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南部分别与深圳市的罗田村和本市的长安镇接址西南与虎门镇相连,,西至西北分别与厚街镇、南城区(篁村)、东城区(附城)相接,北到东北与寮步镇相连,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大岭山镇面积95平方公里,辖下23个村委会(社区);截至2013年,大岭山镇4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6万人。大岭山镇曾被评为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中国家具出口重镇,也是国家卫生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
东莞大岭山_大岭山镇 -历史
大岭山镇,据1984年在畔山烂陂头采集的双肩石斧,经有关考古机构用同位素科学鉴定,属原始社会的晚期―新石器时期(1万年前-4000年前),由此可见,此时已有人在大岭山地域内过着狩猎的流动生活。
大岭山全景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宝安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迁到涌(即今莞城),将原南头宝安县治改为东莞郡治。大岭山地属东莞。
南宋高宗绍兴22年(1148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为香山县(即今中山市)。此时,先后有梅林、太公岭、大塘、颜屋、杨屋、元岭、马蹄岗等村落。马山庙在北宋时已建立。
元代设广州路总管府,领县有七: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大岭山属东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08年)大岭山仍属广州府的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1573年),东莞县属新安县(即今宝安县、县治在南头)。此时,大岭山镇仍属东莞县。
根据陈伯陶《东莞县志》之“舆地略”、“坊都”称:明以前邑制,城内曰坊,附城曰厢,坊三而厢一。在野则以乡,统都。乡四,而都十三。大岭山镇在宋、元、明三代,地属东莞县第九都的有:梅林、百花洞、牛牯岭、大塘、杨屋、颜屋、下海(虎)山、底下埔(大沙)、金桔岭、新塘、鸡翅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