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神奇发现,万年冰洞-种种猜测

万年冰洞在山西忻州市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畦乡境内,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2005年,宁武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宁武万年冰洞_万年冰洞 -神奇发现


万年冰洞

闫鹏,毕业后就来到宁武县旅游局工作,在他无意中听了这个传说后,从小喜欢探险的他决定趁工作之余,寻找这个传说中的神奇洞穴。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闫鹏爬遍了附近的许多山头,依旧没有任何的头绪。然而,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一天,他

和同伴来到了当地的管涔山中,当他们爬上一个山头后,他们惊奇的发现:在山的阴面有一个洞口模样的地方,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闫鹏说:“走到洞口附近感觉凉飕飕的,感觉这个地方风比较大,而且背阴的崖壁上竟挂满了冰花,一切都与周围的环境大相径庭,一个一米见方深不见底的洞口更是冒出一丝丝的寒气。”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神奇冰洞吗?

一年多的渴望,让闫鹏忘记了恐惧和危险,他决心对这个洞一探究竟。闫鹏说,他们顺着洞口下去,冰洞下边黑咕隆咚,脚底滑得根本没有登的地方,反正是靠上边绳子拽着,多少有点能附着在冰壁上。后来到了一个稍微开阔的地方,站稳脚后,拿着火把向四周一看,眼前豁然开朗。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仿佛置身于一座晶莹的宫殿,四处都是冰的世界:冰柱、冰锥、冰瀑、冰笋、冰花,没有一个人想到,小小的洞口背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

闫鹏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他的脚感觉被冻僵了,他才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进洞两个多小时了,温度计清楚地显示,洞中的温度为零度左右,这与初夏时节的洞外,整整相差了20多度。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闫鹏分别在不同的季节下过冰洞,他发现洞中似乎永远保持在零度左右,洞里洞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闫鹏说,七八月份,洞外都是鲜花烂漫、绿树成荫,而洞内却是坚冰不化,;冬天,洞外边比较冷,几乎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穿着大衣,到了洞内,由于没有风,反倒比洞外暖和了许多,有一种冬暖夏凉的感觉。 宁武县有个暑天冰洞的消息一经传开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人纷纷猜测这种神奇现象的真正成因。

宁武万年冰洞_万年冰洞 -种种猜测

特殊地质结构


万年冰洞

为此,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陈诗才也专门从北京赶到宁武进行考察。然而当

第一次进入冰洞后,即使见多识广的他也连连称奇。 他看完后,感觉非常惊奇,洞内冰的类型起码有上十种,比如冰柱、冰石笋、冰的钟乳石、冰的涡管、冰花、冰葡萄、还有冰的结晶片等。他发现,尽管冰的厚度不一,但是所有的冰都是附着在石灰岩上的,整个冰洞高达100多米。

陈诗才说,这个冰洞的规模,绝对不会是人造的,虽然冰洞的传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从现场可以推测,这个冰洞形成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几百年,距现在差不多有100多万年了。这个天然的洞穴是100多万年前由水冲刷形成的,可为什么这个并不符合结冰条件的洞里现在却结满了冰?这么大数量的冰又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这时候,闫鹏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说:“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地方有火山,也有水,可能是本身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才形成了结冰的环境。”但陈诗才却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他认为,火山的发生缘于山西一带,有煤的自燃现象。因为煤挖出来后,一些煤矸石里,含有磷、硫这类东西,一见阳光,就氧化自燃了。

得益于洞形状

陈诗才经过走访后认为,尽管宁武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不适合冰洞的形成,但还是有不少的外部因素能够减少冰的融化。由于管涔山的海拔达到了2000多米,而洞口所处的位置在山的阴面,这对冰的常年不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整个洞的形状,也对洞内温度的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认为,洞是一个正口袋形,这样在夏天,洞外温度热,洞底的温度凉,它不交换。如果洞形倒过来,在夏天,洞外温度热、比重低,洞内温度凉、比重高,热量需要交换,这样就损害了冰的保存量。

缘于冰川学说

正是因为洞的形状并不利于洞里洞外空气的交换,因此尽可能减少了冰的损害。但是,即使有了这些外在的保护因素,可是这么大数量的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时候有人提出了冰川学说。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自诞生以来,气候一直在变化当中。早在几亿年前,地球就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运动,而且只有冰川运动才会拥有如此猛烈的能量,才能形成许多地质奇观,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冰川运动,使大量的冰涌进了一个冲刷成形的洞中,也就形成了今天非常神奇的冰洞。

按照这种推测,宁武县暑天冰洞的成因就可以解释了。但是,尽管常人看来洞中的冰都是一样的,可经过专门的取测后人们发现,冰的年龄却是各不相同。

陈诗才说,冰也分层,也有个核心层,核心部分的冰,从结冰的情况和它所含的一些沉积物来看,这部分冰比较老。外面的、靠近洞口或者靠近主流水道的这些冰比较新。而根据闫鹏这两年的观察,山上雨水多的时候,雨水常常会流进洞中并且融蚀掉不少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在原来冰融化的地方,又都自动地恢复了原貌,也就是说,这个神奇的冰洞具有非常奇特的再生功能,一旦冰量减少,它还会进行自我修复。因此,陈诗才认为冰川学说似乎也存在漏洞。因为冰川学说的解释是冰融了就融了,永远空了,化一点就没一点,它不会自己再生。

地热负异常说

其实不仅是山西省宁武县的这个冰洞成因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就是在整个地质界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如果是冰川运动时,大量的冰涌进冰洞,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冰早就应该化了。最关键的是,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一年四季都结冰的气候条件。

最近有一些人就提出了一个比较被认可的说法:叫做地热负异常说。地热正异常说指的是越向地心走,温度越高,地心的温度大概是6000多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差不多,也就是越往下走温度越高,这是合乎常理的。而地热负异常说恰恰相反:它说越往下走,温度越低,低得能够制冷,能够制造出大容量的冰来。

对此,陈诗才认为,这就好比空调或冰箱,它都有一个制冷的机制,它是通过机电来制冷。而冰洞的制冷机制,从目前来推测,还是岩石下的某种机制,形成了制冷的机制,从而达到制冰的效果。那么可以猜测,正是因为山本身的最深处很可能存在我们目前仍未探明的制冷机制,它不仅能保持洞中的温度,并且仍在日复一日地结冰,再加上相对较高的地理位置,以及洞口位置的巧合,因此,形成了这么一个神奇的冰洞。

“地热负异常现象”,这一假设必须挑战我们已知的多个物理定律。首先是在普遍“高温”的地下怎么形成,如果这一过程是“自主”形成的,最恰当的解释是向外散热使自身降温,可这不符合我们已知的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的物理学定律;其次,在不考虑冷源形成的情况下,冷空气密度较大,是怎样从地下向上流动的。再次,如果确有地下冷源,又能向上输送,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气体密度,地下水势必向下流动,固化,直至堵死冷气通道,且越积越多,直至整个洞被冰填满。

空气对流成因

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神奇发现,万年冰洞-种种猜测

冰洞应该还有一个下口与外界相通,冬天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冷空气从下口进入,使洞内温度下降,水气凝结,冰洞成长。夏天外界温度高于内部温度,气流翻转,冰洞融化。由于外界昼夜温差大,在洞内温度间与昼夜温度之间时,气流昼夜交替,形成各种冰的奇观。只要冰洞凝结大于消融,冰洞就逐步成长。

夏天冷气下流,使出口空气达到饱和凝结成水,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内外温差增大,下口流出的冷空气增大,出口达到成冰条件,形成“夏日冰洞”。


万年冰洞

冰洞形成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出口,且两个出口必须有足够的高差,之间密封保温良好。

2、洞内下部必须有一定的水源,且进洞冷空气不足以使其完全凝结。

3、0℃以下天气足够长。

4、上部出口在山的阴面或山坳里。

5、冰洞附近山体相对陡峭,但其他部分山势较高且没大的沟壑。

冰洞伴生的其他现象:

冬季洞内气流上行,饱和气流流出洞口遇冷空气凝结,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季,会最先出现冰冻现象。

夏天洞内气流下行,出口处会形成相对清凉的小气候或出现低于正常地温的泉水流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20103/19473.html

更多阅读

再过一万年,我们来相会 爱你一万年 伍佰

再过一万年,我们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鬓毛肯定灰,形象更憔悴,叫帅哥,喊美眉,其实是互吹,家里家外事情一大堆。啊,亲爱的同学们,生活的压力我们背,手一挥,头莫回,酸甜苦辣人生才会

50万年前的汽车火花塞 50岁女人照片万年历

人类发明汽车不过才100多年,即使是学会制造和使用其他工具,也只有几十万年。然而,有人却从50万年前形成的矿石中发现了一个汽车火花塞。那时候根本没有汽车,这个火花塞从何而来呢?难道真的存在“史前超文明”?1961年,三位喜欢探险

新昌万马渡--天台万年寺--龙穿峡徒步 天台龙穿峡景区

目的地介绍:万马渡:位于新昌儒岙镇,韩同林等冰川研究专家在当地绵延3公里的万马渡河谷发现了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垄等第四纪冰帽冰川遗迹,并根据分布在巨型冰川漂砾上的众多冰臼进一步确认,河谷中形如万马奔腾竞相争渡的大规模巨石阵,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 山西宁武旅游

2006年盛夏我们驱车来到了宁武,观看那万年冰洞,洞外晴空万里、赤日炎炎、骄阳私火,心想外面这样的气候怎么会有冰洞……在洞口我们租了大衣,买了手套,一进入洞内温度就骤然下降,连哈气也变成白色。洞内晶莹剔透的冰雪殿堂令人忍不住想

声明:《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神奇发现,万年冰洞-种种猜测》为网友歌枕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