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常发生于第一次分娩后,根据病变发展过程分以下两种类型:淤积性乳腺炎和化脓性乳腺炎。产褥期乳腺炎即急性乳腺炎时乳房的化脓性感染,几乎所有病人均为初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主。预后较好。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简介
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发生于妇女哺乳期的乳腺急性炎症。发病率占产妇10%,初产妇多见,多发生于产后的2~6周,系由细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可为链球菌。正常妇女哺乳期乳腺腺管高度扩张,分泌大量乳汁并通过乳头排出。若乳头有擦伤、皲裂,细菌可直接由乳头破口侵入,腺管内瘀积的乳汁则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多发生于产后绝大多数为初产妇多在葡萄球菌感染因乳管阻塞乳汁淤积细菌直接未见侵入所致或细菌自乳头或乳晕的皲裂处侵入乳管并沿淋巴引流导管乳腺小叶感染 。目前都认为你在哺乳期得乳腺炎大多是因为“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由于乳汁分泌的速度比排出的速度要快造成的,通常这是因为宝宝吃奶时不能很好地吸空乳房。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宝宝含住乳头的方法不正确。如果你的宝宝和你都不知道怎么正确含住乳头,你的乳汁就无法被有效吸空。
其他一些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包括胀奶、喂奶时间过于固定或者乳房受到外伤等,这些都会造成乳汁淤积而导致乳腺炎。感染性乳腺炎可能是由于乳汁淤积或细菌侵入所引起的,不过现在还不清楚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具体是如何进入乳房的。有一些患乳腺炎的女性同时也有乳头破裂的现象,因此感染可能就是通过乳头上的裂口进入到乳房的淋巴系统。不过,有些专家认为乳腺炎和乳头破裂都是由于宝宝含住乳头的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因此这两者常常同时出现。 如果你是第一次当妈妈,哺乳期得乳腺炎的可能会更大,不过有母乳喂养经验的妈妈对乳腺炎也并没有免疫性。乳腺炎可能发生在哺乳期的任何时候,但是在生完宝宝的头一个月,你和宝宝刚刚开始母乳喂养时最常见。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发病原因
哺乳期乳腺炎
1、由于初产妇乳房未经过哺乳过程,乳管还不通畅,而初乳又比较黏稠不易排出,易造成乳汁郁积成块,乳房肿胀疼痛。
2、新产妇乳头皮肤娇嫩,婴儿吮吸咬嚼致乳头破损,引起乳腺管感染发炎,乳腺红肿疼痛。
3、乳房受到挤压造成局部瘀奶,由于没有及时排出,郁结成肿块。
4、乳房先天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婴儿无法吸乳,乳汁不能排出。
5、隆胸手术后妇女,乳房正常结构功能受到破坏,不能正常哺乳。
6、产后心情郁闷忿怒,精神紧张,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致肝郁气滞,脾胃运化不利,湿热蕴结,气血凝滞,阻塞乳络。
因此急性乳腺炎的发生是因各种治病因素引起乳汁郁积,乳络阻塞,气血淤滞,化热酿毒以致肉腐成脓。临床上以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容易发生传囊为特征。
西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菌。常发生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乳汁淤积,排乳不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产后体虚,免疫力低下、母亲个人卫生较差,容易发生本病。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本病是产后乳房保健的重要内容。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症状
1、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局部皮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
2、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出现较明显的硬结,触痛更加,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虚状。此时腋下可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严重时可合并败血症。
3、脓肿形成:由于治疗措施不得力或病情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脓肿。
脓肿可为单房性或多房性。浅表的脓肿易被发现,而较深的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不易发现。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临床表现
哺乳期乳腺炎
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肿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肤微红,乳汁分泌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饮食欠佳,大便干,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等。
2、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发热,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伴高热不退,神疲乏力,恶心厌食,同侧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此时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应指感,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穿刺有脓。
3、溃后期: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溃后脓出通畅,局部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脓腔部位较深,或有多个脓腔,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而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若久治不愈,乳汁夹杂有清稀脓液自疮口溢出,则成乳漏,收口缓慢,致断奶后方能收口。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检查
1、血常规检查:初期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成脓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若并发脓毒败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6×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常达0.85以上。
2、局部诊断性穿刺:对于急性乳腺炎是否已形成脓肿,尤其是深部脓肿,可行穿刺抽脓术,有助于确诊并判断脓肿的位置。
3、B型超声检查:炎症区乳房组织增厚,内部回声较正常低,分布欠均匀,当有脓肿形成时,可见数目不一、大小形态不等的无回声区,边缘欠清晰。如脓液较稠厚时,则可见分布不均低回声区,较大脓肿的深部回声较浅部稍高而密,两者之间可见液平面,内部有不均匀的光点或光团。
4、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可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诊断标准
哺乳期乳腺炎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减,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恻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哺乳期乳腺炎根据病史和查体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凡在哺乳的年轻妇女出现乳房局部胀痛、结块、伴发热,推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时,本病诊断应是较容易的。对乳房疼痛明显、肿块增大,局部红、肿、热、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常伴恶寒发热。一般发病至7-10天左右则可形成乳房脓肿,肿块中央变软有波动感,挤压乳头时可有黄稠脓液溢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推荐局部诊断性穿刺检查或B型超声检查。对乳房深部脓肿则推荐B型超声检查。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治疗措施
哺乳期乳腺炎
1.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盐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
4.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5.中药清热解毒剂。
6.脓肿已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一般以乳头、乳晕为中心呈放射形,乳晕下浅脓肿可沿乳晕做弧形切口,脓肿位于乳房后,应在乳房下部皮肤皱襞1~2厘米做弧形切口。
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注意事项:
(1)局部热敷,这种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促进乳汁通畅排出,若局肿胀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湿热敷。同时嘱患者每3至4小时一次沿乳根至乳头方向按摩8至10分钟,并尽量挤净乳汁或辅以吸乳器吸出。
(2)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在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同时予以青霉素100万u10-20ml从炎块四周封闭。每4-6小时重复。
(3)早期乳腺炎,症状轻微者可不停止哺乳,这是我们现在对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的一个优点。
(4)哺乳期乳腺炎治疗对于病程在6~10天以上的慢性乳腺炎,可加用静滴青霉素类药物全身抗炎治疗,多在1~2周内治愈。
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脓肿者行手术切开排脓,引流后均在2周内治愈,这就是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选择正确后的一个显著优点。积乳囊肿待炎症控制后经穿刺抽出积乳后可治愈。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治疗方法
哺乳期乳腺炎
1、郁滞期。对乳房局部肿痛,乳汁不通,瘀乳明显的先行指抓法乳房按摩,疏通乳管,使淤滞乳汁得以排出。方法是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或滑石粉,用手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管方向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的同时轻揪乳头数次,挤压乳晕,以扩张乳头部的乳管。按摩至乳汁排出通畅。然后局部外敷金黄膏,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再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每日一次,乳汁定时吸出。并内服汤药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方用:乳痈汤剂:柴胡10g、银花24g、公英30g、赤芍15g、丹皮15g、王不留行10g、漏芦10g、夏枯草15g、瓜篓15g、当归15g、陈皮6g、橘叶10g、甘草10g。热重加生石膏30g;肿痛重者加乳香10g、没药10g、元胡10g川楝10g;恶露未尽加归尾15g、益母草15g、川芎10g;回乳加焦麦芽30g、焦山楂30g。每日一付,水煎200ml,2次/日。
2、成脓期。乳房肿痛一周以上,伴高热不退,神疲乏力,纳差,舌苔黄腻,脉弦数,乳房红肿面积较大,肿块周围硬中间软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的须及时行局麻下切开引流,或火针引流。选取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小切口,行切开引流术后伤口内填本院自治生机象皮膏纱条以祛腐生肌,每日换药并行乳房按摩排除瘀乳,周围组织硬块外敷金黄膏。每日换药,配合内服中药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为主,用透脓散加味:柴胡10g、当归15g、生黄芪30g、炒山甲10g、川芎10g、皂角刺20g、银花20g、连翘20g、生栀子10g、瓜蒌20g、川楝15g、丹皮10g、茯苓15g、脓排尽后若疮口漏奶可在上方用纱布垫加压,压住乳管断端3-4天可止。
3、溃后期。溃后或切开排脓后,一般寒热渐退,肿消痛减,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块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则已出现袋脓现象;若脓液侵及其他腺叶,则成传囊乳痈;有时可见乳汁从疮口溢出或脓水清稀,形成乳漏,收口缓慢。治疗以益气养血,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穿山甲10g先煎、皂角刺30g、蒲公英15g、白芷10g、甘草6g。
哺乳期乳腺炎_哺乳期乳腺炎 -预防保健
1、哺乳期瘀乳引起的急性乳腺炎早期要积极治疗。做好乳房按摩,对疏通乳管,排出腐乳,消肿散结,起到重要作用。伴有乳头破裂感染的及时治疗。
2、病程超过10天,乳房皮色鲜红,壮热不退,疼痛加重,硬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则已化脓。要及时引流,以免引起传囊之变。
3、妇女在妊娠末期应用75%的酒精擦试乳头,或用温水洗,以增强乳房皮肤的柔韧和抵抗力。挤出乳管内的脂栓。乳头内陷者,怀孕前需用手挤出乳头,按摩牵拉纠正之。
4、养成定时哺乳习惯,注意乳头清洁。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尽时,可用吸奶器或用手挤压按摩,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
5、如有乳头擦伤、皲裂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6、产后饮食调养注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多饮水,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