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天皇嘉仁(1879年8月31日~1926年12月25日),日本第123代天皇。明仁天皇之祖父、昭和天皇之父。
天皇_大正天皇 -简介
大正天皇明治天皇从小身体不好,自1878年亲政以来,日夜操劳,于1904年患糖尿病。后来因伊藤博文被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刺激,导致尿毒症发作,于1912年7月30去世。
明治天皇的皇后一直未能生育,其他的妃子生有5子10女。但除了三子嘉仁以外,其他的儿子全都夭折。于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皇太子嘉仁于1915年11月在紫宸宫践祚,是为大正天皇。大正天皇自幼骄横傲慢,性格暴躁,容易激动,一不高兴就用马鞭抽动打他的待从。大正天皇是个西方崇拜者,他留着德皇威廉式的牛角胡子,上面还涂满凡士林;他的穿戴看起来活像一个德国骑兵,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在宫中横冲直撞。
明治天皇只有他一个儿子能存活下来,母典侍柳原爱子。父亲死去后,以王世子身份继位,以易经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一句改元大正。成人以后,娶九条节子(贞明王后)为王世子妃。生有四子。即昭和天皇裕仁、秩父宫雍仁亲王、高松宫宣仁亲王、三笠宫崇仁亲王。
他在位初期,经过明治年代的接受西方的文化与思想(明治维新),国家大致平稳发展,加上时值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不少甘愿冒险的外国商人前来日本投资,造成新日本的一片繁华景象,令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于当时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后来称之为“大正民主”。“大正民主”虽然对于日本本国日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这种“民主”却也使军国主义者有了更多发言的机会,为日本日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隐患。此外,其浪潮影响到当时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遂有林献堂等人发起民族议会请愿运动,争取台湾人民对殖民政治的参政权。
在位后期,由于他未能发挥出他父亲的优点,加上关东大地震等天灾人祸接续而来,被世人称为不幸的大正。由于他患有脑病,精神状态非常糟,曾经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这件事以望远镜事件闻名于世。大正十年(1921年)由与其子皇太子裕仁亲王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死去,终年四十八岁。
然而在大正天皇去世七十多年后,日本有学者认为,大正天皇在婴儿时期的确曾患脑膜炎,但是青年时代的精神状态完全健全,早已恢复健康。在登基之后,政府期望他学习明治天皇的威严,使他的奔放性格受到压抑,健康状况也受到影响;虚弱的天皇不符合强大帝国的形象,大正天皇被迫引退,政府发表声明归咎于其幼时脑病引发脑力衰退。
总之,大正时代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比较乱的年代,它见证了20世纪日本的动荡与窘境。
天皇_大正天皇 -体弱多病
大正天皇大正天皇也是自幼多病,曾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40岁又患脑血栓,转为精神病。病情发作时,天皇常常在大庭广众之前做出一些可笑的举止。如在观看军事演习时,他会突然跑下检阅台,打开士兵的背包乱翻一通。一次,当他出席国会开幕式的时候,心血来潮,一边傻笑,一边把讲演稿卷成圆筒,放在眼睛上,对着外国使节们乱照一气。政界元老感到不能再让他大出洋相,丢日本人的面子,便于1921决定由太子裕仁摄政。晚年时,大正天皇已经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大正时代开始时,政治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调和军部推行的急剧增加军备与严重的财政困难的矛盾。经过日俄战争,日本将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使军备的需求急速膨胀。1912年12月,西园寺公望内阁因陆军部要求扩军两个师团而集体辞职,由军阀巨头桂太郎接替。但桂太朗的上台,引起了普遍的抗议风潮,东京爆发第一次护宪运动。立宪国民党和立宪政友会提出“打倒阀族,维护宪政”的口号。这一运动的幕后支持者是企图从军阀、官僚手中夺取政权的产业资本家。1913年,反对党提出弹劾内阁案,迫使国会休会。愤怒的民众包围国会,袭击警察局、派出所,动荡波及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形势恶化。大正天皇出面干涉,表达了希望维持政局稳定的意愿,桂太郎内阁因此下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战胜保守势力,史称“大正政变”。
以第一次护宪运动为起点,要求政党政治的民主运动发展起来。1924年终于实现了政党议会,这个成果被称为“大正民主”。但是大正民主并没有改变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元老派的大军阀山本权兵卫组阁后,提出更大规模的扩充海军预算案。人民再次掀起护宪运动,把山本内阁轰下台。正当大正天皇内外交困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天皇_大正天皇 -实录
在宫内厅,已可以浏览到《大正天皇实录》中有关天皇的晚年部分。这部《大正天皇实录》记载着天皇每天的行动。02年由信息公开请求为开端,有部分内容被公之于众。而本次作为第三回公开,有关天皇在位期间(1913~1926年)的所有记录都聚齐了。《实录》其实是在天皇死后,根据各种各样的资料为基础编撰而成的官方记录。《大正天皇实录》是由当时的宫内省在1937年(昭和12年)编写完成的。和在1968年(昭和43年)被全文出版的明治天皇实录相对照,《大正天皇实录》的内容并不是很透明。
了解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对于有关本身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大正天皇,实录提供了许多基础资料。
一连的公开表明,大正作为年号出典于中国的《易经》。关于天皇在执政后得的顽疾,其过程也非常详细。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到天皇在即位后不久在神奈川县的叶山泛舟等和印象中病弱形象不一样的侧面。天皇自己咏叹的许多汉诗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像这样,这本实录的公布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人们无法接受在公开的部分中有很大比例的文稿被宫内厅涂黑隐藏起来。
在第一和第二次公开的共计29册《实录》中,有640处地方被涂改破坏。其中有些部分甚至被数行数行得消去。被隐藏的部分多是些处于国家统治中枢地位的天皇所接受的报告内容。对此研究者们掀起了一片批判之声,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亵渎。
这次公开,没有对官报等当时有公开发表的资料情报下手,被涂黑的地方也有所减少。即便这样,一共9册643页中仍有大约250处被涂黑。例如,由于下诏让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聂政,皇族召集会议的一部分记述被消去。有损国家安全和个人人权的情报当然是另当别论,重要的是历史资料需要全面公开。完全没有理由隐藏在80年前就已经死去的政府官员的官方记录。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让资料公开费了很都时间。内阁府的情报公开审查会是在01年12月对宫内厅发表意见“尽快迅速公开”。但是,经过了6年半才共才了全书85册的一半以下。有关大正天皇即位之前的部分还未明了。宫内厅现在正在编《昭和天皇实录》。这应该成为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面对历史的资料。如果完成的话,希望它能尽早被没有涂黑地公开。历史资料不仅是要向后世传递过去,也是国家机关要对国民负说明责任的产物。真是因为历史资料能被完整地公开发表,它才能作为公共的财产成为创造未来的知识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