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雕刻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的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高州木偶戏,今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单人木偶曾赴法国、德国、港澳等地演出,备受欢迎。广东木偶戏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戏剧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布袋木偶戏_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简介
(2图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236 项目编号: IV-92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古称“傀儡戏”。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传入。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木偶剧团。广东木偶戏品种繁多,有杖头、铁枝、圆身、提线、布袋等形式,造型精雕细刻,神采各异,传神逼真,栩栩如生。
木偶戏,俗称 “ 鬼仔戏”,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其风格颇具粤西地方特色,其独特古朴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使许多观众流连忘返。相传,高州木偶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4图片)龙川木偶戏重振声威1620年)由福建闽南人大量迁移广东而传入,多分布在讲白话(粤语)的地方活动。
在高州很多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心目中, “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二三十年前,一个艺人,一担箩筐,一个布架子,一个锣鼓,几个木偶,就成了一台木偶戏的全部 “家当”。每当锣鼓一响,村民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那木偶 戏艺人仿佛有三头六臂一般,这边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嘴里还要根据生、旦、净、丑不同角色,唱出说出不同腔调。歌声、笑声此起彼伏,锣鼓声和木偶戏特有的音调,给静寂的乡村夜空带来难得的沸腾。
布袋木偶戏_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渊源
(5图片)木偶皮影戏传统节目广东木偶戏的种类很多,计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各自分布在省内粤语、潮语、客家话、雷州话等文言区,各个种类的木偶 雕刻 制作、操纵技艺以及艺术风格,彼此有异,丰富多彩,均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杖头木偶戏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是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剧种。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身。木偶表演的全部道具,用一担木偶箱则可全部装下。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便肩挑着木偶箱,走村串巷,利用村中屋旁的空地或在屋厅中央,摆放一张方桌,则可以架设成为木偶表演舞
(6图片)杖头木偶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璜,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表演时,可以令木偶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而且,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
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不同,分为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据记载,南朝元嘉三年(7图片)杖头木偶戏剧照(426),杖头木偶戏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我市各地。明万历年间,随着闽南人向粤西移居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布袋木偶戏传入粤西,逐渐演变成电白,化州等地的“扁担戏”,后与杖头木偶戏结合形成单人木偶戏,布袋木偶已不单独存在。
杖头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按木偶戏班的人员及装备分为:小班,即单人木偶戏,由1名艺人表演;中班,3至4人;大班,10至15人。一班木偶戏有30多个木偶头像,分生、旦、净、丑、武生、须生等角色。演出时以锣、钹、鼓、木鱼等打击乐配合出场和过门,艺人按角色行当不同的表演程式和动作表演,唱出男、女、老、少不同的声音和各种角色行当的语言特色。木偶戏的唱腔是在当地流行的山歌调基础上演变而成。
“文化大革命”中茂名市的木偶戏基本停演、直到1978年才迅速恢复和发展。提线木偶戏(8图片)木偶剧《水漫金山》剧照广东五华素有“木偶之乡”之称,其木偶戏是提线木偶。五华木偶戏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600多年。2008年6月,五华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五华木偶戏在表演艺术技巧方面创新了不少高难度绝技,如舞狮、拉二胡、吹哨呐、耍扇、拔剑、射箭、翻筋斗、喷火、书法等,达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艺术效果。
五华县木偶剧团团长近李新贤于2000年开创的木偶书法表演被誉为“天下一绝”:小小木偶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舞台,款款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走近书写台,举手、握笔、蘸墨、运笔,遒劲有力的书法便跃然于纸上……更让人吃惊的是木偶书法表演的书写速(9图片)五华提线木偶'木偶书法'度和效果几乎与常人无异,精湛技艺堪称一绝。然而,让非遗保护者们担忧的是,此绝活在国内仅有两人掌握。
木偶戏传入五华有五百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五华县安流镇、转水镇、梅林镇、棉洋镇、周江镇、龙村镇、横陂镇、华阳镇、水寨镇等,现代传人有李新贤、李广云等。五华提线木偶制作精细、体形高大,木偶脸谱与剧本人物性格比较吻合,木偶造型生动迫真,老百姓非常喜爱。曾多次出国表演,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提线木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要把人才培养要放在非遗传承的重要位置,莫让民间“绝活”变成“绝唱”。“要积极创新非遗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可以采取政府给传承人实质性帮助的方式,激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涉足非遗行业。同时可以把非遗写入教材,贯穿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学习中。”布袋木偶戏(10图片)布袋木偶戏宋代的百戏,有许多形式一直在潮州流传着,如“顶砻”、“掉斗”、“掉锣”、“飞钹”、“倒吊吹双嘀嗒(唢呐)”等等。还有手操布套木偶,俗叫“布袋戏”等等。这些百戏及木偶戏都与一些音乐形式有关,一直在民间流播着。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