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始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数易校名,几度分合,历尽变革。1999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_沈阳理工大学 -学院简介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前身是东北军工专门学校。1960年组建成立了沈阳工业学院,隶属国家兵器工业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9年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由浑南主校区、抚顺校区、科技园、武器装备实习实验基地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897亩(不含抚顺校区),校舍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不含抚顺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高新区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是一所生态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大学园区。今天的沈阳理工大学,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发展成为与国内外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在辽沈地区和兵工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即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装备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应用技术学院和研究生学院。1个
沈阳理工大学教学部,即体育部。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工程硕士领域。有4个省部重点学科。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93人,其中专任教师1005人,研究生导师20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副教授38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28人,入选省百千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26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优秀专家9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10.1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4亿元。建有3.9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6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3.5万册,电子图书52.4万册,校园内建有迅捷、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和3.7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体中心。迅速改善的办学基础条件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优良的师资、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国内众多莘莘学子。现有各类学生31257人,其中硕士生737人,本科生15005人(不含三本),继续教育学生6976人,外国留学生52人,抚顺校区本专科学生9361人。建校50余年来,沈阳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7万余人。
学校始终将本科教育质量视为办学的根本,多年来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专科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5%,多年来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学校已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在保证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因才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自行研发并应用了“基于校园网的学分制教学管理软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拓展素质教育空间;有效地实施了班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自主进行选课,并在班导师的指导下自主择业。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按照“增强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按照“保证共性培养、鼓励个性发展”的原则构建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平台,大幅度增加选修课比例。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实行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了辅修专业,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还为优秀学生设有多种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奋发进取。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学校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同步协调发展的科研格局。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重视开展国际教育与学术交流。学校每年都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和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芬兰等国家20余所大学攻读学位、进修深造。经常邀请各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进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建立了9个合作实验室基地。
走过五十多年风雨历程,沈阳理工大学意气风发,风华正茂。面向未来,沈理工人豪情满怀。学校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把发展作为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_沈阳理工大学 -历史沿革
1960年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沈阳理工大学标志格为沈阳工业学院一、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3年东北第三工业学校创建
东北第三工业学校更名沈阳第二工业学校
1956年沈阳第二工业学校更名为沈阳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二、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40年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创建
1949年南满造兵厂技能者养成所更名东北兵工总局干部训练班
东北兵工总局干部训练班更名东北军工专门学校
东北军工专门学校更名东北兵工学校
东北兵工学校更名东北兵工专门学校
东北兵工专门学校更名沈阳工程建筑学校
1955年沈阳工程建筑学校更名特种工艺学校
特种工艺学校更名第二二二技工学校
1956年第二二二技工学校更名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62年沈阳工业学院改建为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
1965年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工业学院
1968年沈阳工业学院撤销
1972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复校
1979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升格为沈阳工业学院
2000年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并入沈阳工业学院
1961年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复校
1966年沈阳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66年沈阳第一机械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72年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更名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
1978年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业学校更名沈阳第一工业学校
1988年沈阳第一工业学校改建沈阳工业学院(专科部)
1992年沈阳工业学院(专科部)更名沈阳工业学院(专科学校)
2004年沈阳工业学院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_沈阳理工大学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沈阳理工大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之一,已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为2011年新增专业(不同于下文的“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流体传动与控制四个专业方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原兵器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院在机构设置上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设有机制工艺教研室、机床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精密检测教研室、机械设计教研室、机械基础教研室、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工程图学教研室和工业工程九个教研室,并建立了CAD/CAM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信息装备与微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自动装配技术研究所、动平衡技术研究所、数字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研究室、新材料精密及特种加工技术研究室、CAE研究室、传动与控制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学院建有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原加工中心实验室)、切削及特种加工技术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MPS集成生产系统实验室、精密测量实验室、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系统设计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物流综合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工程图学陈列室及CAD中心等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在机械工程、兵器制造等领域造就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院已有3名教授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机械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2500多人、硕士研究生160多人(包括工程硕士)。
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兵器部重点实验室
1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室(原加工中心实验室)
2兵器工业润滑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1兵器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制造分部)
2辽宁省高速切削技术工程中心
辽宁省重点学科
1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2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3机械设计及理论
汽车与交通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于1997年原机械二系创办“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沈阳理工大学校园风光开始招生。1998年机械二系调整建制迁往金杯教育中心(丰田技校),实施联合办学,成立沈工汽车学院。2000年底与机械一系合并,成立机械学院。2002年6月以汽车与拖拉机为主体,包括原二系党务、行政、学生等机构单独正式组成汽车分院,同年申报车辆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并获国家批准,于2003年底开始招生。2004年,汽车分院更名为汽车与交通学院。学院下设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及热能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在校生825人。学院设有汽车实验中心,其中包括汽车实验室、计算机室,拥有汽车发动机实验台、汽车底盘测功机等大型汽车实验设备。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主讲教师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多人具备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持续稳定发展。
注:详情请参见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电子工程系,1987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系和自动控制系。2000年12月,根据学科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将两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2004年5月,正式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涵盖了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包含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还拥有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现有教职工206人,专任教师154人;教师中,有教授14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4人。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承担及完成包含国家863、973、国防预研/攻关等在内的国家级课题30多项,省市及企业合作等各类重大科研课题近百项,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励10余项,取得专利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工程中心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兵器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联合)
重点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该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学科之一,并于1998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批准为“国防重点学科”,200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依托该学科,结合其他学科的优势与特色,相继申报成功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1个――“通信与网络工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兵器科学与技术”(联合),并具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3项,在三大检索系统等刊源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实验室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973”项目、国防重点项目等25项。该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系统监控技术、网络管理技术、计算机自动识别输入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于1979年,其前身为原沈阳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经历了1994年的经贸管理分院,2004年5月学校更名后正式命名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虽然只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有28年的历史,但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现有教职工116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31名,讲师、工程师45名,助教13名,学院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11名,在读博士19名,具有硕士学位的64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3500余名,学院自1979年创建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很快,现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国际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十个本科专业,并有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横跨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
学院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实验设施,现有实验室三个,即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机房三个,图书资料室一个,拥有藏书12000余册,杂志20余种,先后开辟了12个教学实习基地,公开出版教材、著作50余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为1985年由原机械工程系分离出来成立的金属热加工系,其后几经更名至现名)。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凝固技术与控制研究所、塑性成形与模具研究所、连接技术研究所、金属材料及表面技术研究所、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生物材料研究所、材料检测分析中心、中加人工心脏研究中心以及钛合金技术工程中心、中俄联合高能束流实验室等机构。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98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图总公司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4人(其中14人博士在读)。
学院拥有较为齐全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近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