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史,中国科学院-组织体系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先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战略研究报告。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6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0日发布年度指数排名,中国科学院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继续位列第一。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史

奠基创业


中国科学院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开始酝酿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负责。
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由陆定一负责筹备建立科学院,恽子强和丁瓒协助,钱三强和黄宗甄参与。
1949年9月,钱三强和丁瓒共同起草《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确定中科院基本框架。
1949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立。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命郭沫若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第一任中科院副院长。
1949年11月1日,中科院在北京开始办公,并将11月1日定为中国科学院成立日。
1949年11月5日,中科院接收原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及所属的原子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史学6个研究所。
1949年11月23日,中科院院址迁入北京王府大街9号,1950年6月23日中科院院址迁至北京文津街3号静生生物调查所原址,1966年中科院院址迁往北京西郊友谊宾馆北馆,1970年7月中科院院址迁往北京三里河路52号原国家科委旧址。
1949年12月16日,中科院接收静生生物调查所,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整理委员会。
1949年12月21日,中科院接收西北科学考察团。
1950年3月21日,中科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在上海的化学、植物、动物和工学四个研究所,医学和药学两个研究所筹备处,北平研究院在上海的生理学、药物两个研究所和物理学研究所的结晶学研究室。
1950年4月6日,在中科院接收中央研究院办事处和社会、物理、气象、天文、地质5个研究所以及中国地理研究所。至此,中科院对原中研和北研的直属研究所接收完毕。
1950年5月,首批15个研究机构及3个研究机构筹备处成立。中科院接受华北大学研究部历史研究室。
1950年11月,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被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接收;1955年1月,中科院将此两研究所收回。
1950年9月-1951年2月,中科院先后接收云南农林植物调查所、北研植物学所云南工作站、庐山森林植物园、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国民党政府国史馆、中国海洋研究所。与中央军委气象局共同接收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
1950年,研究机构改组,把原有研究机构,合并改组为17个研究所、台、馆,1个委员会,另设3个研究所筹备处。
1950年,中科院开始统一与审订自然科学名词,1955年11月15日,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划归中科院领导。
1951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成立。
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成立。
1954年3月,中央确立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国家科技体系。
1954年9月21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不再把科学院列为政府部门。
1954年11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中科院不再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但工作仍受国务院指导。
1955年5月1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成立。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首批选聘233位学部委员。
1955年8月,周恩来签发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
1955年9月26日,中科院石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开始建立各自的学术委员会。

进军科学

1956年1月1日中科院院部机构调整:(1)原“办公厅学术行政工作”与原秘书处合并成学术秘书处,原办公厅撤销。(2)成立管理局。(3)成立联络局。(4)成立科学干部培养部。(5)原人事局改称干部局。(6)撤销原编译局,将其部分工作并入科学出版社。(7)成立综合考察委员会。(8)原四个学部名称及职责均不变。

1956年7月,成立计算技术所等三个研究所筹委会,并建立半导体物理研究小组。

1957年1月1日,中科院机关调整:(1)撤消学术秘书处。(2)恢复办公厅、计划局,设立宣传局和器材局。(3)干部培养部改为干部培养局。

1957年,中科院党组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党组”。

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成立。

1958年9月13日,中科院党组成立中国科学院党组新技术办公室。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

1960年1月,中科院获准建设四个配备全套设备的工厂。

1960年7月2日,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成立。

1961年6月-次年底,进行大规模精简,撤销除新疆分院外的各省级分院和大批研究所,成立5个大区分院和华北办事处。
1961年7月,“科学十四条”经中央批准正式以中央文件下发执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科学院为此做了大量关键性的工作。

1964年12月,赵九章致函周恩来。不久,人造卫星研制工作重新上马。

1965年9月,生物化学所和有机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结晶。

文革浩劫

中国科学院革命造反派联合夺权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革命造反派联合夺权大会现场

1967年6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科学院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7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7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地震办公室成立。

1968年,从本年起至1972年,大批院属机构被划归国防部门,或下放地方,或撤销。

1970年4月,以中科院为主研制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70年7月1日,国家科委与中科院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的科技组并入科学院。

1975年6月20日,中科院将1968年交给国防部门三十个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六个从国防部门划回。

1975年7-11月,胡耀邦等整顿科学院。

1977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部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受邓小平委托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7年9月18日起,中科院不再承担原国家科委的职能。

1977年10月,成立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史,中国科学院-组织体系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大会筹备的大量工作。

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

1979年1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次年10月,增补283位学部委员。

改革探索

1981年3月6日,中央首次明确中科院办院方针。

1981年5月11―20日,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召开,推选卢嘉锡任院长。

1982年3月,设立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1984年1月,中央宣布中国科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中科院试行博士后制度。8月8日,建立研究所开放日制度,每年在建院周年日(11月1日)前后开放一次,每次开放3天左右。

1985年4月1日,全面实行所长负责制。

1985年7月1日,首批开放2个研究所和17个实验室。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等4位学部委员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随即启动。863倡议人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

1987年2月,周光召院长提出新的办院方针,其后又提出实行“一院两种运行机制”。

199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210名学部委员,确定了规范化的增选制度。

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1月22日,推出吸引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百人计划”。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批示支持中国科学院先行进行国家创新体系试点。7月9日,知识创新工程正式启动。

1999年,联合有关部门启动建设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CNCnet)骨干网。

2001年,自1992年起,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35个单位参与了“神舟”飞船应用系统的研究工作。

2002年1月,路甬祥院长提出新时期办院方针。

2006年3月,颁布《中国科学院章程》。

2009年6月10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发布。

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

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实施“创新2020”,创新2020随即启动。

2011年3月,白春礼院长提出“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考察中科院,提出“四个率先”。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组织体系

机构概况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设有院机关13个,分院12个,研究单位114个,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7个,其他单位4个,共建单位12个,院直接投资的全资及控股企业22个,四类机构34个,院非法人单元113个,相关组织5个。

中科院分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学校及公共支撑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文献情报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研究单位: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青海盐湖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声学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武汉植物园理化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华南植物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微电子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长沙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电工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国家天文台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云南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光电研究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上海天文台光电技术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上海药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气物理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动物研究所金属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心理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学部院士

学部概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全体院士大会是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学部主席团是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6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组织学部委员参与制定了《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86年,89位学部委员建议在中国科学院实行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中国基础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学部委员上书党中央,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863”计划,对促进中国高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学部委员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推动和提升了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数据概览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院士平均年龄为74岁。

院士大会截至2015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自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暨第一次学部委员大会召开以来,1957年、1960年、1981年、1984年、1992年中科院学部先后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到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199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召开,此后院士大会形成了每两年召开一次、公历逢双年份举行的制度,已举办了十七次。
院士增选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年学部成立时选聘172名学部委员,1957年增聘18名学部委员,1980、1991年分别选举283、210名学部委员。1992年4月,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制定并通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经国务院同意后由中国科学院发布,明确学部委员和外籍学部委员的标准和选举程序,院士增选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每两年一次。至2013年12月底,共有1245名来自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者、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外籍院士选举以来,共选举外籍院士88名。
科技队伍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有300余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0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通过“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00余人,900余人在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学术期刊担任重要职务。

国际交流

中科院加入的国际组织有36个(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亚洲科学院及学会协会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第四纪研究联盟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国际科学基金会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科学院组织国际动物学会发展中国家妇女科学家组织国际热带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协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国际沙漠化治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学联合会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联合国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数据系统资料来源:[8]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设施13个,在建设施9个,将建设施1个。按照主要用途,设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或前沿研究方向的专用研究设施(8个);第二类是为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的大型公共实验设施(5个);第三类是用于公益性科学研究的公益科技设施(7个)。
运行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合肥同步辐射装置、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HT-7、EAST、遥感飞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长短波授时系统、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上海光源、“实验1”科学考察船、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子午工程)
在建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部分运行)、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武汉郑店实验室、航空遥感系统、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散裂中子源、EAST辅助加热系统
将建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
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有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11个。截至2015年6月,中科院共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
国家实验室: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并行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中心、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野外台站网络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有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0个,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10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网8个,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台链7个,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4个。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FACE研究基地、CERN生物分中心、CERN水体分中心、CERN土壤分中心、CERN大气分中心、CERN水分分中心、CERN综合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站、神农架站、阿克苏站。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塔中站、珠峰站、纳木错站、藏东南站、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站、北京遥感试验场、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平凉雷电和雹暴试验站、格尔木青藏高原综合站、天山冰川与观测试验站。
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网:敦煌站、通榆站、铁塔、阜康站、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贡嘎山高山生态站、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大气本底数据中心。
日地空间环境观测台链:香河综合观测站、武汉电离层观测站、三亚地磁台、漠河地磁台、地磁台链网络数据中心、羊八井站、动力大地测量中心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南沙站、西沙站、东海站、黄海站。

科研成就

开创性科技成果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载人深潜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为国家安全和战略科技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在中国计算机技术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发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到建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通与无线传感试验网,成为网络科技和网络产业的开拓者。
从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到煤制乙二醇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合成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不断开辟中国化学工业的新方向和生长点。
从陆相成油理论,到海相成油的探索,为中国摘掉贫油帽子、大规模开发油气田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从自主研制的氯霉素、青霉素,到原创的青蒿素合成、丹参多酚酸盐、盐酸安妥沙星,在中国药物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
从开创中国海洋养殖业,到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到生物育种,引领了中国高新农业科技的发展。
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成果。
从开创数学机械化证明、有限元方法,到多元复变函数论、辛几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登上世界数学的高峰,奠定了数学研究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
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建成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了多学科创新的重要平台。
从铁基超导纪录刷新,到中微子振荡模式、量子通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在物理学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重大科技任务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有A类先导科技专项10个,B类先导科技专项11个,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14个。
A类先导科技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未来先进核裂变能、空间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变革性纳米技术聚焦、江门中微子实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
B类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脑功能联结图谱、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超导电子器件应用基础研究、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拓扑与超导新物态调控、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宇宙结构起源――从银河系的精细刻画到深场宇宙的统计描述、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大型飞机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科技奖励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90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202项,三等奖133项,四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8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95项,四等奖3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3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65项,三等奖234项。

资源条件


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要为自然科学、边缘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截至2009年8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图书1145余万册(件),该中心启动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已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模式转变,开始走上知识情报研究与知识服务中心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是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的成员。
科学数据库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有科学数据库23个,其中生物与生命科学类8个,材料科学类2个,地球科学类8个,物理与化学类3个,能源与环境类1个,其他类1个。
生物与生命科学:淡水藻种库、中国动物数据库、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中国热带亚热带植物学基础数据库、中国西南资源植物数据库、中国西南地区动物资源数据库、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病毒资源数据库。
材料科学:纳米科技基础数据库、光学系统数据库。
地球科学: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要素数据库、中国寒区旱区数据资源中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中国东北黑土农业生态数据库、中国土壤数据库、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网站、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物理与化学:理化性能及分析数据库、工程化学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
能源与环境:新能源及环保专业数据库。
其他类: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
学术期刊&电子杂志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科院出版有126种期刊,出版有6种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中科院之声电子杂志、科学网电子杂志、科普博览电子杂志、《芯天地》电子杂志、《基因世界》电子杂志、《雨林故事》电子杂志。
学术期刊中国科学院院刊岩土力学金属学报燃料化学学报中国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新型碳材料科学通报地球化学材料研究学报遥感学报植物学报(英)山地学报海洋科学集刊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沉积学报光子学报海洋与湖沼过程工程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高原气象海洋科学声学技术数学学报中国沙漠分析化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湖泊科学化学通讯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应用数学学报盐湖研究应用化学人类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冰川冻土光学精密工程古脊椎动物学报物理学报数学物理学报中国光学大气科学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科技史料天文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原子核物理评论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地质科学中国物理C新电气中国化学第四纪研究声学学报微生物学通报有机化学地球物理学进展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菌物学报化学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动物学研究生物工程学报家庭用药植物生态学报应用声学生物多样性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网络新媒体技术气候与环境研究天文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岩石学报土壤植物学报现代物理知识工程地质学报土壤学报生命世界力学学报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波谱学杂志昆虫学报化学通报磁学和磁应用土工基础应用昆虫学报高分子学报资源科学岩土工程学报动物学杂志中国管理科学半导体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动物分类学报科研管理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学报心理科学进展色谱电工电能新技术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心理学报催化学报工程热物理纵横软件学报微生物学报生态学杂志芯天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应用生态学报空间科学学报中文信息学报遗传机器人中国科技史杂志计算机系统应用光电子技术信息与控制自然科学史研究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

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新中国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实行学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后制度。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以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为核心、覆盖全院研究所的教育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段式研究生教育模式;拥有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培养模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从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
基于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15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融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完善了在集中教学校区完成课程教学和研究所科研实践为主的“两段式”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国科大为核心和平台、以研究所为基础和延伸的完整教育体系。
据2016年1月国科大官网显示,国科大在学研究生达4.28万余名,其中博士生占50%。国科大累计授予119564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
国科大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分布在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6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覆盖了54个一级学科。此外,国科大还拥有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翻译、农业推广、药学、工程管理8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另外,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还拥有169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等,并成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据2016年1月中国科大官网显示,学校有15个学院、30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截至2015年12月,上科大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创业与管理学院等四个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等两个研究所。
选聘382位专任教师(90位常任教授,292位特聘教授),其中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63位国家/外专/青年/上海“千人计划”人才。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9省市招收了首届207名本科生,2015年面向全国12省市招收了299名本科生。2013年学校招收了首届296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2014年招收了425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2015年招收了385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学校实行书院制,学院、书院分工协作培养人才,其中学院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书院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养成。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在学业、生活、职业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学校注重社会创新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及产业创新实践,2015年开展了首次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遍布全国9省/自治区。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科学普及

科普场馆


中科院拥有的科普场馆有34所(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现代科技馆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标本馆中国古动物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病毒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昆虫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中国湿地植物标本馆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国家天文台国家动物博物馆资料来源:

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博览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启动的大型综合性科普网站之一,是国内最早以虚拟博物馆传播科学知识的网站。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科普博览累计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TheWorldSummitAward)、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奖项,并且出版了《中国科普博览系列丛书》。
中国科普博览通过数百个科学家视频讲座、视频短片、科学游戏、科学动画,以及虚拟科学体验和虚拟科学实践等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通过科学家专栏系统和科学SNS社区,为公众、科学家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院徽一、图案
外环为"中国科学院"字样,上为第一任院长郭沫若的手书,下为英文。
环内是由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中间自然形成一齿轮,象征基础科学凝聚、派生的技术科学的推进作用。
二、颜色
外环、环内的六个晶体和中间的圆点为孔雀蓝色;中国科学院的中外文字和环内晶体之外的部分为白色。
三、含义
整个图案庄重、大方。象征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院旗
一、图案
中国科学院院旗的左上角为缀白色院徽和第一任院长郭沫若手书和英文的"中国科学院"字样的横式组合标志。
二、颜色
中国科学院院旗的旗面为蓝色,院徽和中英文字样为白色。
三、含义
象征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文化精神

院风
唯实、求真、协力、创新
优良传统
科学、民主、爱国、奉献
办院方针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中科院在历史上的不同发展时期,曾先后提出过5个办院方针:
第一个:按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改革过去的科研机构,以期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真正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农业、保健和国防事业的建设。(1950年)
第二个: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78年)
第三个: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1984年)
第四个: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跟踪。(1987年)(注:1991年修改为: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第五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中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2002年)
第六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2015年)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领导集体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姓名职务白春礼院长张亚平副院长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刘伟平党组副书记相里斌
副院长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李静海副院长王恩哥副院长党组成员党组成员詹文龙副院长谭铁牛副院长党组成员党组成员丁仲礼副院长邓麦村党组成员李志刚中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秘书长党组成员何岩党组成员曹效业副秘书长副秘书长邓勇副秘书长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历任院长任数任期姓名第一任1949.10-1978.6郭沫若第二任1979.7-1981.5方毅第三任1981.5-1987.1卢嘉锡第四任1987.1-1997.7周光召第五任1997年7月―2011年3月路甬祥

中科院_中国科学院 -杰出大师

中国科学院汇聚和造就出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赵九章、钱骥、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程开甲、于敏。
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华罗庚、苏步青、吴有训、周培源、严济慈、庄长恭、曾昭伦、张钰哲、竺可桢、贝时璋、童第周、冯德培、钱伟长、李薰、周仁等,还有冯康、王应睐、陈景润等一批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杰出科学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30103/2154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克明博士辞职做安利 陈克明

安利高级营销总监— 陈克明博士(追求有挑战且永无止境的事业)陈克明博士,16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的神童,29岁成为博士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5年12月接触安里事业,经深入研究和探讨、尝试的过程,1996年6月辞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工作,结束了打

声明:《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史,中国科学院-组织体系》为网友是个万人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