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形制和艺术形式。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属中国特有形制的伊斯兰教建筑;二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揉以中国地方的或民族的某些特色的清真寺。现存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为元、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所建之寺,在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方面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清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时期,中国特有的清真寺建筑形制于此时完成。
中国最大的清真寺_中国清真寺建筑 -建筑的两大体系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形制和艺术形式。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属中国特有形制的伊斯兰教建筑;二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揉以中国地方的或民族的某些特色的清真寺。现存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为元、明、清以来创建或重建。明代所建之寺,在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建筑装饰、庭院处理等方面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清代是中国伊斯兰教发展时期,中国特有的清真寺建筑形制于此时完成。中国最大的清真寺_中国清真寺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
中国清真寺绝大多数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并且往往是一连串四合院制度。其特点是沿一条中轴线有次序、有节奏地布置若干进四合院,形成一组完整的空间序列:每一进院落都有自己独具的功能要求和艺术特色,而又循序渐进,层层引深,共同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风格。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就是这类建筑的代表作。该寺总平面为一东西狭长的长方形,东西长245・68米,南北宽47・56米,总面积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进院落,每进院落均为四合院模式,设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轴线的起点,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木牌楼、“五间房”(二门)、石牌坊、敕修殿(三门)、省心楼(邦克楼)、连三门(四门)、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中轴线的两侧,建有各式碑楼、石坊、南北对厅和厢房、门楼等各种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井然。庭院宽敞,与建筑物空间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构成和谐一体的色调,犹如一幅宋卷轴画的意境。
这类完整的建筑布局,从北京东四清真寺、牛街礼拜寺、云南大理老南门清真寺、河南沁阳清真北寺、郑州清真寺、安徽寿县清真寺、山东济宁和济南的那些清真寺中,都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渐进,使清真寺显得深邃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严肃整齐和丰富性;整个艺术形体的重重叠落,又加强了主要建筑高大雄伟的姿态和巍峨气势。这种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中国化的建筑类型
内地清真寺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上。中国式的庙门制度。自明代以后,那种阿拉伯式拱券大门在内地已不多见,它已被中国式的寺庙大门所代替。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借鉴孔子文庙的入口布局,将门楼设置在第一进院落东端南北两侧的院墙上,两座门楼均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门正面门楣上砖雕“清真大寺”四字,别无其他装饰。
河北泊头市清真寺,寺门座西朝东,寺门前有上马石两块、旗杆一根,两侧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便门供人出入。寺门门扇系朱红大漆,吊耳铜环,上端为武式古棚出厦,五脊六兽,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门样式。
北京东四清真寺,大门原为三间砖砌封火墙式建筑,外面不露木材,门左右两侧各辟一房门以备平时出入,寺前有槐树四棵,是中国一般的庙门制度。
山东济宁清真东大寺寺门为大式大木结构,三间五檩,屋顶为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富丽堂皇。前为木栅栏门,后为清康熙年建石制日月坊。寺门悬明代匾额,门前列抱鼓石一对;左右有八字墙,墙上饰有绿色琉璃瓦,与中央白色石坊相衬托,交互辉映,甚为悦目。
甘肃及西南迤西一带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开间的大门,大式大木结构。大门上起楼,多为三数层木塔式建筑。大门前时常利用前檐柱作为木牌坊三门,带八字墙及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