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入侵利比亚 美军入侵利比亚-简介,美军入侵利比亚-美利矛盾

1986年3月24日,利比亚以美国舰队入侵其领海为由,向美机发射12枚导弹,击落3架美机,引发两国军事冲突。美国随后先后两次对利比亚进行空军突袭,显示了其强大的实力和先进的战斗力。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简介

美军入侵利比亚是指1986年3月23~24日和4月15日,美国出动大批作战飞机,在海军舰艇的配合下,对利比亚发动了两次代号分别为“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的突然袭击,在非洲北部的锡德拉湾挑起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战火,美、利之间爆发了一场以空袭和反空袭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冲突。美国对利比亚的突然袭击,以其突出的高技术特征,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美利矛盾的由来


卡扎菲

利比亚是非洲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北濒地中海,人口380万(1986年),面积176万平方公里,首都的黎波里,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自50年代发现石油以来,已探明石油储量45亿吨,天然气储量6740多亿立方米。石油生产占利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95%以上。1979年原油产量曾达1.6亿吨,1985年石油收入达58.6亿美元。

历史上,迦太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曾先后入侵利比亚。7世纪为阿拉伯人所征服。16世纪奥斯曼帝国曾控制利沿海一带。1912年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法英占领利全境,对利实行南北分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宣告独立,成立联合王国,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时年27岁,上尉军官)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卡扎菲自1969年9月起任国家元首迄今。

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伊德里斯王朝推行亲美政策,同美签署了一系列军事与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美在利一直有着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美在利比亚不仅有数家石油公司,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租借地,利是美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而且美在利还设有军事基地,驻有数千名军事人员。利比亚是美国的重大经济利益之所在,是美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和战略基地,是与前苏联争霸地中海,对苏南下战略动向实行监视的前沿哨所。

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推行一系列国有化政策,关闭美军基地,废除美利军事和经济协定,力求清除美国在利比亚的影响。两国关系由此发生重大转折。1970年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使美失去了在非洲的最大的军事基地。1972年卡扎菲废除伊德里斯与美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声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1973年卡扎菲宣布利比亚领海宽度为200海里,整个锡德拉湾(又称锡尔特湾)是利领海的一部分。1979年12月,2000名穆斯林示威支持伊朗扣押美国人质的行动,把美国驻利比亚使馆大楼付之一炬,此后卡特下令关闭了美国驻的黎波里使馆。1981年美国驱逐了利比亚驻美外交官。1981年8月19日美利两国飞机在锡德拉湾上空首次发生空战,2架美国海军F14战斗机击落2架利比亚苏22战斗机,美声称锡德拉湾是国际水域,此役是利比亚首先开火的。1982年3月10日,美国宣布禁止进口利比亚原油,停止向利出口石油技术和设备。1983年2月美国海军F14战斗机又驱逐了2架利比亚米格23型战斗机,美解释这次行动是因为利比亚飞机接近锡德拉湾附近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1983年7月,美谴责利比亚“公开侵略”乍得,并下令核动力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进入地中海待命。两国关系日趋紧张。

在美利交恶的同时,利苏之间却迅速接近。尤其是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后,利苏关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就利比亚而言,在与美对抗中需要前苏联的支持;就前苏联而言,插足利比亚,在非洲和中东建立一个新的立足点,对于进一步改善苏在全球争霸中的地位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1971年6月,苏授予卡扎菲“列宁金质奖章”。1976年12月利比亚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表示要“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同前苏联的联系”,并称这种联系应得到战略上的重视。1976年底、1981年4月、1985年10月,卡扎菲3次访苏。1981年利苏签订发展经济和技术合作议定书,其中包括建造塔仇拉原子能研究中心。1984年利向苏输出660万吨石油及其他矿产。利苏双边贸易额每年高达17亿美元。自卡扎菲上台后,苏向利提供了价值高达15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新型坦克、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米格23、米格25等战斗机。1985年底、1986年初,前苏联先后帮助利比利在锡尔特市附近和班加西建成2座萨姆与防空导弹基地。随着苏、利关系的发展,前苏联的势力逐渐渗入地中海南岸锡德拉湾;它先后取得了利比亚5个海、空军基地和港口的使用权,并向利比亚派驻了2000名军事人员。这就给美、利矛盾打上了一层美、苏争夺的阴影。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利比亚的军事实力与美利双方的企图


里根

利比亚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成了非洲的军事大国之一。其总兵力7.15万人(其中陆军5.5万人,海军6500人,空军1万人)。编有1个坦克师,2个机械化步兵师,6个地地导弹旅,3个地空导弹旅。装备苏制坦克2360辆(其中T一72 160辆),各种装甲车2200余辆,各种火炮2000余门,地地导弹(蛙7、飞毛腿B)118部,地空导弹(SA一5、SA一6、SA一7)350部,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3000多部;苏制F级潜艇6艘,导弹护卫舰2艘;各型飞机10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489架,武装直升机60架。依靠其迅速发展的军事实力,利比亚力图提高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并与美国相抗衡。

美国则认为利比亚的反美亲苏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损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利部署苏制导弹对美第6舰队和北大西洋南翼的军事活动也构成了直接威胁,这是美不能容忍的。早在1982年1月26日里根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就表示要以“坚决的行动”来对付利比亚等反美国家。随着美利冲突的进一步激化,美决心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卡扎菲。

美国决心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主要企图是:
1.遏制前苏联在中东和非洲的扩张势头,加强美国在地中海势力的存在,改善美国的战略态势,显示与苏争夺的决心;
2.把打击利比亚作为展示“里根主义”的 突破口,进一步振奋越战以来一度低落的民心士气;并争取国民对进一步发展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持;
3.摧毁利比亚的萨姆导弹基地,使美第6舰队能自由驶近锡德拉湾;
4.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迫使利比亚减少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树立美反恐怖主义形象。

面对美国的威胁,利比亚不甘示弱,表示了强硬姿态,积极准备,决心不惜一战。利比亚的意图是通过与美对抗进一步提高利比亚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乃至于增加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分量;维护利比亚的独立性和国家利益。

双方的对立企图导致了利、美对抗的不断升级,一场锡德拉湾之战正在酝酿之中。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草原烈火”行动――美对利比亚的第一次突袭

冲突的导火线

美军入侵利比亚 美军入侵利比亚-简介,美军入侵利比亚-美利矛盾

1985年12月27日上午,意大利首都罗马达芬奇机场和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施威夏特国际 机场同时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死伤100余人,其中美国亡5人,以色列亡1人。美国认定利比亚“支持恐怖分子制造了流血事件”。里根当即宣布要对肇事者进行最严厉的惩罚,并授权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制定制裁卡扎菲的行动计划。1986年1月3日,美第6舰队“珊瑚海”号航母编队奉命驶往利比亚附近海域,对利实行军事威胁。美东海岸的“美国”号航母编队也作好了部署到地中海去的准备。美所有海外军事基地进入半戒备状态。1月7日美宣布对利实行贸易禁运和全面经济制裁,撤离在利比亚的近2000名美国工程技术人员。次日,里根又下令冻结利比亚在美国的全部资产。1月中旬,美“萨拉托加”号航母编队由印度洋驶入地中海,与已在地中海的“珊瑚海”号航母编队一起在利比亚近海举行演习。

面对美国的进逼和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利比亚在国内进行了紧急动员,征召4万名预备级人员入伍,在首都的黎波里实行灯火管制,全国转入战争戒备状态。1月26日卡扎菲重申利比亚对锡德拉湾的立场,并宣布锡德拉湾北纬32.30`为“死亡线”(大体东从班加西以北,西至米苏拉塔以北之间的连线),卡扎菲宣称,要沿“死亡线”同美国舰队较量,如果美国海军越过此线,利将在地中海向美宣战,把锡德拉湾变成“血海”。

卡扎菲关于“死亡线”的宣布,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实施军事打击的口实。美国称,按国际法规定,各国领海不超过12海里,12海里之外为国际水域,各国都有航行自由权。卡扎菲关于“死亡线”的划定,实际上将利的领海延伸到了公海150海里外的整个锡德拉湾,这是违反国际法规定的,美国决不承认。美决心向卡扎菲的“死亡线”挑战,引诱利军开火,然后以优势兵力对利实施惩罚性打击。

美国的作战计划和利比亚的对策

3月14日,里根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制定了以3艘航母编队实施的名为“草原烈火”的作战计划。计划根据利比亚可能作出的不同反应,拟定了3个行动方案。第1方案,如果利比亚对美实施有限攻击,美军无损失,则美仅限于攻击利舰和萨姆与防空导弹基地;第2方案,如美在交战中有伤亡,则攻击利的海空军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第3方案,如利对美第6舰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则轰炸利的工业设施。整个作战由里根总统实施战略控制,凯尔索中将负责战场指挥。根据这一作战计划,3月20日,“美国”号航母编队从美国东海岸开赴地中海。美侦察卫星对利军事动向实施严密监视,第6舰队在地中海南部进行了作战模拟演练。至3月下旬,美在地中海共集结了3个航母编队,各型战舰34艘,作战飞机240余架,作战人员2万余名,并按连续作战一周的需求配齐武器弹药,至此美对利的作战部署业已完毕。

3月22日,美宣布从23日起在锡德拉湾附近水域进行为期10天的军事演习,并宣称演习中美海军飞机将飞越锡德拉湾上空。卡扎菲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和利海军力量的存在,在其主张的领海线附近部署了一些小型导弹舰艇,企图阻止美军越过,但是利6艘苏制F级潜艇却被他全部调往后方,未能发挥作用。

作战经过

3月23日23时30分,美国“珊瑚海”号、“萨拉托加”号、“美国”号3个航母编队在距利海岸334公里的地中海海域集结,开始代号为“和平自由航行与飞越”的海空联合军事演习。根据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的命令,3个舰母编队向“死亡线”高速推进。舰载E--2C鹰眼式预警机首先升空,对演习实施指挥与控制,EA一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对利雷达和通信系统实施电子干扰,F一14“雄猫”战斗机和F/A一18“大黄蜂”舰载战斗机飞越“死亡线”,直逼锡德拉湾上空。与此同时,“洛杉矶”级核潜艇在水下游弋,安装在“约克敦”和“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上的“宙斯盾”对空防御系统也全部开动。至24日下午1时,“死亡线”以内空域已有100多架飞机,海域有“提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斯科特”号、“卡伦”号驱逐舰等多艘舰艇进入。

24日下午2时52分,利从锡德拉镇导弹基地向美军2架侦察机发射2枚sA一5地空导弹,在美EA--6B电子战飞机的干扰下,导弹偏离目标1.5公里坠海爆炸。

24日下午6时,利比亚2架米格一23战斗机紧急起飞,向“提康德罗加”号导弹巡洋舰作战群编队上空袭来,美机立即升空拦截,利机当即返航。

24日下午7时45分至8时14分,利先后向美机发射4枚SA一5导弹,在美EA一6B电子战飞机的干扰下,无一命中。

在利军发起攻击后,凯尔索下达了执行一号方案的命令,对利实施反击。24日晚9时26分,利比亚1艘法制“战士Ⅱ”导弹巡逻艇从锡德拉湾驶出,高速接近美舰,美1架A一6E战斗机从“美国”号航母起飞,用“鱼叉”导弹和“石眼”集柬炸弹将该舰击沉。

24日晚10时06分,2架A一7“海盗”攻击机从“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在EA--6B预警机的引导下,向海湾东部锡德拉镇郊地空导弹阵地的雷达站发射2枚“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将其炸毁。

24日晚11时15分,利海军1艘“纳努契卡Ⅱ”级导弹护卫舰从班加西港驶出,企图攻击美舰,美从“珊瑚海”号航母上起飞1架A一6E攻击机将其重创。

25日凌晨1时15分,美“约克敦”号导弹巡洋舰以2枚“鱼叉”反舰导弹击沉利2艘导弹艇。

25日凌晨1时54分,美侦察到利比亚锡德拉导弹基地的雷达电子辐射信号,据此断定利雷达经修理后已恢复工作,于是从“萨拉托加”号航母上起飞2架A一7攻击机,再次向该雷达站发射2枚“哈姆”导弹,将其摧毁。

25日日出后,美A一6攻击机对1艘一直处于美军雷达监视下驶离班加西海军基地的利导弹护卫舰进行了攻击,重创该舰。

此后,利军未再主动出击,美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命令美舰机于25日上午9时撤至北纬32度30分以北集结待命。27日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停止行动,并于当日上午10时宣布“演习”提前结束。3月27日下午4时30分,美军撤离锡德拉湾。此次作战,美军在锡德拉湾前后共活动35小时,起飞各型飞机1546架次,发射“鱼叉”空舰导弹8枚,“哈姆”反辐射导弹4枚,击沉击伤利导弹艇5艘,摧毁利SA一5防空导弹基地一个,利死亡约150人,而美无一伤亡和损失。美对利的第一次打击完全达到了目的。“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黄金峡谷”行动――美对利比亚的第二次突袭

冲突的导火线

利比亚遭受美打击后,卡扎菲表示将采取一切措施与美对抗,包括打击“一切美国目标,不论是美国利益,还是美国货物、船只、飞机或人员”。

4月2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1架波音727客机在从罗马飞往波恩的途中,发生爆炸,炸死4名美国乘客,炸伤9名其他乘客。4月5 日凌晨,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发生爆炸,炸死炸伤155人,其中45名是美国军人。爆炸者宣称这两起恐怖行动是对美国3月24~25 日袭击利比亚的报复。

4月6日上午美中央情报局向里根呈交了截获和破译的利比亚同其驻东柏林人民办事处之间有关西柏林拉贝勒舞厅爆炸事件全部往来电报。美宣称有确凿证据表明利比亚直接策划了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西柏林拉贝勒舞厅爆炸案是卡扎菲4月4日亲自下达“立即行动”的指令后发生的。根据上述“证据”,美国决心再次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的决策


“黄金峡谷”行动中美军战斗机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宫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再次“惩罚”利比亚问题。会议在分析前苏联动向,排除前苏联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后,迅速作出了再次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决策,并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负责拟定作战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也奉命参加这项工作。4月8日里根对作战计划提出两项原则:一是只袭击与恐怖主义有关的目标,二是尽可能避免美飞行员和居民伤亡。4月9日晚克劳向里根呈交作战计划。根据里根指示的两项原则,该计划提出以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的A一6舰载攻击机和美驻英拉肯希斯空军基地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为主对利比亚以下5个目标(其中的黎波里3个,班加西2个)实施夜间空中突袭:

第一,的黎波里的阿齐齐耶兵营。据称这是卡扎菲的指挥部,也是卡扎菲的住处。

第二,西迪比拉勒港兵营。据称这是利比亚突击队训练中心,培训巴勒斯坦“蛙人”潜水员。

第三,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据悉这里停放着9架伊尔一76运输机。

第四,班加西民众国兵营。据称这是卡扎菲的备用指挥所。

第五,班加西贝尼纳军用机场。据悉该处停放有米格一23飞机。

另外还有两个目标,即:美认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达尔的驻利办事处和利比亚情报局总部大楼,因靠近居民区,在征询撒切尔夫人意见后放弃。

作战计划还提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标,选用恰当的武器弹药。该计划建议选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激光制导重型炸弹对阿齐齐耶兵营和卡扎菲住所实施精确轰炸;以500磅(225公斤)“迟钝”(非制导)减速炸弹轰炸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以500磅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突击贝尼纳军用机场;以“百舌鸟”和“哈姆”反雷达导弹攻击利防空雷达设施。在兵力运用上贯彻以最短的暴露于敌的时间,对目标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则。

对上述计划,里根当晚即表示原则批准,并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险深入中美洲深山峡谷的黄金城,成功找到黄金的传说,命名这次作战行动为“黄金峡谷”行动。

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里根一方面选派美驻联合国大使,与撒切尔夫人有良好私人关系的沃尔特斯为总统特使赶赴英国与撒切尔夫人磋商;同时,亲自致函法国、西班牙通报其袭击计划,要求允许美国战斗机飞越两国领空。撒切尔夫人除建议取消后两个袭击目标外,对利用英国空军基地作战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两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同意为美国战斗机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这样美国空袭作战的航程将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为5180余公里。

从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战计划要求,调整了兵力部署。10日,美取消了第6舰队“珊瑚海”号航母编队原定的换防计划,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11日,美命令第6舰队两个航母编队利用夜暗,隐蔽地驶向地中海中部海域,准备参加攻击行动。13日,美紧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机由本土飞往驻英空军基地待命。同时,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战术空军第3航空队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以代号为“老练的民族”的空中作战演习为名完成了作战准备。为应付意外,美还向英在塞浦路斯南部的阿克罗蒂里空军基地派出30架F一4战斗机。同时下令“企业”号航母编队由印度洋驶入阿拉伯湾,随时准备驶入地中海支援第6舰队作战,驻南欧各地美军全部进入战斗准备状态。4月14日,里根最后批准空袭作战方案,决定当日下午7时开始空袭行动。从决心报复,到制定计划,与盟国协商,调整兵力部署,到实施袭击,前后仅用了8天时间。

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利比亚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应变措施。为了保存实力,卡扎菲将400架战斗机秘密转移到邻国苏丹,将一些军用运输机由沿海转移至内地沙漠,关闭了边境上的几处雷达站,加强了某些重要目标的防空,将军队撤离兵营,同时将外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作为人质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国人。卡扎菲于4月14日上午9时通过电台宣布,利比亚“已经严阵以待”,“如果美国人胆敢进攻利比亚,就将使他付出比越南战争更为惨重的代价”。

作战经过

14日17时,里根向此次作战的总指挥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下达了执行“黄金峡谷”作战计划的命令,决定总攻开始发起时间为利比亚时间15日凌晨2时(以下均为利比亚时间)。

14日19时,凯尔索从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罗拉”号旗舰上给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国第3航空队和在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水域待命的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下达“立即行动”的作战命令。

空中集结
“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接到命令后,立即驶向利比亚沿海,进入战位。“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分别进入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以北500公里处水域。

美驻英第3航空队接到命令后也立刻行动。19时13分,28架Kc一10和KC一135加油机首先从伦敦附近的费尔福德和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起飞,19时36分,各载2万多磅炸弹的24架F一111F战斗轰炸机从拉肯希斯空军基地起飞,每6架飞机组成1个编队,同时5架EF一111电子战飞机从上黑福德空军基地起飞,紧随F一111F,担负电子干扰任务。上述57架飞机飞往英吉利海峡9100米上空集结。从起飞到集结完毕历时1小时。据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英国上空集结的最大规模的空袭机群。

远程奔袭
集结完毕后,空袭机群以2马赫的高速,在6000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远程奔袭。机群经直布罗陀海峡,西地中海,飞向利比亚,单程5188公里,途中先后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葡萄牙以西海域上空、阿尔及利亚以北海域上空和突尼斯以北海域上空4次加油,单程飞行约6小时。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第1次空中加油后6架备用的F一111、2架EF--III和数架加油机返回驻英基地。另有2架F一111因机械故障途中返航。

海空会合
4月15日零时20分,由16架F一111组成的空袭机群飞抵距利比亚海岸约500公里的美航母编队上空。此时美国海军14架舰载A一6攻击机、6架A一7攻击机、6架F/A--18战斗攻击机、14架EA--6B电子战飞机以及E一2c“鹰眼”式预警机、F一14战斗机和其他支援飞机共100余架,先后从“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上起飞,与远航到达的空军机群顺利会合。至此,在利比亚北部上空会合的飞机达150余架,组成有攻击机、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侦察机、反潜机、加油机、搜索救护直升机及其他支援飞机第1等15种机型的空中集群,实现了空中密切协同。

攻击波
凌晨1时54分,海、空军完成空中协调,一切准备就绪。4架EF--111电子战飞机和14架EA--6B电子战飞机同时施放强烈干扰,当即使利比亚防空导弹制导雷达迷盲,无线电通信中断。与此同时,海军航空兵舰载机率先对利军防空阵地发起导弹攻击。F/A一18战斗攻击机和A一7攻击机各6架在主攻编队进入目标区前6分钟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利军雷达站发射了“百舌鸟”和“哈姆”高速反幅射导弹约50枚(其中F/A--18发射30枚“哈姆”导弹,每枚价值800万美元)。共摧毁利地面雷达站5座,并迫使其他雷达站关机,使利整个防空体系陷入瘫痪状态,为实施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2攻击波
在舰载机压制利防空阵地的同时,空军第4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16架F一111F战斗轰炸机使用地形跟踪雷达,以每小时876公里的速度,从60~150米的超低空掠过利比亚海岸线。这16架F一11IF战斗轰炸机与14架从“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上起飞的A一6攻击机被编为5个空袭编队,于4月15日2时整,分别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5个预定目标同时发起攻击:

在的黎波里方向:第1编队共8架F一111F战斗轰炸机,各挂4枚2000磅GBU一10激光制导炸弹攻击卡扎菲住地,利比亚总参谋部所在地阿齐齐耶兵营;第2编队共5架F一111F,各以12枚500磅炸弹攻击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军用区;第3编队共3架F―IIIF,各以2000磅GBU―10激光制导炸弹攻击西迪比拉勒兵营“突击队训练中心”;

在班加西方向:第1编队共8架A一6攻击机从“珊瑚海”号航母起飞,以500磅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攻击班加西贝尼纳军用机场;第2编队共6架A一6攻击机从“美国”号航母起飞,以500磅MK一82集束炸弹攻击卡扎菲预备指挥所――班加西民众国兵营。

至2时12分,空袭结束。前后持续时间共18分钟,其中主攻时间仅11分钟。

空袭结果
这次空袭作战,美共出动空、海军各型飞机150余架,投弹100余吨。按预定计划摧毁了卡扎菲指挥所及其住地等5个重要军事目标。计摧毁利比亚防空雷达站5座,炸毁利军用飞机14架(伊尔一76运输机6架、米格一23歼击机4架、米一8直升机2架、F27螺旋桨运输机2架),重创波音一727飞机1架,炸伤米格一23、米一8、米一24、伊尔一76飞机多架。炸死100多人,炸伤600多人。卡扎菲本人无恙,但他年仅1岁半的养女哈娜被炸死,2个儿子受伤。美参战飞机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后,于2时13分开始撤离战场。舰载机于2时46分全部返降各自的航空母舰。空军飞机除l架F一111F被地面炮火击落,另1架F一111F因发动机故障返航时被迫降于西班牙外,其余全部于10时10分安全返回驻英空军基地。返航途中先后在突尼斯以北海域上空和葡萄牙以西海域上空两次加油。此次奔袭,往返航程万余公里,共航行14小时34分,空中加油6次。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美国突袭作战的特点

锡德拉海湾之战是一场以突袭与反突袭为主要内容,作战目的、参战兵力、持续时间和交战空间都十分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的决策指挥、兵力运用、组织作战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

美军两次作战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敏感性:美军称这种行动为“战略性战斗行动”(属于战役行动的范畴)。作战双方都由最高统帅直接控制。美对利空袭作战计划的拟定与实施,是在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里根的亲自指导下进行的。里根对开战时机、作战原则、参战兵力、打击方式与打击目标等实行全程控制。至于战场指挥则全权委托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机断行事,不予干涉。这样既保证了战略上对战争的有效控制,又提高了战场指挥效能。

美军两次突袭行动涉及海军和空军两大军种,五、六个兵种;在“黄金峡谷”行动中,共出动15种机型的150余架飞机,以及包括2艘航母及30余艘辅助舰船组成的特混舰队。整个作战在广阔的立体空间按照精确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作战中,太空有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对战场密切监控,高空有战略侦察机、预警机实施侦察指挥,中空有EA一6B电子战飞机实施电子压制,在战区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别以双编队在4500米高度上盘旋警戒,随时还击可能出现的利方飞机,在航母和海岸之间有直升机盘旋飞行,担负海上搜索与救护任务,两艘航母分别停泊在两个战区以北海面,实施指挥和战勤保障,水下有攻击潜艇巡逻游弋。在F一111战斗轰炸机远程奔袭过程中,有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战斗机负责途中空中掩护。发起攻击前后有电子战飞机施放强烈的电子干扰,有F/A一18、A一7负责压制和摧毁利军防空雷达。海、陆、空、天、电密切协同,高、中、低空,远、中、近程,联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攻防体系。在相距5000余公里的范围内,空军空袭编队与海军舰载机攻击编队不仅准时会合,并且沿精确计算的航线飞抵目标,同时发起攻击,在密切的协同下,短短18分钟即完成两个攻击波次。有效地发挥了海空整体作战威力。

在法国、西班牙拒绝提供空中走廊的情况下,为实现“黄金峡谷”计划,美空袭飞机从驻英国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创造了现代空战的新纪录。这一措施既体现了美空中技术优势,也造成了出敌不意的效果,使利比亚对美袭击的时机、兵力、方向等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在战略上失去突然性的情况下,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

在空袭作战中,美军发挥了电子战优势。“黄金峡谷行动”,美分5个层次对利军进行了电子战,控制了战区制电磁权,为空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袭发起前一、两个小时,E一2c预警机便升空实施电子侦察,截获利比亚防空导弹阵地警戒雷达的频率,查清其电磁特性;二是在主攻发起前10分钟左右,电子战飞机在距目标约100~120公里的6000~8000米高空利用AN/ALQ一99E机载战术干扰系统强大的干扰功率对利防空系统电子设备进行集中压制,迷盲对方雷达,同时对利防空指挥中心和机场的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使其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三是在主攻发起前6分钟,A一7攻击机和F/A一18战斗攻击机进入电子战飞机实施远距离干扰所形成的干扰带,以60米高度在敌雷达盲区超低空飞行,进入机载反辐射导弹有效射程后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利防空雷达和机场通信塔台,使其防空火力网瘫痪;四是在轰炸过程中,电子战飞机始终为突击机群提供包括侦察、预警和干扰在内的随行保障,实施“电磁护航”;五是各种参战飞机均装备了机载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可各自进行自卫电子侦察,对防空火力实施欺骗干扰以及释放假目标,将敌导弹引离。

在两次空袭作战中,美大量使用了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对于实现美军作战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黄金峡谷”行动中,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弹、“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和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等。其中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弹,重2000磅(907公斤),装有电视制导和红外制导设备,可对激光照射器照射的目标实施精确轰炸,理论误差仅1米。“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第3代反辐射(反雷达)导弹,导弹射程48公里,速度3马赫,发射重量354公斤,可自动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命中精度高。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内装247枚小炸弹,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此外还有“百舌鸟”反雷达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据报道,美空袭作战中,激光制导炸弹的命中率为75%,“哈姆”和“百舌鸟”反雷达导弹的命中率更高。利比亚军队虽发射了SA一5等导弹数十枚,但无一命中,难以与美对抗。

利比亚在哪里_美军入侵利比亚 -评析

在美、利双方的锡德拉湾之战中,美国集中了海、空军绝对优势兵力,大量使用了最新式的高精度,高性能的武器装备,显示了在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新面貌,新趋势,引起世人的认真思索和普遍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术战争已初露端倪。高技术战争是当代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涌现出的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如航天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现代战争的产物。它是继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热核武器战争之后,战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虽然曾使用过一两件高技术兵器,但由于它只是偶然的少量使用,人们还难以窥出其全部意义。在此次美军对利比亚的空袭作战中,美军集中投入了从侦察卫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高性能战斗轰炸机到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使战争具有明显的高技术特征。由于高技术兵器所具有的空前的远程攻击力、精确打击力、超常毁伤力和自动控制力,因而它的有限使用即可直接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首先给战略领域而不只是给战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美军对利比亚的空袭作战给人们带来这样一个清晰的信息――一个新的战争样式即高技术战争,一个新的战争阶段即高技术战争阶段正在逼近,它预示着一场战争的重大变革正在到来。

第二,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锡德拉湾之战中,美军由舰载“宙斯盾”电子系统、E一2C预警机、电子侦察机和通信、侦察卫星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C3I系统对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利军由于缺乏情报保障,防空预警手段落后,没有空中指挥控制系统,在强大电子战攻势下,防空指挥一片混乱,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这场战争进一步说明C3I系统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神经系统,没有高度自动化的健全的灵敏的指挥控制,要想在现代战争中取胜是无法想象的。

第三,“制电磁权”的争夺日益具有战略意义。美利之战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现代电子技术的较量。由于美军掌握了压倒的电子优势,完全控制了战区的“制电磁权”,获得了极大的战略主动权和行动自由度,以极小的代价,成功地达成了作战目的。而利军在美军的电子打击下,“耳聋”“眼瞎”,只能进行盲目的对空拦阻射击,发射的SA一2、SA一5导弹无一命中,从这次作战可以进一步看到电子对抗已发展为一种有效的战斗力,电子战是总体战斗力的倍增器。夺取“制电磁权”同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子战场是与陆、海、空、天四维战场相并列的第五维战场。电子战广泛渗透到战争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成为现代战争的先导,并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已经由战役战斗的保障性行动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对独立的作战形式。

第四,“外科手术式”打击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样式。由于现代远程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使现代战争有可能从“地毯式”战争转变为“外科手术式”的点状打击。这种打击发起突然,距离遥远,持续时间短,打击。目标小,作战效果明显,成为现代战争令人关注的一种新样式。美对利比亚的空袭较为典型地展示了这种“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图象。在两极冷战体制终结,世界核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少,地区冲突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某些拥有高技术优势的军事强国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的,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方式对其相对弱小的对手实施打击。

第五,现代战争对军队的战备训练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作战,利方失利,固然有武器装备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部队战备训练程度。利军在防空作战中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他们对美军实施空袭前的许多征候毫无察觉,当美机突然出现时,束手无策,有的导弹阵地雷达操纵员害怕被反雷达导弹摧毁,而不敢开机迎战,尽管利军统帅部曾下令航空兵升空拦截美机,但空军指挥官反应迟钝,坐失战机。而美军飞行员在往返万余公里的远程作战中,表现了较强的作战意志和较高的技术水平。50余架飞机夜间从数千公里之遥的驻英4个空军基地起飞,分别以不同航速飞至四个会合点进行空中加油,然后飞抵地中海预定空域,与近百架海军舰载机会合,而后协调行动,超低空突防,施放干扰,低空攻击,直至脱离目标,整个作战行动精确无误,反映了美军良好的军事素质。其中高难度的空中加油被称为“危险的空中芭蕾舞”,全部在夜间和无线电静默条件下进行,没有高超的军事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F一111往返万余公里,先后6次加油,持续飞行14个多小时,对于“捆绑”在座椅上的飞行员的战斗意志和忍耐力来说吏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武器装备越先进,对参战人员的素质要求越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4103.html

更多阅读

御龙在天南蛮入侵怎么玩 御龙在天南蛮入侵圣衣

御龙在天南蛮入侵怎么玩——简介作为御龙在天新推出的一种玩家,南蛮入侵给了玩家更爽快的跨服战效果。南蛮入侵玩法不同于一般的跨服战,通过服务器无壁垒桥接技术,《御龙在天》的玩家可以在各大服务器之间随意穿越,发起侵略战争。一组服

东京大轰炸:美军化武烧焦10万日本人

·东京大轰炸: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飞越日本富士山。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东京大轰炸史称“李梅火攻”。据有关史

美军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 二战美军单兵装备

美军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理想单兵智能武器OICW,美军下一代单兵武器,是一种新型智能武器系统。子弹里面装有微电脑,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弹药,这种智能子弹可以打击隐蔽在障碍物后面的敌人。不需要直接的瞄准,只要发现敌人隐蔽的位置就可以

为什么美军上将必须参加体能测试? 美军女上将

突然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发的一条微博和图片:“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四星上将邓福德上月15日做了战斗体能测试,引起许多网民的兴趣,不仅因为他是海军陆战队最高指挥官,同时也因为他已经59岁,要通过战斗

声明:《美军入侵利比亚 美军入侵利比亚-简介,美军入侵利比亚-美利矛盾》为网友善感不多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