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城(1882―1965),潜江县袁桥村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
李书城_李书诚 -简介
同盟会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
1949年,他应毛泽东主席之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典,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李书城_李书诚 -一、16岁的小秀才
李书城小时候苦读诗书,16岁考中秀才,轰动十里八乡。乡亲们夸他是个有出息的人。
李书城,字晓圆,又名筱垣。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 李书城的父亲是当地一名私塾先生,他7岁时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16岁时读完了“四书”、“五经”,赴县城考中秀才。他父亲除了教他读书认字,还经常跟他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林则徐禁烟而遭贬,洪秀全起兵反清等许多故事,使他从青年时代就萌生了“济世”的思想,树立起远大的志向。这些教育为后来李书城投笔从戎、习武从政奠定了思想基础。
李书城_李书诚 -二、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李书城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回国后到广西担任陆军干部学堂和陆军小学堂监督,后到武汉参加“武昌首义”。
1902年5月,两湖总督张之洞从省城几个书院选派学生赴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李书城是其中一个。他到日本后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一起从事反清、反帝、爱国的宣传活动。 1904年春,李书城得到同学的资助,再次东渡日本,先入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了第5期士官生。同年11月,孙中山、黄兴、李书城在东京相会,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坂区阪本金弥的家中,举行了“同盟会”的正式成立大会,会上大家签名入盟,李书城化名李唐在盟约上签了字。李书城极力赞同并宣传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加入同盟会,使李书城在革命的征途上迈开了新的一步。 1908年10月,李书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到广西桂林与黄兴取得联系,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担任了陆军干部学堂及陆军小学堂的监督,主管教学工作,他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和爱国之心,培养了不少人才。1911年11月2日,李书城来到武汉参加武昌首义,由黄兴提议他担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参谋长。11月3日,黎元洪在武昌阅马场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将印信、令旗、令箭授予黄兴和李书城。黄、李二人亲率大军向汉口的守敌进攻,因手下三位将领贻误战机使进攻受挫。经过一番整顿,11月17日再次向汉口发动进攻,但终因敌强我弱,加上连续作战,士兵疲劳,武器、弹药、兵员损失,汉口终未能攻克。“武昌首义”战斗激烈,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体现出革命党人舍身捐躯的英雄气概。
李书城_李书诚 -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1917年李书城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在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下,李书城投身于反帝反封的滚滚洪流之中。
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立场,反对军阀的专制统治,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李书城为了支持护法运动,组织了“湖北护国军”。护法运动失败后,李书城陷入一种苦闷彷徨的境地。这时,他的胞弟李汉俊从日本留学回来,给他带来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带来了马列主义救国救民的真理,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支持弟弟从事革命活动,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居住上海法租界比较安全的条件,为中央“一大”提供了会址。 1925年6月10日,汉口惨案发生后,他以“湖北同乡会”代表的身份从北京赶往汉口,不顾旅途疲劳,走家串户慰问死难者家属,到医院探望受伤的工人和学生。追悼死难者大会后,武昌、汉口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李书城等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带头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
1926年初,广东革命政府开始酝酿北伐,李书城奉命到湖南做唐生智、夏斗寅的策反工作,获得成功。北伐开始后,李书城参加北伐军,他与北方的冯玉祥取得联系,并向冯告知南方的胜利消息,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在李书城等人的影响和督促下,冯率军南下,与北上的军队胜利会师于河南信阳。
李书城_李书诚 -四、主张抗战坚持御侮
抗战爆发后,为了拯救流浪的难童,李书城力主创建“战时儿童保育院。”武汉沦陷后,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李书城担任省银行董监会监察,从理财入手,支援抗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由华北危及华中,日寇奸虏烧杀,无恶不作。这时华北、河南的上千名儿童沦为孤儿,流落到武汉,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同情和关注。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武汉开展统战工作,他会见了李书城、石瑛等人,希望他们在抗战中为民族立功。李书城当即向董表示:“国难当头,抵御外侮,一定竭尽全力。”他建议湖北省政府创建一个“战时儿童保育院”收容流浪的难童,并推荐李伯刚负责收容工作。 武汉沧陷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有人劝李书城在武汉留下来,因为侵华日军中有一些高级将领是他留日时的同学,如果他留在武汉,也不会有人伤害他。李书城拒绝了这种劝说,他说,我宁愿去摆拆字摊,也不愿留下来当亡国奴,更不能充当无耻的汉奸。他随政府迁到恩施,任省银行董监会常务监察,从理财入手恢复鄂西经济,支援前方抗战。
李书城_李书诚 -五、在解放武汉的日子里
武汉解放前夕,李书城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武汉建立地下交通站,并发起组织“湖北人民和平促进会”和“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为武汉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李书城随省政府迁回武汉。当时中共南方局从武汉地区的工作重要性和那里党组织活动中断的情况出发,派李声簧(李汉俊之子、李书城之侄)和赵忍安两个到武汉重建党的组织,重新开辟工作。李声簧住在伯父李书城家中,赵忍安到汉口和成银行当经理作掩护,进行地下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在武汉建立交通站,向党中央和南方局递送情报,接待来往的工作人中。他们的工作得到李书城全力支持。1949年1月,李书城在武汉发起组织“湖北省人民和平促进会”,并以该会常务干事的身份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北上河南解放区,拜会了陈毅、刘伯承两位将军。近一个月的访问,他为解放区繁荣兴旺的景象和生动感人的军民关系所触动,返回武汉后,不顾国民党反动派和恐吓和威胁,多次在集会上宣讲解放区的情况,粉碎了敌人“共产共妻”的谣言,宣传了解放区的大好形势。渡江战役打响前夕,李书城又动员各界人士组织成立了“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他四处奔走,大力活动,有效地阻止了敌人逃跑时对水厂、电厂和全市交通设施、工厂设备等的破坏。
李书城_李书诚 -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新中国建立后,李书城出任农业部部长,他不负重托,工作出色。他身在北京,心系敌乡,关注着故乡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关心故乡的教育事业。
1949年9月21日,受毛泽东主席邀请,李书城出席了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10月19日在政务院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经周总经理提议,任命他为农业部部长。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既首当其冲,又困难重重。李书城不顾自己年近古稀,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有关农业政策,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工作出色,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
1956年4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的李书城回到家乡潜江视察,了解家乡的革命和建设。他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在县招待所听了当地领导汇报情况后说:“我作为家乡的一员,应该感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再次证明了共产党领导有方,人民力量伟大。”
1963年3月,李书城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第二次回家乡视察。这次回乡,他专门安排时间去看望了城南中学(现潜江中学)的师生们,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观看同学们做完广播体操后,又亲自为师生们表演了一套太极拳示范,还为城南中学圈定了校园用地。
1965年8月23日,李书城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他的骨灰放进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