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Myitkyina) 是缅甸北部克钦邦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战略据点,是缅甸北部最重要河港、史迪威公路上的贸易中心,人口约20万。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迈立开江西岸,地处北部山地丘陵区,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3.7℃,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产柚木和其他木材,种植水稻、甘蔗等,是缫丝、木材和食品加工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公路南经八莫可达中国云南省畹町,北经葡萄城可抵中国西藏;是纵贯南北的仰光一密支那铁路线终点,与缅甸全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孟拱有铁路相通。
密支那战役_密支那 -概述
密支那
密支那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坐落在
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Myit-son)的下游。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人口约20万,由克钦族,掸族和缅族组成。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khatcho,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apple)。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该城市仅通过特殊允许才对外国人开放。
密支那战役_密支那 -密支那战役
密支那
1942年5月上旬日本侵略军占领密支那。1944年,中国有3个师参战,抗日名将孙立人、潘裕昆等亲临前线指
挥作战。密支那攻坚战役历时两个多月,每天激战不息,拉锯绞缠,浴血苦斗。敌酋56师团水上源藏少将潜逃到伊江东岸,在一棵大树下开枪自杀。8月3日,密支那光复。此役共击毙日军3400人,俘虏70多人;中美联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6551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本侵略军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被称为密支那大捷)。1944年8月5日,缅甸密支那经中国军队80多天的艰苦攻击,终被克复。中国驻印度军队以上万名官兵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
密支那战役_密支那 -重大建筑
伊洛瓦底江钢桥
密支那
是中国上海援建的工程,是缅甸的第三大桥。过桥后便进入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区。她是缅北的铁路终点站和公路、水路、航空枢纽。她安详地坐落在伊江西岸的江堤下,缅人称其为密支那,原来密支那是缅语,意为“大江边”。
跑马堤是早年沿江而筑的一段约莫两公里长的江堤,当年喜爱遛马的英国绅士将其当作跑马道而已。这里是观赏伊江风光的“好望角”,既可窥林中江上红日升,又可睹伊江一泻千里之壮观,还可以赏长堤下的街区美景。从跑马堤拾级而下,是弯莫渡口,江边泊着十多艘机动船,有客轮也有货轮,北可通敏宋等地,南可达八莫、曼德勒和仰光等地,并可直通印度洋。
卧佛寺
1944年8月密支那解放战争中,中美联军共击毙日军3400人,俘虏70多人,日本56师团水上源藏少将潜逃到伊江东岸一棵大树下开枪自杀。在那埸血战中,一个名叫坂口睦的日本福冈士兵逃离虎口,成为为数不多的日军幸存者。晚年他重游旧地,新建了这座为日本侵略军超度亡魂的卧佛寺。大殿中的卧佛长30.5米,高4.75米,宽7.56米,是仅次于仰光的全缅第二大睡佛。寺门东侧竖着2001年11月12日立的“招魂之碑”,碑文大意是为二战期间在拉孟(腊勐)、腾越(腾冲)、密支那等地被中国远征军打死的日本军人招魂。
目瑙祭坛
1958年密支那修建了永久性的目瑙祭坛,嗣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全邦性的目瑙会。目瑙埸建在江边,埸地宽阔,设有西门和北门。两门颇有民族特色,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门枋是一对象牙抬着一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