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故居-故居,陈独秀故居-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故居-故居,陈独秀故居-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旧居位于江津南部的五举乡鹤山坪,建筑风格极具清代川东民居特色,占地面积14680平方米。2004年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设计制作竣工开展,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负责经营管理。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新文化革命的先驱,文艺理论家、著名教授。

陈独秀简介_陈独秀故居 -故居

1.老渔阳里2号


老渔里2号

陈独秀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2月改名《新青年》),编辑部就设在他的寓所内――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1920年,陈独秀在寓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由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在陈独秀寓所秘密成立。11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工作有创办《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开办外国语学社,建立新青年社、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尤其是担负中共发起组的任务,与各地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并参与筹备召开中共“一大”。

老渔阳里2号原是安徽都督柏文蔚的私房。这是一幢坐北朝南双开间的老式两层石库门楼房。陈独秀租下后,楼下客堂会客,室内挂有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旁边厢房是《新青年》编辑部。楼上厢房是陈独秀的卧室,统楼是他的书房,亭子间是当时《共产党》月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编辑室。

从1921年10月至1922年8月,陈独秀在寓所里两次被法租界巡捕房的巡捕逮捕。第一次是1921年10月,陈独秀在沪主持中央中共局的日常工作,由于报刊上刊登了有关消息,引起了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便派密探侦察。10月4日下午,法巡捕包围并搜查了陈独秀的寓所,将积存的《新青年》和其他印刷机器一并搜去,同时将陈独秀夫妇以及当时在场的其他3人一起拘捕,同月6日获准开释候审。第二次是陈独秀以中共中央局书记的名义发表了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还公开发表演说,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引起法租界当局的更大恐惧,1922年8月5日上午11时,法租界巡捕又闯入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再次将他逮捕,并查抄了大量的书籍和文件,于同月18日判决罚款释放。两次被捕,上海、北京等各界名流和各大报刊都积极呼吁和积极开展大规模营救工作,法租界当局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不得不被迫将陈独秀释放。

2.重庆江津故居


江津故居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重庆江津区南部的五举乡鹤山坪的陈独秀旧居,院墙四周因圈砌两壁丈余高的石墙而得名,其建筑风格极具清代川东民居特色,占地面积14680平方米,四周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风光如画。这里原是清光绪进士杨鲁丞的故宅,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风格。

石墙院以四周砌有二丈高的条石围墙而得名。陈独秀于1939年由附近的施家大院迁来此处,住在原杨二太太居室,陈独秀在此地一直住到1942年5月27日逝世,寓居时间长达四个年头,现保存下来的陈独秀遗物有棕箱、皮箱、衣柜、砚台、铜茶壶、皮包、衣物等共31件。 石墙院是陈独秀故居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处未受破坏的原始寓居地。

2004年上半年,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设计制作竣工开展,纪念馆由红岩联线负责经营管理。馆内主题展览――《风流无悔――陈独秀生平事略》,配以文字、图片、文物等,对陈独秀的一生进行了公正客观的展示。

3.北京箭杆胡同


箭杆胡同20号

位于北京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旧时的门牌9号)。在北河沿大街上的智德北巷西头,有一条骑河楼南巷,向南走不多远,路东有一个很窄的过道,这就是改造过的箭杆胡同的残迹了,如今胡同里只剩下一户人家,那就是20号的陈独秀故居。箭杆胡同属东城区东华门地区,呈“T”字形,南北向一竖的北口在智德北巷,南口与东西向的一横相通,东西向一横的西段曲折,东不通行,西口在骑河楼南巷,全长150余米。

据记载,“箭杆胡同”始称于清光绪年间。何谓箭杆?箭杆是指旧时扎纸活的骨架和吊顶棚的龙骨(搁栅)所用的经过加工的高粱秸。据此分析,当年胡同内应有加工、经营箭杆的作坊、店铺。胡同今已无存,只因保留“陈独秀旧居”还剩下西口凹进去的一小截,但已经不是胡同了。

箭杆胡同20号,旧时的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在胡同西口内南侧把角处,东西并排两个院落,有两个街门,朝北的街门是箭杆胡同20号,朝西的街门是骑河楼南巷9号(旧门牌是妞妞房9号)。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占地面积为460平方米,共有房屋18间半,建筑面积为264平方米。此房原为孙姓人家的房产,购于民国元年(1912年)。1917年,陈独秀来京后租住东院,即箭杆胡同9号;如今,箭杆胡同20号作为“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独秀旧居”的街门建在院子的东北角,面北,为“如意门”①:院内有正房3间带1间东耳房,南房3间亦带1间东耳房,东厢房两间;院内西墙有随墙门通往西院。院内房屋均为起脊合瓦房,正房3间前出廊子。陈独秀从1917年初到1920年初在这个院子里断断续续住了3年。

故居门楼并不大,是典型的蛮子门,木门也早已斑驳不堪,好在门墩和门簪还算保留完好。透过紧锁的大门的门缝,依稀可以看见里面乱糟糟的庭院。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时就住在这里,后来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也从上海迁到这里。近一个世纪以前,这里曾是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经常往来的地方。1920年,陈独秀放弃北大每月300块银元的高薪,从这里出发前往上海创建党组织。

差点被拆

箭杆胡同原来与东边一条大街相通,住的居民有六七十户。后来都被拆迁盖大楼啦,东边是民政部,北边是高检院。陈独秀的故居原来也要拆,由于市文物局不同意,才得以保留下来。

探访指南

陈独秀故居,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是陈独秀1917―1920年在京时的住所。坐3路、8路公交汽车到北池子下即到。

陈独秀简介_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

陈独秀(公元1879―1942年)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1915年陈独秀创办并主编《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1918年冬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他与李大钊等人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先后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其著作辑为《独秀文存》、《陈独秀先生演讲录》、《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1915年起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启蒙者和缔造者之一,是擎民族火炬的一代先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20103/19317.html

更多阅读

画栋芸窗发古香——重游陈慈黉故居 人大芸窗

画栋芸窗发古香——重游陈慈黉故居8月14日下午,我和华璋开车前往参观陈慈黉故居。陈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距汕头市区约10公里,交通可称方便。我们从下榻的汕头喜来登酒店出发,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陈慈黉故

陈寅恪的《忆故居》 忆故居 百度文库

陈寅恪的《忆故居》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赏析:强巴谈人性:检点古今,只看见了史

旅游摄影 厦门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是陈嘉庚先生居住过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193 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现故居是1980年按小楼原来格局修缮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况陈列,并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

陈云故居观后感 劳模陈云故居观后感

“陈云故居观后感” 的更多相关文章陈云文鑫堂堂主陈云(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男,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主要著作收入《陈云文选》(3卷)。陈云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尽己所能,保护同志的政治生命,体现了共产党员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政治品格

声明:《陈独秀故居 陈独秀故居-故居,陈独秀故居-陈独秀简介》为网友淡看悲欢离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