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简介,郑和船队-船队种类

郑和船队是郑和下西洋所组织的远航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二万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简介


郑和船队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英国学者李约瑟对郑和船队曾有如下评价:“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比明代海军匹敌。”

指挥编队的航行与作战,是军事航海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郑和在500多年前,能运用自如地率领庞大的船队往来亚非航线上,对古代的军事航海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实有进行探讨的必要。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船队种类


宝船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其船舶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种。

1.宝船
长宽尺度(公尺):125.6x50.94

功用:郑和乘坐的指挥船,是属于安全远洋航行的福船。载重量达七千吨,有大号及中号之分。独特的设计如两头出梢、纵向通体的底龙骨、多层板船底等的特色,至今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一带仍保留。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据席龙飞《中国造船史》pp273考证,郑和的大宝船有:125米长(水线长107米),宽50米,吃水8-10米,总排水量:17700吨。

马船

2.马船

长宽尺度(公尺):104.7x42.4

功用:又名「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和运输船。在船队中可载马和运货,也可作引航、交通艇和救生艇的功用。


粮船

3.粮船

长宽尺度(公尺):79.2x34

主食(大豆、面粉、小米和大米)被装运在不同的粮船上,它们够船队在海上生活几个月而不必补充。但是,一旦粮船沉没,整个舰队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困境之中。


水船

4.水船

长宽尺度(公尺):42.0x16

功用:郑和远航期间有时一个多月不靠岸,吃喝显然是重要问题。粮船载的是2万余人的用粮,一个人消耗2.5公斤,每天就得与消耗食物70吨;至于海上航行需要的淡水量,一样惊人,水船负起到河里取淡水的责任。这些船也同样要负担如作战、拖曳的兼职功能。


坐船

5.坐船

长宽尺度(公尺):67.9x26.6

坐船是郑和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舰,是分遣护航航队中的指挥船。坐船载的是军兵,当然也具有作战能力。


战船

6.战船

长宽尺度(公尺):50.9x19.2

功用:以载人为主的载客载货战船,为船队护航。


橹船

7.橹船

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简介,郑和船队-船队种类

长宽尺度(公尺):34─42x13─16

功用:此为中国明代比较盛行于江河和海洋航行的船舶,首尾尖狭和腹部宽阔,有利于披浪过滩。这种属于海船型的中小二八橹和六橹船,每船可载百余人。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船员编制


宝船

郑和船队全体船员最多时为27000余人,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其船队人员有:"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一百零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二员,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余丁二名,正使太监七名,监承五员,少监十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此处所记者,侧重于领导管理人员。而祝允明在《前闻记》中"下西洋"条所记的随行人员,则侧重航行技术人员的分工,计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名。 综上所述,可看出船队的编制可分为四大职能部门,用现代语可称为"中心”。

1、指挥决策中心:主要人员有正、副使太监和少监、内监等,是掌握全船队航行、外交作战、贸易等重大行动决策和指挥中枢机构。

2、航海业务中心:主要人员有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民梢、阴阳宫、铁锚、木*,搭材等航海与帆缆等技术人员。其中,火长负责全船的航行安全,类似当今商船的船长或驾驶员或军舰上的航海长。舵工在火长的指挥下*舵。班碇手负责起抛锚和离靠码头的*作。水手、民梢负责升落风帆、摇橹划奖和日常清洁保养工作。阴阳官负责观测天象,预报气象。铁锚,木*,搭材等匠,负责打造修理铁木器材设备。

3、外事、后勤中心:有负责外事活动、礼宾工作的鸿胪寺序班,对外宣传的教谕,教管钱粮和后勤供应的户部郎中,负责翻译的通事,负责采购供应的买办,负责会计出纳的书算手,起草文书的舍人,负责防治疾病的医官、医士等。

4、军事护航中心: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各级军事人员。主要负责航行或停泊中的外部安全,防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

郑和船队实质上是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曾有人力图回避船队的军事力量,似乎认为这与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友好往来的使命相悖。历史事实已证明了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执行和平使命并不好盾。在当时,郑和船队具有一定的武装自卫力量是远洋航行所必不可少的。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船队队形


郑和船队

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在航行中必须以一定的队形前进。以保持井然有序和便于指挥。郑和船队的编队,有大*和分*之分,大*即指全部船队的编队,分*是指部分船舶的编队(相当于现代的分舰队)。明代船舶编队一般以5-10艘为一*。大*与*的编队方法是比较灵活的,既可分,又可合,可在同一时间内分赴各地进行活动。

至于郑和船队的具体队形,在一般史料史未记载,而仅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有所述及,摘录如下:"每日行船,以四帅字号船为中军帐;以宝船三十二只为中军营,环绕帐外;以坐船三百号,分前后左右四营环绕中军营外。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前哨,出前营之前,以马船一百号实其后,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左哨,列于左,人字一撇撇开去,如鸟舒左翼;以粮船六十号,从前哨尾起,斜曳开列到左哨头止;又以马船一百号副于中;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右哨,列于右,人字一捺捺开去,如鸟舒右翼。以粮船六十号从前哨尾起,斜曳开到右哨头止;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后哨,留后分二队,如燕尾形;马船一百号当其当;以粮船六十号从左哨头起,斜曳收到后哨头止,如人有左肋;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以粮船六十叼从右哨头起,斜曳收到后哨头止,如人有右肋;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

据上文由张维华主编的《郑和下西洋》一书中有一编队示意图,酷似一个"贵"字形。这种队形与现代舰船的大型编队的航行序列卫幕队形很相似。队形最前方有前卫成人字队(或雁行队),而主力舰(旗舰)的大本营居中《相当于中军帐》,左右翼有展开的方位队,如鸟之舒两翼,大本营的主力舰周围还有卫幕舰任保卫,警戒之责。舰队的尾翼也有护卫舰警戒。这种船队的队形有下列优点:

1、由帅字号船组成的中军帐,处于队形的核心,能环视周围各船队形,便于实施统一指挥。它优于单一队形,如单纵队、双纵队或单横队队形,避免了队形过长或过宽,首尾、左右不能相顾的缺陷。

2、船队的前后左右均有战船形成卫幕,有利于保卫中军帐及辅助船的安全。遇有战斗情况,位于四周的卫幕舰船易于展开迎敌。

3、当遇有敌舰从队后来袭时,只要各船根据统一令,原地调头,首雁形分为为燕尾形,原来的后燕尾开变换为首雁形队,可使整编队迅速转成180。,以迎敌。罗懋鸽在书中所述队形中的船数总和竟有1416艘,纯属夸大,实不足凭信。但其所描述的队形,并非随意信笔,想必有所据,也是符合航行与作战的实际需要的。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组织指挥与通讯联络


郑和船队

指挥一个庞大的特混编队的行动和通讯联络是密不可分的。在没有无线电通讯手段的十五世纪,所能用的海上通讯手段只有视觉通讯和听觉通讯,也就是靠旗、灯和音响信号。从中军帐的帅船到外围的卫幕船,欲通畅无阴地传递信号,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和严肃的纪律。据《西洋记》记载,郑和船队的通讯手段是:"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如遇敢有故纵,违误军情,因而偾事者,即时枭首示众"。可见其通讯联络纪律的严格程度。

《西洋记》中对"昼行认旗帜"有具体说明,"号带一条,大桅旗十顶,正五方旗五十顶,"即代表不同含义的各色旗语。《殊域周咨录》中的"以红布为幔,五色旗帜,大小凡二十条",亦甚相同。夜间通讯联络办法,主要靠灯笼,《西洋记》中有"灯笼一百盏"的记载。明代船队在夜航中以灯光为号,则是常见的。《纪效新书》中更有详细记述,"各船以灯火为号,中军船放起火三枝","悬灯一盏"其余四方各营是"前营船悬灯二盏平列;左营悬灯二盏,各桅一盏;右营大、小各悬灯二盏平列,后营二盏,一高一低,"以便于识别各船所在的阵位。夜间遇有紧急情况,则"看中军旗五方高竖灯五盏,是欲设疑以见船多之意。每船后尾上立灯,左、右各一盏,前桅上加灯二盏。"由此可见,灯火悬挂位置和盏数多少不同,也起报警作用,以便通知各舰采取相应措施。

如遇有雾、雨、雪等不良能见度时,则用音响信号进行联络。《西洋记》中提到的"大铜锣四十面,小锣一百面,大更鼓十面,小鼓四十面"等物件,除作为作战指挥用之外,还可用于传达号令和信息,以便在能见度不佳时,保持有效的联络。除锣、鼓之外,还有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如《纪效新书》记有:"遇夜泊,船听中军船招*喇叭响,各船依序随*安插,不许私求稳便远泊,因而疏虞。"即使天气良好时,音响信号也有其专司的内容。如前进、后退、举炊、集合、起碇、升帆、抛锚等活动,便皆以音响信号指挥。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船厂

中国造船业历经秦、汉和唐、宋、元时代的发展,到明代达到顶峰,造船基地遍布全国濒海沿江各地,官办的造船厂不在少数。当时的造船业在吸取以前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用工限额、材料验收、木价核算、量材使用以及船舶检验等各种较为严密的制度,为后世船舶管理、船舶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明初官办船场的规模相当可观,洪武年间南京龙江关设造船场,调取五省滨海四百多户熟练的造船工匠,“挈家于提举司隶”。造船场内部的分工也很细致,一些大的造船场,还附设有帆篷作坊、缆索作坊和铁铸作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造船业体系。

郑和下西洋远征船不仅种类多,数量多,在质量上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船队的五类船,各由不同船厂来建造。宝船由当时的江苏南京官办的龙江船厂下属的宝船厂负责建造,其他种类的远征船分为苏、浙、闽沿海各地造船厂建造。据载,宝船的排水量3100吨,载重约2500吨。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管理制度

郑和船队的船只在明朝廷的直接控制下,以强制劳役的方式进行生产。各船场所需造船原料,也由官府调配供应。宝船用料除在南京等地设园植树外,还在全国各地征集。主要船用材以楠木、松木、榆木与杉木为多,船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料。船用生产材料的供给,由政府派往船厂的提举官吏下设的两司吏中的一人负责,另一人管理全厂各工种工匠。

各类船舶建造,生产第一线还有督管造船的帮工、指挥千户与百户各一人。这些职务由兵部考选廉勤者充任,5年一换,隶属中军都督府操江院。依靠这样一个精干的管理体系,船厂不仅有效地组织起32个工种、2000多工匠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管理,而且保证了船舶质量。同时,船场在生产上有严格制度,如“船完工之日,编为字号,次第验烙,仍将经造官匠姓名刻于船尾,如无故早坏一年,于官匠名下追补一分,二年递加。”

宝船厂按照工序进行工种分类,然后再依“厢”的行政组织来管理入籍工匠。全厂有船木梭橹索匠、船木铁缆匠、念匠与棕篷匠四类,各类又分为船木作、念作、铁作、篷作、索作、油作等30多个工种。第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第二厢出船木铁缆匠、第三厢出念匠、第四厢出棕篷匠。各厢匠人,以轮班或住坐两种形式,从事造船生产,这样除便于行政管理外,还利于加强技艺的切磋和技术质量的管理。船厂还设立志船(船舶设计)、敛财(原材料供应)、考衷(造船核算)、孚革(材料与船舶验收)等各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使造船生产过程秩序井然,保证了各类船舶的建造质量符合长时间远洋航行的要求。

郑和船队的船只经过层层把关,质量上有了保证。

郑和舰队_郑和船队 -船队补给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


郑和船队

曾随郑和远航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所附的敕书中,对郑和船队出洋饮食之准备有如下之记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永乐十九年十月十六日”。然而,如此记述对长程航行的饮食并未绘出全貌,按盐、酱、油是烹调佐料,用以增加食物风味,茶、酒是嗜好性饮料,均非果腹的粮食,达不到营养所需,因此,料想尚应备有其他食物。详细考证史料发现,原来郑和远航前食物经过精心准备。

牲畜家禽船上养,蔬菜生姜船上种,大量淡水船上储郑和船队行经之地多在热带,即使在冬季腊月,温度也多高于20摄氏度,为持续预防食物腐败变质,载运上船的食物除可趁新鲜食用者外,大多必须是经得起存放。

明初之时食品加工方法,已能处理保鲜期短暂的食物,例如将肉类、水产、蔬菜以盐、酱、醋、酒糟腌制,或烟熏、晒干;将水果曝晒制成果脯,或以蜜、糖渍,或用火焙。因此携带上船的食物,除了盐、酱、茶、酒及饮用水之外,应当包括不易变质的米麦等谷物、豆类,还有加工处理过的果菜、肉类、水产以及醋、蜜、糖等调料。

郑和船队出海之后,除了库存食物,水产类可就地捕钓,并在船舱中以活水养殖;家禽类可在船上畜养;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按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其船员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材。然而船上的产量毕竟有限,大量的新鲜蔬果、肉类及饮用水,势必待上岸时补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正如巩珍在《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所述:“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

远航途中船队平日常吃鸡和羊,偶尔还可以用鹿、兔、骆驼肉来改善生活马欢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将行旅见闻记录成书,于1416年完成《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船队途经中南半岛(占城、暹罗),马来半岛(满剌加),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门答剌、旧港、哑鲁、那孤儿王、黎代、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4230.html

更多阅读

《郑和下西洋》登陆央视CCTV-8黄金强档 央视黄金强档电视剧

59集大型历史连续剧《郑和下西洋》将于3月25日(周一至周日19:30,每日三集)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全国首播。该剧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别拍摄,题材新颖、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高品质电视剧。《

郑和下西洋为何结束? 郑和下西洋

前文说到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垄断海洋贸易,需要解释一下。这个垄断的意图不是像现在跨国公司一样,要垄断所有国家的海洋贸易,而只是想将中国的对外海洋贸易垄断在自己手中。今天接前文继续。永乐皇帝想垄断海洋贸易的企图为

郑和下西洋路线与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历史意义

郑和画像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原名:马和,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

美洲郑和学会简介-会长李兆良 郑和 美洲

美洲郑和学会简介设於美京华盛顿的美洲郑和学会成立於2003年,宗旨是继承郑和的远见,推动跨越种族、地区、机构和国界的和谐国际关系。自2010年以来,《坤舆万国全图》揭示为明代人绘制,即郑和实际环球航行,开启世界地理大发现,测绘第一份

郑和下西洋究竟最远到达哪里? 人类最远到达的星球

最近,CCTV8频道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郑和下西洋》。当年,郑和带领强大的远洋船队究竟最远到达哪里,是非洲,还是南美洲?甚至是地球的南极呢?当人们谈论起美洲的时候,总是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87名水

声明:《郑和船队 郑和船队-简介,郑和船队-船队种类》为网友与风相奔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