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前身为清光绪创办的襄军书院。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概述
校址在辽宁省辽阳市青年街。1949 年改辽阳高级中学,1952年迁现址。1957年改现名。1951年定为省重点中学。 学校历史校址在辽宁省辽阳市青年街。前身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的襄军书院,二十八年改称襄平学堂。三十一年除招收中学两个班,还创办师范班,改校名为辽阳襄平公学校。1914年中学部称辽阳县立中学校,师范部称辽阳县立师范学校。实为一校两个牌子。1925年改为辽阳县立高级中学。后经伪满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几度变更校名,1949 年改辽阳高级中学,1952年迁现址。1957年改现名。1951年定为省重点中学。2012年学校11级,12级学生搬迁至辽阳河东新校区。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校风校纪
以“立志、勤奋、求实、守纪”为校风的建设基础,并保证“食不言,寝不语”,老校区主楼悬挂“天道酬勤”牌匾以鼓励学生。教师重视学生的行为养成,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把社会公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训练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教法改革中试验“启发式研究法”,力求实现“主体”与“主导”、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知识与能力的三统一。运用现代教育统计测量理论,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信息反馈。据此安排各学科、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学活动,使信息成为决策依据。坚持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学生的认识活动,从德智体美劳、教与学、师与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研究学生智力发展规律。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对学生个人与集体行为效果的评估,由印象型转变成量化的数据控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变经验管理为科学调控与指挥。1960 年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已为省内重点联校之一,于2012年被评为体育特色示范校。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7900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24200平方米,有53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200人,教职工189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7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19人。学校有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系统、先进的教学监控和校园数字化教学办公管理系统、塑胶跑道、人造草皮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心理咨询室、礼堂、合班教室等。教育设施齐全,教室内配有高级多媒体教学资源,教育资源配备合理,食堂三餐营养丰富,学校建设体现现代化教育的特点,“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浸透文化意蕴,朴素大气,符合相关的质量与安全标准,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了达到“管理有策略、目标有创新、办学有特色”的目标,学校提出了“三个发展”(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办学思路,即在学校工作中贯彻突出“德”字,狠抓“质”字,强化“管”字,着眼“全”字,落实“实”字,贯彻“改”字的六字方针。我们着力建设了三支队伍,进行了七项体制改革,创建了两个模式。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三支队伍
三支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七项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管理层次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后勤管理改革、民主管理改革。创建两个模式:以“五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教育观念先导化,教学管理开放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科研先行化、教学方式民主化;以“五化四自”为特征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即德育理念现代化、德育途径网络化、德育内容系统化、德育环境最优化、德育管理规范化;“四自”是指:自尊、自律、自强、自信。科学的管理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是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高中教育发展途径,效果显著。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教学氛围
由于学校配有高清监控设备,且有校领导认真值班,严抓纪律,严惩违规学生,分为通报批评,警告,开除学籍留校察看几种纪律处分。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自习纪律,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食堂
食堂有营养配餐,美味可口,早餐4元,午餐晚餐分别9元。午餐晚餐向学生们提供炒面烤肠卷饼或盖浇饭,夏天还有冷面和西瓜。同时可电话订餐。食堂环境整洁,工作人员服务周到,并有值周生和校领导、老师管理秩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学生购物中心
学校开办的学生购物中心物品丰富,价格适宜,实行刷卡消费,为学生们提供了便捷的购物环境,为住校生活创造便捷条件。
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_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校车
学校有1,2,3号线,方便学生周五回家和周日返校,校车卫生环境好,宽敞安全,票价5元,且配有便于教师上下班的教师专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