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赵国故城 邯郸赵国故城-正文,邯郸赵国故城-配图

邯郸赵国故城 邯郸赵国故城-正文,邯郸赵国故城-配图

中国战国时赵国都城遗址,在河北省邯郸市,是已知战国时期惟一的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国的都城_邯郸赵国故城 -正文


自赵敬侯于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至前222年秦灭赵止,此地作赵都共 164年。它的宫城由三个小城组成,南面东西两城并列,北面附一城,呈品字形,相接部分合用一条城墙。西城为矩形,东西宽1354米,南北长1390米;东城呈缺东南角的梯形,北宽926米,南宽820米,南北长1442米。北城呈缺东北角的梯形,东西宽1410米,南北长1520米。城墙夯土筑成,基宽16米。已发现八个城门缺口,多指向城内的夯土台遗址,但城内道路尚未查明。
邯郸赵国故城的城内现存夯土台长宽在50米以上的有10座,其中西城有5座,占一半,当是主要宫城。西城在距南墙450米处有一座夯土台,长宽各在260米以上,高19米,规模最大,俗称龙台。龙台正北又有两座宽50~60米的夯土台,三台成直线等距排列,形成一条东距隔墙620米的南北轴线。中间一台的正东460米处又有一稍小的夯土台,形成一条距北城墙600米的东西轴线。这四台纵横都有轴线关系,当是城中最主要的宫殿区。东城有两座夯土台,西距隔墙260米,长宽都在100米以上,相距约 620米,南北遥遥相对,形成东城的一条南北轴线。东西两城的南门都设在各自轴线略偏东处。北城的西南角,在西距西墙390米、南距南隔墙340米处有一长宽各120 米以上的夯土台。三城中的夯土台上都有大量的瓦砾堆积,有的还发现柱础石,证明它们是主殿为台榭的宫殿。
1970年又发现紧邻上述三城的东北有一呈缺西北角的矩形大城,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4.8公里。城墙夯土筑成,一般宽16米左右,残存最高处12米。它的西南角和宫城北城东墙相距约100米,而不相连。城内有铸铁、制陶、制石器、制骨器等作坊遗址,当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
邯郸赵国宫城呈品字形,与它相似的只发现侯马晋国遗址一例。三家分晋,赵居其一,两地可能有某种渊源。宫城中台榭遗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轴线关系之明确严谨,均为现存战国各都城遗址之冠,对研究战国都城发展有较重要价值。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三章),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

赵国的都城_邯郸赵国故城 -配图

赵国的都城_邯郸赵国故城 -相关连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20103/18947.html

更多阅读

赵烈文一语成谶警醒今日中国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

赵烈文 一语成谶警醒今日中国---当时人准确预言清王朝五十年内灭亡评注:赵烈文曾国藩不愧为人中翘楚,眼界可以看到五步之远的棋局。可惜,他们看不到超出十步以至二十步之远的棋局。他们本可以为自己身后完全无法看到的历史大变局

推荐 辽南抗日名流:“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

辽南抗日名流:“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赵洪文国(1881—1950),女,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无党无派。“大美画报”以赵洪文国为封面目 录1

赵洪文国:一个真实的“双枪老太婆”

1938年邓颖超同何香凝(前排左二)组织的中国妇女慰劳将士后援会香港分会代表合影。前排坐者右一为邓颖超,居中老夫人为赵洪文国赵老太太,十四岁目睹了日本侵犯东三省,二十三岁亲历日俄战争,因而她自幼对侵略者怀有仇恨心里。于是,在家业兴旺

声明:《邯郸赵国故城 邯郸赵国故城-正文,邯郸赵国故城-配图》为网友天授唱诗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