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续断(学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茜草目,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状,黄褐色,稍肉质,茎直立,叶片琴状羽裂,茎生叶,中央裂片特长,披针形,先端渐尖,有疏粗锯齿,花序头状球形,着生在花序基部,叶状,花萼四棱,花冠管窄漏斗状,雄蕊明显超出花冠,花丝扁平,花药紫色,花柱短于雄蕊,柱头短棒状,子房下位,瘦果长倒卵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000~3600米的林边、灌丛、草地。 根入药,主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川断_川续断 -简介
所属卷:Dipsacus Linn.
所属科:Dipsacaceae
中文名:川续断
其它中文名:和尚头(昆明),鼓锤草(思茅)。
文献来源: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1984),(1985);中国植物志(1986)*;T.M.Ai(1990).
Dipsacus asper auct.non Wall.:Henry(1888);Hand.-Mazz. (1936);图鉴(1975);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西藏植物志(1985);秦岭植物志(1986).
川断_川续断 -生态环境
川续断的枝、叶、花
生于土壤肥沃、潮湿的山坡、草地。
川续断(原变种)生于沟边、草丛、林缘和田野路旁。
峨眉续断(变种)生于林内、路旁和草坡上。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川断_川续断 -基本内容
种中文名:川续断
川续断
种拉丁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种英文名: Teasel
种别名 :川续断然
科中文名:川续断科
科拉丁名:Dipsacaceae
属中文名:川续断属
属拉丁名:Dipsacus
国内分布:产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命名来源:[Acta Phytotax. Sin. 23(4): 304.f.3. 1985]
中国植物志:73(1):063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主根1至数条,茎生叶对生,中央裂片特长,头状花序圆形,直径达12厘米,总苞片窄条形,子房包于小总苞内。果时苞片刺状喙较短于片部,瘦果顶端外露。
分 布:湖北、四川等
生 境:沟边草丛或林中
繁殖方式:种子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根
药用功能:强筋骨、续筋接骨、活血祛瘀
药用主治:强筋骨、续筋接骨、活血祛瘀
描述字段: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主根圆柱形,黄褐色,稍肉质;茎具6―8条棱,棱上具短而粗的硬刺。基生叶丛生,叶片倒向羽裂,长15―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裂片大,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两侧裂片3―4对,倒卵形,叶面被白色柔毛,背面沿脉被刺毛;叶柄长达25厘米;茎生叶,中下部的为羽状深裂,长约11厘米,宽约5厘米,其上部的为披针形,全缘或在基部3裂。头状花序球形,直径2―3厘米,具总梗,长10―25厘米;总苞片叶状,披针形或线形,被硬毛;小苞片倒卵形,长7―11毫米,被短柔毛,先端具喙尖,长3―4毫米,喙尖两侧被刺毛;副萼成四棱倒卵柱状;花萼四棱形,浅盘状,通常4裂,外面被短毛,花冠淡黄色或白色,顶端4裂,裂片不等大,花管细弱,长9―11毫米,内外被毛;雄蕊4,花丝扁平,花药紫色;子房下位,花柱常短于雄蕊,柱头短棒状。瘦果倒卵形,长约2―4毫米,淡褐色,藏于副萼内,仅顶端外露。
分布及生境: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产昆明、安宁、嵩明、楚雄、江川、会泽、东川、盐津、大理、漾濞、禄劝、景东、蒙自、屏边、砚山、麻栗坡、双柏、邓川、泸水、维西、鹤庆、凤庆、丽江、中甸、德钦、贡山等地;生于海拔2 000―3 600米的林边、灌丛、草地。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西藏皆有分布。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药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散瘀、生肌止痛等功效。
续断
科属分类:川续断科
别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断、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起绒草
英文名:Himalayan Teasel Root
拉丁植物名: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
植物形态
川续断 多年生草本,高60-200cm。根1至数条,圆柱状,黄褐色,稍肉质,侧根细长疏和。茎直立,具6-8棱,棱上有刺毛。基生叶稀疏丛生,具长柄,叶片琴状羽裂,长15-25cm,5-20cm,两侧裂片3-4对,靠近中央裂片一对较大,向下渐小,侧裂片倒卵形或匙形,最大的长4-9cm,宽3-4.5cm,上面被短毛,下面脉上被刺毛;茎生叶在茎中下部的羽状深裂,中央裂片特长,披针形,长可达1cm,宽达5cm,先端渐尖,有疏粗锯齿,两侧裂片2-4对,披针形或长圆形,较小,具长柄,向上叶柄渐短;上部叶披针形,不裂或基部3裂。花序头状球形,直径2-3cm;总花梗长可达55cm;总苞片5-7片,着生在花序基部,叶状,披针形或长线形,长1-4.5cm,宽4-5mm,先端稍平截,被短柔毛,中央尖头稍扁平,长2-3mm,小总苞片每侧有两条浅纵沟,顶端4裂,裂片先端急尖,裂片间有一规则细裂;花萼四棱皿关,长约1mm,不裂或4浅裂至4深裂,外被短毛,先端毛较长;花冠淡黄白色,花冠管窄漏斗状,长9-11mm,基部1/4-1/3处窄缩成细管,先端4裂,裂片倒卵形,一片稍大,外被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上部,明显超出花冠,花丝扁平,花药紫色,椭圆形;花柱短于雄蕊,柱头短棒状,子房下位,包于小总苞内。瘦果长倒卵柱状,长约4mm,仅先端露于小总苞之外。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态环境:生于土壤肥沃、潮湿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基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播第3年采收,春播第2年收获,在霜冻前采挖,将全根挖起,除去泥土,用火烘烤或晒干,也可将鲜根置沸水或蒸笼中蒸或烫至根稍软时取出,堆起,用稻草复盖任其发酵至草上发生水株进,再摊开晒干或烤至全干,去掉须根、泥土。
炮制方法
续断: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炒续断:取续断片入锅内以文火炒至微焦为度。盐续断:取续断片入锅内,加入盐水拌炒至干透为度。(每续断片100斤,用食盐20斤加开水适量化水)酒续断:取续断片用酒拌匀吸干,入锅内以文火炒干为度。(每续断片100斤,用黄酒20斤)
功效分类:补肾药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凡使续断,勿用草茆根,缘真似续断,若误用服之,令人筋软。
2. 陶弘景:按《桐君药录》云: 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