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为美国经典小剧场话剧,创作完成于50多年前,却常演常新,在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优秀剧院上演。作为戏剧的外层,作品讲述了一个出版教科书的书商和一个陌生青年在中央公园的偶然相遇,青年给书商讲了几个故事,最终将书商激怒并杀死青年的荒诞故事。而故事内核讲的却是一个有关戏剧创作者(即青年)和观众(即书商)的一次对谈。对谈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几乎是观众将创作者“杀死”。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剧情简介
《动物园的故事》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下午,彼得独自在安静的公园长凳上躲避来自妻子、两个女儿、两只宠物鹦鹉和猫带来的烦扰。杰利的出现打破了寂静。因为他要告诉彼得他在动物园看到的故事。
虽然作者阿尔比是美国人,但是他作品中的故事却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导演介绍
《动物园的故事》剧照
徐昂SubaruAng, 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演员 。200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
主要作品:
2001年北京人艺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扮演痞子蔡、副导演
2002年北京人艺话剧《足球俱乐部》与任鸣联合导演并担任主演
2002年北京人艺话剧《男人的自白》导演
主演冯远征。该剧获得北京国际小剧场戏剧节最佳导演奖
2003年北京人艺话剧《北街南院》与任鸣联合导演。
由朱旭、吕中、何冰、濮存昕、龚丽君主演
2004年北京人艺话剧《我爱桃花》导演、主演。
该剧在2005年获得BESETO东京国际戏剧节金奖
2004年中日合作话剧作品《那枝花》导演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编剧介绍
爱德华・阿尔比(1928―)美国剧作家。他的多数剧作都采用了荒诞派的手法,而他在创作上成长的年代也正是荒诞派戏剧崭露头角和流行的年代。《动物园的故事》、《沙箱》和《美国之梦》从主题、动机到手法,都体现了荒诞派的特点。阿尔比最擅长写牢骚满腹的人物,表现人的孤独痛苦,语言辛辣尖刻,人物对骂时语言如倾盆大雨,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他喜欢用象征、暗喻、夸大的手法描写美国社会生活,表示了他对西方社会价值观念的某些背弃和否定。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演员介绍
班赞毕业学校: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本科班
工作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油漆未干》《大将军寇流兰》《寻找春柳社》《原野》《青春禁忌游戏》
雷佳
毕业学校:北京广播学院表演系2000本科班
工作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话剧:《大将军寇流兰》《东房西屋》《有一种毒药》《骆驼祥子》《女仆》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工作人员
编剧:(美国)爱德华阿尔比
翻译:郑启吟
导演:徐昂
演员:班赞雷佳
舞美灯光设计:徐昂卯卯
音响造型设计:松峰莉璃
纪录片拍摄:小林孝英
海报说明书设计:西山夕香利娜雯
舞台监督:卯卯
出品单位:中影晶艺广告有限公司
出品人:卢臻松峰莉璃
合作单位:北京人艺演出中心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本剧特点
喜悲剧是本剧又一大特点。前喜后悲的形式使本剧在风格把握上有着相当的难度。前面一些对话是可以引人发笑的。但是后面却要使整个的戏进入到让观众感到悲剧感的程度。这点要着重进行分析。特别是杰利在叙述“杰利和狗的故事”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叙述。而这些台词有的在逻辑上似乎是不符合的。但是这段是整个剧的转折点。从这里杰利开始了变化。而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彼得。这一大段台词将彼得的所有心底里的困顿、烦恼、忧愁甚至歇斯底里的情绪,一股脑的掏了出来。虽然在杰利诉说之时彼得并没有说话,但是就是这条隐线将整个剧转变为悲剧。所以要特别注意彼得的情绪变化。杰利在这里处于一个诉说者的位置,但是他并不是口若悬河的不停的讲,其间的变化也是需要注意的。他讲的和狗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但在他分析与狗的关系时又是真实可信的。不能将其为一段炫华的台词处理。
后面两人争抢一条长椅时,两人的人物个性又显现的由为突出。
特别是彼得,他不敢与杰利争抢。又极不愿放弃长椅。这点可见长椅在彼得的生活中占据相当大的地位。这点也就可以映照彼得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家庭的压力使他只有在星期日的下午,在这张长椅上才能得到片刻的安静。这个安静也就是他自己心灵深处的真正的安静。而杰利的到来使这份安静当然无存。矛盾的双方面就这样展开了。
而对于杰利来说,他要这条椅子的意义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他需要有个人与他沟通。了解他。他并不在乎那个人的生活是否如意。他要得到自己的心灵的平衡。于是他抓住彼得,把彼得心里的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钩”了出来。以至达到要彼得与他争斗的目的。但在彼得完成了他所设计的一切事情以后,他把这一切的谜底都揭开了。似乎在渴望着什么。但是他很满意这个结局。
此剧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杰利这个人物否定了西方传统教育中的很多“成规”。这是荒诞派剧作的很大一个特点。这点与尼采很是相象。
社会给人带来的压力往往使人处于绝望的状态。这种绝望使人们开始觉得人的本身就是一种荒诞。人的存在也是一种荒诞。
此剧就传承了这一思想。但是形式上还不像纯粹的荒诞派作品,似乎无从下手。本剧还是有很多切入点的。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演出构思
1、关于舞台:
这是个典型的小剧场戏剧。舞台布景相对于其他的戏来说要简单的多。舞台提示上对于布景的要求也并不是很多。大体的布景就是街边公园的某个角落,一条长椅。并用活动立柱做出一棵大树的造型。整台的色调应属于暗色。给人一种空旷但压抑的感觉。舞台的布景以一条长椅为中心开展舞台调度。但尽可能的打破原有的空间感,将整个的空间进行从新的划、分拼接和组合。并不局限于舞台本身。可将舞台的拓展性加强。甚至可以将部分观众席搬到舞台上。在戏的最后将活动立柱打开,平面的面对观众,将立柱的周围收起,呈现一座牢笼的一面,并与灯光配合做出剪影效果。
2、关于灯光
本剧的灯光除面光以外虽然都是暗色调,但一定不能让观众有混乱肮脏的感觉。反之要显得很干净。虽不明亮但却清晰可见。在最后杰利死的那段时,将天幕的灯正灯反用,以一束清冷的光俯照舞台和观众,并与打开的活动立柱做出牢笼的剪影效果。
3、关于音响
本剧可用到的音响并不是十分多。可在开幕的时候加些许鸟声,以更加说明规定情景。
在结尾处可加入音乐烘托气氛。我想大胆的尝试哥特式的音乐。因为哥特式的音乐属于变形了的教堂音乐。其音乐充满了黑暗、绝望等等特有的因素。听起来并非使人毛骨悚然,但却能加强主题的鲜明性。否定人们通常所相信的;否定上帝;否定生活;否定生命的意义。
4、关于形象设计
杰利在剧本中的提示是不到40岁,而彼得30多岁。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两个人物的年龄感缩小一点,到达30岁左右。这时期的男人可能会出现类似他们两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处境。而且彼得的年龄感可稍微比杰利大一些。杰利的穿着是很随便的,而彼得完全相反。因为在彼得认为星期天下午,在这个长椅上读书是很重要的。是一个星期紧张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之外的唯一的放松。所以解释起来就通了。彼得到这里来,虽说不一定西服革履的,至少也是很得体的。而杰利就完全不会这样了。他鄙视一切他身边的生活。所以他不会穿的很得体去尊重他所鄙视的生活的。这也就形成了彼得的造型。衣服穿的很随便。
5、关于演员表演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本剧只有两个人物。加之本剧又属于荒诞派剧作,在人物
关系上就不十分好拿捏了。而且,在本剧进行当中人物关系又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变化的。从杰利找彼得谈,到彼得要听杰利说,这中间的转变是要两个演员的磨合的。人物的状态被提级到演员注意。杰利大段诉说时,彼得却一句话也没有。仅能从杰利的部分台词中得知彼得对他的话进行了一些反映,而其他的动作反映只有在后面的台词中找的到。这需要演员的真实感和合理的反映。不能出现“白看戏”的情况。而杰利的诉说也不能成为“杂耍”。两个演员都要同时注意到,在这段台词中两个人物都发生了变化。这变化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在台词的每个环节上要处理的到位,或者换句话说把台词的总体所表现的状态处理到位。一个人说台词而另一个人也要跟着台词走。将这台词带给他的感受表现给观众。
前半部分要使用大量的舞台行动使台词并不单一化。特别是“杰利和狗的故事”这一段。更加运用大量的舞台动作充满台词。使演员不是坐在那里“说”,而是要在行动中“演”。这是很必要的。
后半部分剧本本身提供的舞台动作就很多。台词的动势又很大。可相对于收敛一点。但在最后的部分。大幅度、高对抗的舞台行动是不能避免的。在最后的彼得将刀子刺进杰利的身体时,虽然场上有很长的停顿,但是演员的整个感觉不能够放松,而是较比之前的舞台行动更加的紧张了。脸部的扭曲是外在的,但是需要演员在第一自我当中进行合理。这就是处理本剧人物的方法。
荒诞派戏剧的演出是很难的。因为并不像传统意义的戏剧人物关系非常清晰,而荒诞派戏剧的人物关系几乎是不存在的。他们之间的往往只有“图景”所连接。这样在塑造荒诞派剧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真实有力的人物形象。那么,如果将剧本所赋予的整体人物感提出来。而并不是将每句台词单独分析,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得到一个模糊的人物形象。再用一些特有的生活感受(例如:烦躁、焦虑等等)加以清晰化,这样就能够得到一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了。
动物的故事_《动物园的故事》 -评论
荒诞派戏剧远离表象的同时,更接近本质。徐昂的《动物园的故事》就是这样一出戏,他告诉观众一些真相: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绝少中国导演排荒诞派的作品能如此清晰、精彩,一般说来,不是把观众绕进去,就是让观众睡过去。此次徐昂和班赞出演的新版《动物园的故事》,既把事情讲明白了,又让观众看得悲喜交加。
该剧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在上半场里,Jerry告诉Peter他和公寓里那条狗的故事。自打他搬去那儿住的头一天,狗就对他有敌意。为了安全走过过道,Jerry决定贿赂那只狗。于是,他每天都会买汉堡包,扔掉面包片儿,把里面的牛肉饼给狗吃。可狗吃了牛肉饼并不领情,还是仇视他、要咬他。在买了六个汉堡包之后,狗一如既往,Jerry愤怒了。他买了毒药,放在第七个汉堡包里扔向狗。狗像前几次那样吃了牛肉饼,眼看着快要死了。Jerry出去花100块钱看了场都市情感搞笑剧,跟很多场一样,傻乐完了之后,他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可100块没了。他极度空虚懊恼的时候,想到那条狗。他又一次走进过道,发现狗还在那儿。他第一次认真地凝视那条狗,那条狗也认真地看着他,他们之间第一次形成了沟通。Jerry发现自己爱上了这条他试图杀死的狗。
Jerry口述着他和狗的故事,场上实实在在发生的是他和Peter交往的故事,是人和人的沟通。起初,与他和狗的关系一样,警惕、敌视、误解。而人比狗复杂太多,虚荣、猎奇、冷漠、伪装、骄傲、名誉、自卫……越是复杂的动物之间,越难建立信任,越难达成沟通。所以,Jerry和狗有朝一日还能深情对望,Jerry和Peter只能相看两生厌。下半场,二人围绕“抢长椅”展开行动,刺激对方。
Peter在每个星期天的下午都会在这长椅上看书,从来没被人打扰过,他认定长椅就该他坐。Jerry也想占有长椅,他拼命地挤开Peter。他认为Peter这种拿着高薪、家庭稳定,什么都有的人,干嘛和他抢一把椅子呢!二人互不相让,都把长椅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冲突由口水仗升级成动手动脚,直至Jerry掏出刀子。椅子,只是一个代词。人和人,国与国,小到抢职位,大到争土地,本质都一样。
在阿尔比的原著中,Jerry最后死了。徐昂用一把伸缩刀,解构了这一结局,让故事更有黑色幽默的意味。回到故事的开场,Jerry是要告诉Peter他在动物园里观察到的事情。他用言语说出了在动物园的发现:“所有的生物都用栅栏彼此隔开,动物之间绝大部分是相互隔开的,人和动物也总是隔开的。”他用行动表明:人和人之间也是隔开的,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无形的栅栏行走。我们怕被伤害,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伤害别人,所以料定别人也时时想害自己。世界是个大动物园,我们都是笼中人。
徐昂为了让戏更好看、更清楚地表达出导演想说的话,做了很多努力。一是加入本土化元素和戏剧圈元素,二是他改变了原著的观演关系,时常把观众带进戏里。当他说到和狗交往时,会死盯着前排某位观众。这种观演关系的设定于剧情、于主题、于现场效果都十分有益,徐昂把剧场变为当下存在的动物园。唯一感到不满足的是,演员没有百分之百地融进这个场。两位演员只对预料中的观众反应做反应,对临场发生的事故却装聋作哑。5月16日那场,有观众接手机声音很大,持续时间超长,其它观众都表现出敌意。舞台上的演员明明感受到了,却不忠实于自己设定的观演关系,毫无作为。
徐昂在2008年第一次排《动物园的故事》时,写下一篇博客:“我想排一部不像电视剧的戏,不像情景喜剧的戏,一部能告诉观众一些真相的戏。”他做到了。在演出中,他以Jerry的身份对观众说:“我感谢你听完动物园的故事,感谢你没有走。”这次观剧经历是场稀罕、真诚的交流。幸好,我们走进剧场时还能把笼子搁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