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指当眼睛处于调节松弛状态时,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在视网膜后面形成一个焦点,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儿童期高度远视能导致弱视、斜视,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度远视容易因视近不适而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被误认为调皮而忽略检查。
儿童远视_小儿远视 -疾病概念
远视常见的原因是眼球前后轴较短(称为轴性远视),其次是眼的屈光力较弱(称为屈率性远视), 眼球的屈光能力相对于其前后径来说是是偏弱的。
儿童,在幼小时多为远视,以后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性远视的减少,以及调节与辐辏的比率逐渐转入正常,远视度逐渐降低,以至最终变为轻度远视和正视,这种远视为生理性的,不必矫正。
儿童远视_小儿远视 -临床表现
症状正常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以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不同距离的近处目标。由于小儿眼前后径较短,在视网膜后形成虚焦点,便形成远视。生理性远视不会引起视力下降,中高度远视患儿不仅近视力差,而且远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即远近都看不清楚,可有视物眯眼等表现。但不象大人远视那样会伴有视力疲劳,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等的表现。
危害小儿远视可引起斜视。据统计,儿童内斜视中约75%是由远视眼引起。正常眼睛注视近处目标时,除需要动用眼球屈光系统的调节以增强眼的屈光力,为保证双眼对准注视目标,双眼还需要内转,称为集合。而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使用调节。过多的调节必然伴随过多的集合而诱发眼球内斜视,即俗称的“斗鸡眼”。内斜视不仅进一步影响视力,而且由于会破坏双眼单视功能及影响外观等,继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小儿远视又是弱视的病因之一。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眼内的光线在黄斑形成的物像模糊不清,影响视觉发育。正常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8。而未经矫正的远视患者看近或看远时,视网膜黄斑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而易导致弱视的形成。如果在儿童视力发育期内出现远视,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这时不仅会出现视力下降,还会出现眼位或一些视功能的异常。
儿童远视_小儿远视 -诊断
小儿远视诊断方法为进行医学验光,就能明确诊断。需要强调的是必须为散瞳验光,直接电脑验光是不准确的。
儿童远视_小儿远视 -治疗
确定孩子有远视后,家长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儿童远视一旦发现,及早治疗。婴幼儿处于视力发育的敏感期,这个阶段也是治疗远视和弱视的最佳时机,过了这个时期则疗效欠佳,尤其是弱视,成年后治疗则基本无效。因此,家长一定要定期给孩子做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太小,还不会读解视力表,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般儿童在3岁以后即可学会正确读解视力表,若此时出现远视、弱视,是可以检查出来的。
小儿远视引起弱视的屈光矫正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远视,此类弱视发病于幼儿,由于在视觉发育期间,视网膜上的物象始终是模糊不清的,大脑视觉中枢长期接受这种模糊的刺激,久而久之,形成弱视。因此,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前提是矫正屈光不正,使视网膜上的物象清晰明确,以利于视觉的恢复,在配镜是应以获得清晰的最佳视力为准。戴镜以后每半年到一年重新验光一次,一直戴用最佳视力的远视矫正眼镜。
小儿远视合并共同性内斜视的屈光矫正眼镜处方的确定应根据两个指标,一是眼位,二是视力。如果较低矫正屈光度既能保持眼球为正位,又能获得较好视力、则可处方选用此种屈光度的眼镜(一般是患者的显远视加上一部分隐远视的屈光度)。如果获得较好视力的屈光度不能使眼球成为正位,则应继续增加远视屈光度以期使眼球正位。处方的原则应以保证眼球不出现斜位为主,视力可暂不考虑。戴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调节力渐渐迟缓,视力将逐渐提高达到正常。为了患者开始戴镜时容易接受,应在睫状肌麻痹情况下戴用。
共同性内斜视的远视患者戴镜时常需全部矫正甚至过度矫正。为了维持患者的调节的紧张力。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戴用远视矫正眼镜后,如果戴镜远,近斜视度完全消失,摘掉眼镜后斜视度数又出现,为完全控制,此类斜视为全部调节性的内斜视。另一部分不能以戴镜矫正,应积极采用其他治疗如手术治疗等。如果戴镜经过三个月完全不能控制眼位,证明斜视为非调节性,亦应采用其他治疗。
患有共同性内斜的远视眼在儿童期远视同样逐渐减小,如长期戴用全部矫正远视眼镜会妨碍其生理性远视的自然减退,使之停下来,同时还可引起辐辏近点后退或调节力的发育不足,可使眼位由内斜变为外斜或引起近距离视力疲劳。因此,共同性内斜视戴远视矫正眼镜后如斜位已被控制,眼镜度数应逐渐减少下来,一般半年到一年调整一次,最后可减少至正常矫正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