着尊老敬贤的风气息息相关,在泉州许多乡镇里面,至今都还保存着一些敬老的传统。南安英都一年一度的敬老宴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位于南安西北部的英都镇,又称“翁山”,自古以来就有敬老和兴学传统。今年重阳节,英都镇董山昭惠庙举办了一场敬老座谈会,特地请了南音乐队现场表演,宴请古稀老者共庆佳节。

英都还有一年一届的中秋敬老午宴,每到中秋节,来自全镇的翁山洪氏东四房的几百个老人便欢聚一堂,共享午宴,彼此祝福健康长寿。百岁老人洪维钟每到此时,都会抱着他心爱的琵琶,拄杖前来,表演拿手绝活。
据出生于英都的洪顶明先生介绍,翁山洪氏东四房举行的檀越中秋宴会是从清朝延续至今的。早在康熙17年,当地武生洪宝基主持重修石狮祠、石泉院,并倡导每年中秋于石泉院宴请七十岁以上的长者和有学之士,以此来弘扬尊老敬贤的风尚。这个风俗代代相传,成为镇上重要的传统,直到民国末年因为兵荒马乱才被迫中断。2000年,在海内外众多洪氏宗亲的倡导和捐助下,英都镇筹资300多万元重建了石狮祠、石泉院和檀越祠,恢复了每逢中秋节举行敬老和奖学活动的传统。今年已是该活动恢复后的第四届了。

岩葱_英都镇 -景点


英都镇云从古室,乃闽南名刹,位于南安市英都镇的龙山北麓,原为禄寿院,五代后唐僧人智绪创建。北宋熙宁八年(1075)重修,后废。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乡人于此修建龙山书院。元代,有儒生屡考不第,寄寓于此,致志笃学,适院上侧龙兴寺废,便迎清水祖师供奉于书院。是夜,梦祖师曰:“宜树人宜才为生。”儒生便无意功名,设馆授徒。学生有成,尊师为“云从先生”,取《易》“云从龙,龙起而臻云气”之义。明成化间(1465―1487),英都洪氏六世祖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30103/22860.html

更多阅读

我想问问穆桂英到底有几个儿子 你爱的人到底有几个

有两部杨家戏很出名,一部是《杨门女将》,另一部是《穆桂英大破洪州》。两部戏里面有个细节很值得怀疑,我想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的。两部戏中的杨文广都是儿童,可是《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已经是年过半百了,而《穆桂英大破洪州》中的穆桂

上海天泉泵业 天泉润泽上海英硕

  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人涉入合适的行业。上海英硕成为天泉投资的第一单,誓做建筑节能行业的领跑者。  在风险投资行业摸爬滚打了18年的老将陈镇洪,在2007年毅然离开了效力7年的集富亚洲,转身创建了天泉投资,之后陈镇洪这个名字

英都镇 英都镇-简介,英都镇-洪氏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7587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英都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丰

豪杰春香 豪杰春香-影视简介,豪杰春香-影视信息

《豪杰春香》改编于韩国传统民间故事《春香传》,改编自韩国传统民间故事《春香传》,在熙,韩彩英主演,洪氏姐妹编剧,全基尚执导。讲述了身为高中生的纨绔子弟李梦龙与三好学生成春香之间因契约婚姻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收视自开播第5集后,就

声明:《英都镇 英都镇-简介,英都镇-洪氏》为网友大不了重头再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