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历史沿革,青岛农业大学-办学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源于1951年始建的莱阳农学院,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学校是一所农、工、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省属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历史沿革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地处国际旅游胜地、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青岛,所在城阳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发达,是青岛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带。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70000余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系终身教授栾升,山东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王金宝,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山东亚太中慧集团董事长张唐之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
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莱阳农学院(1958―1963)
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1961年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莱阳县农业学校于1963年并入我校)。
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一起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莱阳农业学校(1963―1976)
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我校。
莱阳农业大学(1976―1978)
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莱阳农学院(1978―2007)
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2007―)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由山东省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以此为标志,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提出了“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开始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迈进。
2012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鲁教高字〔2012〕14号),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生命科学学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林与林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海都学院(独立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4月,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7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55人,博士462人,硕士88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博士生导师2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人、岗位专家30人、综合试验站站长3人,有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教学工作


青岛农业大学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著、作风严谨朴实、创新创业精神突出、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面向“三农”培养立志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学校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20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1个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级试点专业,2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试点课程,9门省专项资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十二五”以来,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5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4项;创业训练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和国际级奖励104项、省级奖励194项。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生物类专业达到50%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欢迎,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一览表:重点学科类别专业名称山东省重点学科(8 个)果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植物病理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营养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药学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专业(15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农学、传播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青岛市市校共建重点学科(3 个)作物学、畜牧学、生物学(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园艺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动物科学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动物科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植物保护、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传播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际交流


校园景色国际会议
2012年10月13日至14日,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联合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14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研讨会暨田间试验机械展览会在青岛农业大学顺利召开。
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成立于1964年,为世界性非盈利性组织。该协会在全世界已有10个国家分会,并与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该协会自成立以来每4年召开一次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田间育种试验机具、种子检测仪器和加工设备展览会,交流田间育种试验及种子检测加工等方面的新设备、新技术、新经验及研究成果等。四十八年来,协会(IAMFE)先后成功举办了13届国际学术会议与机械装备展览会。
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自中国分会成立以来便为IAMFE工作,至今已有18年。他2004年当选为IAMFE协会副主席,2008年当选为IAMFE协会主席,2012年连任协会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在该协会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多年来,他带领中国分会以青岛农业大学为核心,建立了研究团队,积极开展具有自主产权小区机械的研发工作。
此次会议决定由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连任协会主席,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家胜博士担任秘书长。此外,IAMFE总部将由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迁移到青岛农业大学。
合作大学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开放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已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学术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168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5项,省(部)级课题528项。学校在研项目科研经费3.26亿元。2013年,共获得科研项目398项,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93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8项、省部级课题117项、厅局级课题112项、横向课题101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0697.8万元。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位居全省省属高校第六位。
“十二五”以来,审定植物新品种和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7项,获得科研奖励17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校累计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13年,共获得各类科研奖励67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3件、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5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牵头和参与建设了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青岛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2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与经纪研究院暨青岛培训中心、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历史沿革,青岛农业大学-办学条件

国家级科技奖励

成果种类级别时间小麦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1985长毛兔优良品种育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2003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1999“银果和银泰”农用杀菌活性的发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3用花生新品种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7花生高产高校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8猪主要繁殖障碍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11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2013省级科技奖励成果种类级别时间1029玉米自交系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莱阳梨新品种―中香梨的育成山东省科技大会奖1978生物组织黏合剂的研制与初步应用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1黄淮海平原玉米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4山东省100万亩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农业部“丰收奖”一等1995长毛兔优良品种选育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6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鲁花11号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1998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1克隆牛技术的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2王龙鹅(豁眼机)品种选育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3灰树花发酵多糖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3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机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4中国丛枝菌根研究山东自然科学奖一等2005猪蓝耳病病原分子遗传变异与诊断和系统防治技术山东科技进步奖一等2008

学术资源

图书馆馆藏: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建筑面积4900多平方米;青岛校区图书馆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文科馆2006年11月建成,建筑面积8500多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36800多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201.6万册(件),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电子图书248.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46个,计算机终端592台。
学术刊物:《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青岛农业大学主办、《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发行。作为学术研究和科技信息主要交流平台,学报本着立足学校,面向全国的办刊定位,突出“四个注重”,即注重学术性、注重应用性、注重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注重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发扬优势、突出特色。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社会服务


青岛农业大学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二五”以来,学校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其农技推广部门合作联系,先后与青岛、烟台、淄博、聊城、潍坊、滨州、威海、宿州(安徽)等8个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区域性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基地180余个,其中,2013年新建专家工作站(或专家大院)57个。积极开展重大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十二五”以来,有4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省农业厅和青岛市农委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农村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供销社“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青岛培训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青岛市政府依托我校建立了“青岛市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开创了农业科技传播新模式。科技服务的区域延伸到东北三省以及新疆、贵州、云南、安徽、内蒙古等地。学校曾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12年,机电工程学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获全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所获荣誉


青岛农业大学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农学30强排行榜上,青岛农业大学在设有农学学科的128所大学中排名第29名。
在科技部公布的2002年度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青岛农业大学列第34位,山东省高校第一位。
青岛农业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是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自1951年建校以来,先后创造了大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成果,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农药,培育了中国首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有6次创造了全国作物栽培高产纪录。
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各项事业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到青岛办学后,学校充分利用青岛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突出办学特色,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跨跃,学校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铸就了特色鲜明的“莱农精神”,凝练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文化传统

校徽


青岛农业大学校徽整体呈圆形,有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图形由“AU”组合而成,是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鹰,“A”为英文“农业”的缩写,如雄鹰,又似“人”字,代表了农科特色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U”为英文“大学”的缩写,以三条平行线组成,如伸展的翅膀,又似一本书,代表了多层次办学和多学科发展的大学形象;“Q”为英文“青岛”的缩写,与建校时间“1951”组合的背景图形,如大海、陆地和太阳,代表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及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以圆形环绕主图形周围的是中英文“青岛农业大学”,代表了学校团结和谐的氛围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校徽内涵:青岛农业大学如昂首展翅的雄鹰,依托青岛优良的地域环境和学校50余年的办学积淀,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保持农业及生物科学的优势特色,努力促进多层次办学、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以昂扬的斗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致远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会受到人们的拥戴,能承担重大使命。“厚德”指广厚之德,大德。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崇尚道德、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为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创新学习、追求真理、博采众长、丰富自我。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意在倡导师生员工知行统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致远”意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奋斗的目标。意在倡导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校歌

《播种希望》
作词:夏胜仁
演唱:戴娆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
一片片灿烂的笑容
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心里藏着五彩的梦
一个个春夏与秋冬
一遍遍耕耘伴收成
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
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在静静的课堂上
千万个希望在这里播种
当我们走进大学校门
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
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
桃李芬芳唱春风
永远都年轻――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李宝笃 党委书记
宋希云 校长、党委副书记

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青岛农业大学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不完全统计)


青岛农业大学政界
孙政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蔡秋芳: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山东省副省长副部级
李殿魁:曾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兼烟台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营市副市长、市长和市委书记、东营军分区政委,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张江汀: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明宝:烟台市副市长
吕志海:烟台市政协副主席
田明宝:烟台市政协副主席
王曰义: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华贤:中共济南市纪委书记、常务副书记、监察局长
王元榜:中共山东省纪委常委
王学文:中共威海市委常委、荣成市委书记
李峰:中共临沂市委常委、秘书长
刘成文:中共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吕善勇: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王金宝:山东省农业厅厅长
仇冰玉: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桂敦山: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张宏伟: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
窦现金: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终身教育研究室主任,曾挂职广西梧州市副市长
孙君茂: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学界
李登海: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校友李登海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校友李登海
隋红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时建忠: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黄保续: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平原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王大刚:山东省农科院原院长
万书波:山东省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何启伟: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蔬菜学博士生导师
禹山林: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省农科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山东省“泰山学者”花生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岗位特聘专家
李国华: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
石曰众:威海工程技术学院院长
刘庆昌:中国农业大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西臣: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会连: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资深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陈金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
徐树军:美国农业部作物研究所遗传学家,获美国农业部科技奖,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秦学忠:博士,美国洛玛连达大学(LomaLindaUniversity)研究学者
王红军: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栾升: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学与微生物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商界
张唐之:山东六和集团创始人,资深董事长
张效成:山东六和集团执行董事长
黄炳亮:山东六和集团常务副董事长
孙俊成:山东同大集团董事长
高汇刚:山东汇丰集团董事长
李朝阳: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式董事长兼总裁
刘维志: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幸福: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30103/21962.html

更多阅读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 北京植物园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资料整理和图片摄影:吴雅博[照片转载请注明出处]▲基本确认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共有绿化植物30科48属66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种,草本植物6种,包括5科裸子植物,其余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应用种数最多

安徽农业大学物流工程系 广州到安徽物流公司

安农大物流工程系的老师:物流工程系张友华:男,1966.11生,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物流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物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数字农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和参加

江青:曾经的国立青岛大学图书管理员

崔建利王晓霞江青上世纪30年代初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图书馆员的经历,是她人生路上的重要转折点。1929年,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主持创办了山东省实验剧院,并荐其北大同学、留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戏剧的赵太侔任实验剧院院长。此时的江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继连,教授、院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主要学术成就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及水权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研究”(20

山西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毕业证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简称“山西农大”。为山西省属农业专业院校。位于山西省太谷县,是一所有百年历史文化传承的著名学府。创办于1907年,1951年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为山西农业大学,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彭真同志

声明:《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历史沿革,青岛农业大学-办学条件》为网友跟不上节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