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 气管炎-简介,气管炎-病情进展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因缺乏负离子而使气管黏膜上皮绒毛内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简介


气管炎

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粘膜损害所造成的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急性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病程短,多在一周至三周好转,个别迁延不愈,演变成慢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以老年人多发,50岁以上患病率为10-15%,亦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现象。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
气管炎是一种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性疾病。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病情进展

急性发作期


气管炎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迁延期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

临床缓解期

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急性气管炎多见于寒冷季节发病,因为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健康成年人多半由腺病毒或流感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病毒感染后抑制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和纤毛细胞的活力,使得细菌有入侵支气管的机会,引起急性气管炎。同时冷空气、粉尘、刺激气体等物理、化学刺激也易引起本病。急性气管炎主要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多,经过休息及药物治疗,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结构及功能可恢复正常。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后所形成的支气管扩张常呈柱状或囊状,且较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扩张为严重。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病因及病理

发病原因


气管炎根据国内外病因调查及实验防治研究认为,它由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致病,这些因素包括: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气象因素、过敏及免疫功能降低等。

感染

是引起慢性气管炎的一个常见的重要原因。气管炎初起多因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侵入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并在内大量繁殖,破坏粘膜和上皮细胞,使其失去保护作用,这使原来存在于呼吸道中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便有了致病作用。

物理

化学性刺激:长期吸烟及空气被化学毒物、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损害了粘膜正常的清扫和防御功能,便会引起慢性气管炎。据普查统计,长年吸烟的比不吸烟的患的慢性气管炎的病率高2.8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发病率越高。

气象因素

寒冷为慢性气管炎发作的重要诱因。许多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在冬季发病,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可使纤毛运动减弱,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使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受感染等。此外,寒冷使粘膜腺分泌增加,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呼吸道不畅,也是慢性气管炎的诱发因素。

过敏

气管炎 气管炎-简介,气管炎-病情进展

特别是喘息型慢性气管炎的发病与过敏关系密切。如对尘埃、尘螨、真菌、寄生虫、花粉及化学气体过敏,便可使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和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咳嗽和喘息。

免疫功能下降

本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这与老年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激素分泌减少,使呼吸道粘膜萎缩,肺组织储备能力降低,肺组织弹性减退。这些均是容易引起慢性气管炎和反复发作的原因。

病理反应

疾病早期,肉眼观解剖学上较少器质性改变,随着疾病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可见肺膨胀及肺气肿,肺柔软疏松有弹性,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粘稠痰液及粘液栓。
支气管壁增厚、粘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粘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显微镜下可见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
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肌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临床表现

症状


气管炎

咳嗽其特点是长期反复咳嗽,多在寒冷季节、气温骤变时发生,早晚咳嗽频繁,白昼减轻。
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咯痰多为白色粘痰,或白色泡沫痰,早晚痰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为粘液脓性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多在急性期发作。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有些青少年,其哮喘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运动性哮喘)。

体征

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粗糙,随病情发展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急性发作期干湿罗音明显增多,咳嗽咯痰后罗音可减少。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后者称为寂静胸。严重哮喘患者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病情诊断


气管炎治疗

气管炎,通常根据症状和体征作出诊断,但如果病情严重或迁延,有指征作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当存在严重的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有特殊情况(如免疫抑制)的病人,应作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

诊断要点

1、常有受凉、过度疲劳或其它诱因史。
2、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伴畏寒、发热、头痛及四肢酸痛等症状。
3、两肺呼吸音增粗、散在干湿罗音。
4、白细胞计数多正常,X线检查肺部多正常或纹理增粗。

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有流行病史,除呼吸道症状外,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可鉴别。
上呼吸道感染
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明显,无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支气管哮喘急性气管炎
病人如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吼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后者有发作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喘鸣及满肺哮鸣音及端坐呼吸等症状和体征。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应急处理

1、休息、保暖、多饮水。
2、全身应用磺胺类或青霉素类等抗生素。
3、对症处理:
发热时可服用阿斯匹林0.3~0.6g,或消炎痛25mg,每日3次。
咳嗽频繁且无痰时,可服咳必清25mg,每日3次。
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口服必嗽平16mg,每日3次。
伴哮喘时可口服氯茶碱0.1~0.2g或舒喘灵2~4mg,每日3次。

气管炎咳嗽_气管炎 -治疗方法

敷贴治疗


敷贴治疗一、药物
硫黄粉50g,甘草50g,白芍20g,白术20g,白矾10g,热参总碱150g。
制法:先将草、芍、术用水煎煮两次,煎液混合一起浓缩成稠膏,加入硫、矾烘干研末即得,最后加入热参总碱,混匀,备用。用法:先将脐用温水洗净擦干,取上药200mg敷于脐窝中,盖以软纸片,上用药棉,轻轻压紧,外以胶布固定,5~7天换药1次。用于慢性气管炎咳嗽。

二、药物

二丑15g,大黄30g,槟榔8g,木香5g,轻粉少许。

制法:轻粉另研。余诸药均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加轻粉,调均匀,再研一遍,炼蜜调膏。用法:敷神阙穴。用于气管炎偏热者。

三、药物

白芥子3g,半夏3g,公丁香0.5g,麻黄5g,细辛2g,麝香少许。、制法:麝香另研,余共研细末,瓶贮备用。
用法:先将脐内放麝香,再放余药,隔姜灸,每次3~5壮,10天为1疗程。

中医治疗

汤药
1、风寒咳嗽型:咳嗽声重较急,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咽痒,发热或不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用杏仁、半夏、荆芥各6克,前胡、苏叶各10克,麻黄3克,生姜3片。水煎沮服,每日2次,每日1剂。
2、风热咳嗽型:咳痰不爽,痰黄稠粘,口渴咽痛,鼻流浊涕,发热头痛,有汗,舌苔微黄,脉浮数。用桑叶、菊花、连翘、枇杷叶各10克,杏仁、前胡、桔梗、黄芩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痰壅肺型: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出,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苔黄,脉滑数。用麻黄3克,生石膏15―20克,杏仁、黄芩、前胡、苏子各6克,川贝母、瓜萎仁各10克,莱菔于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每日2剂。
4、痰饮咳嗽型: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咳出,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或濡滑。用半夏、橘红、杏仁、白术、茯苓、太子参各10克,苏孑6克,白芥子、细辛各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阴虚燥咳型: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少痰,口渴咽干,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用百部、沙参、知母、杏仁、枇杷叶、前胡各10克,紫菀、乌梅各6克,青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成药

1、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日2次,每次3片,周岁内儿酌减。
2、川贝枇杷糖浆,每日2次,每次5毫升。或养阴清肺膏,每日2次,每次5―10毫升。周岁内儿酌减。
3、银黄口服液,每日2―3次,每次5毫升。

西医治疗

1、咳嗽:复方甘草合剂,每岁每次1毫升,每日3次。剧咳:咳必清5岁以上每次6.25―12.5毫克。
2、咳痰不畅:氯化铵每日每公斤20―60毫克,分4次,口服。
3、高烧不退:新诺明干糖浆,2―5岁一次1/2包,6―12岁一次1~2包,一日3次口服。或乙酰螺旋霉素片,每日每公斤体重20―30毫克,分4次口服。

针灸治疗

针灸

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20103/20004.html

更多阅读

鱼鳞病偏方 整理 鱼鳞病偏方

鱼鳞病偏方 整理——简介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分对鱼鳞病有作用的小偏方。仅供参考。(偏方未经临床验证,请谨慎选择)鱼鳞病偏方 整理——鱼鳞病小偏方鱼鳞病偏方 整理 1、菊花+野菊花泡茶喝,不用太刻意喝很多,当

鱼鳞病的症状 鱼鳞病图片 皮肤鱼鳞病症状图片

鱼鳞病的症状 鱼鳞病图片——简介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障碍性疾病,旧称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多于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重者皮肤皲裂、表皮僵硬

拉筋、拍打法简介 萧宏慈 朱增祥 萧宏慈拉筋拍打骗局

拉筋、拍打法简介--------有病治病、无病则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秘诀一, 拉筋法《错缩谈》(内地书名《错位筋缩浅谈》)香港作者朱增祥。该书对人体痛症的病因有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无一例外的出现筋缩的现象。年纪越大,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简介,寄生虫病-分类

寄生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寄生虫病_寄生虫病 -简介寄生虫病 蛔虫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因虫

声明:《气管炎 气管炎-简介,气管炎-病情进展》为网友衣冠禽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