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 植物自然分类

植物自然分类。植物分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接触植物的原始社会。现代植物分类学者常根据人类认识植物的水平,根据人类认识植物的发展以及建立了什么样的分类系统而将分类学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和时期。如英国植物分类学家杰弗雷(C.Jeffrey1982)在《植物分类学入门》一书中,将植物分类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植物分类 植物自然分类

植物分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接触植物的原始社会。现代植物分类学者常根据人类认识植物的水平, 根据人类认识植物的发展以及建立了什么样的分类系统而将分类学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和时期。如英国植物分类学家杰弗雷(C.Jeffrey1982)在《植物分类学入门》一书中,将植物分类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人为分类系统时期(本草学)(远古──1830年左右)
从远古原始人类认识植物开始到十九世纪初,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主要从用、食、药开始,给植物以俗名,称民间分类学或称本草学阶段。这个阶段相当漫长。
在我国,古书《淮南子》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述。后东汉,公元200年左右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已记载了植物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营养的和常服的药共120种;中品为一般药共120种;下品为专攻病、攻毒的药共125种。这是我国最早期的本草书。此后每个朝代都有本草书出版,但以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最为著名,共收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5种,分为草、谷、菜、果、木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湿草、青草、水草等11类。木部分乔、灌木等6类。虽然仍以实用角度出发,但已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 1659年被M.Boym 翻译成拉丁文,取名为中国植物志《Flora Sinensis》。清朝的吴其浚著有《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记载我国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湿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果、木等12类。
在西方,这个阶段与我国相似,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认识了一些植物,并应用实用的、本草学的思路去分门别类。早在公元前,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希腊人Theophrastus 在公元前370-285年著有《植物的历史》等书,记载已知植物480种,用粗放的形态性状分为乔、灌、半灌、草本等4类,已知道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离瓣花和合瓣花之分。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后来,人们称他为“植物学之父”。 西腊军医Dioscorides(公元一世纪)写了《医学材料》一书,描述了近600种植物,认为是最早的本草学书。
整个中世纪,欧州处于黑暗时代,几无植物学书籍。直到十六世纪,科学家开始对植物真正发生了兴趣。 本草学研究在西方又开始恢复和发展起来。当时著名的本草学家有凯沙尔宾罗(Caesalpino 1519-1603)、布隆非普斯(Brunfels 1464-1534)、福克斯 (Fuchs 1501-1566)、J.Bock(1939)、德罗贝尔(Delobel 1538-1616)、哲拉德(Gerard 1545-1612)等人。主要采用体态、生长习性和经济用途等性状进行分类,但仍以植物是上帝创造的为出发点,属本草学的范畴。
本草学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从人类的需要和实用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分类的方法显然是人为的(artificial).
(二)自然分类学时期(十七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发表,1859年 )
1.机械分类学阶段
英国植物学家雷约翰(John Ray 1628-1705)在《植物的历史》一书中,首先认识到胚中有一片或二片子叶之分,但没有认识到分类意义,只将其放在次要的地位。他写过很多书,在《植物的分类方法》中,以一复杂的分类系统处理了18000种,认为植物的所有性状都是有用的。
瑞士人J.Bauhin和G.Bauhin兄弟,尤其后者在1623年写的《植物界纵览》一书,列出6000种植物,并给出了异名,使用了种加词,为林奈后来的《植物种志》提供了方向。
法国人Tournefort (1700年)写了《植物基础》,将9000种植物划归为22纲698属,对属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一分类系统在法国一直被采用到今天。
瑞典人林奈( C. Linnaeus 1707-1778),对大量植物进行了研究,将当时分类的混乱局面做了整理。1735年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根据雄蕊的数目、特征以及和雌性的关系,将植物分成24纲。虽不是一个自然系统, 但以性器官来分类是一个首创。此后,又发表了《植物属志》,1753年完成了《植物种志》,将约7700种植物归入erlink>属,并首次使用了双名法,一直沿用至今。林奈对分类学的卓越贡献被后人称之为“分类学之父”。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从本草学向分类学过渡,但还只使用了植物1-2个先定的性状,使用了机械的思维方法。
2.自然分类阶段(从18世纪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
这个阶段的主要人物和著作有:法国植物学家裕苏(A. L. Jussien 1748-1836)于1789年在《植物属志》中发表了一个比较自然的系统,成为现代系统的奠基人,他将植物分成无子叶、单子叶、双子叶三大类,并认为单子叶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瑞典植物学家德堪多(A.P.de Candolle,1778-1841)1813 年发表了《植物学基本理论>>,将植物分成135目(科),后来他儿子A. decandolle 发展到213科,他们肯定了子叶的数目和花部特征的重要性,并将维管束的有无及其排列情况列为门、纲的分类特征,他们还确定了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英国的边沁(G.Bentham)和虎克(J.D.Hooker )于1862-1883发表了三卷《植物属志》,把双子叶分为三个纲(离瓣花纲、合瓣花纲、单被花纲),把多心皮类放在原始的位置。虽然他的系统基本似De Candolle的系统,但这三本巨著至今仍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文献。
这个时期的特点:从林奈的性系统到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植物学家的分类原则已开始转向以植物性状的相似程度来决定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排列,有了自然的因素。
(三)系统发育分类时期(1859年“进化论”后──现在)
自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上发表了进化论后,植物学家提出了系统分类要考虑植物的亲缘关系,要按性状的演化趋势来进行分类,使分类系统更接近自然,即系统发育系统(phylogeny system)。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和著作有德国的艾希勒(A. Eichler)、思格勒(A.Engler)和韦特斯坦(Wetlstein),美国的柏施(C. Bessey)和英国的哈钦森(J.Hutchinsen),但是,在学术观点上形成了“假花”学派和真花学派两个学派。
1.“假花”学派(主张单性花原始),代表人物为德国的恩格勒(A.Engler)和韦特斯坦(Wetlstein)。Engler 系统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上发表,将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个亚门,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分为二个亚纲(原始花被和后生花被),并将双子叶植物置于单子叶植物之后,认为柔夷花序类群植物为双子叶植物的原始类群。这也是分类史上第一完整的自然系统,他将所有的植物分为13 门,计280科。但是,单性花原始的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反对。在1964年该系统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中,已改变了这个观点。
2.真花学派(主张两性花原始),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柏施(C. Bessey)和英国的哈钦森(J. Hutchinson)。哈钦森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发表的系统,把被子植物分为332科,认为两性花原始。最新版发表于1973年。他的检索表可将世界上任何一种被子植物鉴定到科,目前倾向这个学说。但是,这个系统的缺点是将植物分成草本和木本两大支,现认为是完全错误的。
这个时期特点是以性状的演化趋势来推测植物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自然分类系统。
此后,主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植物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给植物分类学提供了更多证实亲缘关系的证据,因而出现了很多更符合自然的系统。主要有: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特他间(A. Takhtajan)的系统,1954年首次发表,赞成真花说观点,1966,1969,1980年三次作了修订。在80年的版本中,将被子植物分为二纲10亚纲28超目,计410科。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克郎奎斯特( Cronquist)的系统,1958年发表第一版, 1979,1981,1988年三次作了修订。该系统将被子植物分为二纲11亚纲83目383科。
这两个系统均综合了来自各方面的性状,目前认为是较自然的。克郎奎斯特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分类系统更为合理,科的范围较适中,有利教学,从1985-98年的国外教材中运用较多。
二、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植物分类学偏重以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主要的分类工作是采
集标本,根据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的差别进行分类和命名,编写世界各地的植物志以及致力于建立一个能反映自然发展实际的分类系统。工作的场所主要是自然界、标本室及图书馆,所以工具比较简单,手段比较原始,方法也只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这些学科的成就渗透到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新的研究方向。细胞学的资料用作分类学的依据,已越来越被分类学家所重视,如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核型分析)、孢粉形态等作为分类的依据,解决了分类中的大量疑难问题。化学分类学是利用植物化学的特征作为分类的证据。人们发现植物形成各种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和植物科、属系统的演化是基本一致的。一定类别的化学成分常分布在一定的植物科属中,可以解决种属的亲缘关系。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机的使用,使统计分析大量的性状资料成为现实,从而产生了数值分类学。数值分类学的建立,对系统学、分类学的许多工作方法、步骤和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80年代,物种生物学(biosystematics)(实验分类学)、居群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和居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ty)中居群思想和实验方法的引入,使植物系统进化的研究(尤其小进化 microevolution)进入了新的阶段。对物种的认识、种间关系、变异、分化与适应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上的突破,给植物系统发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分子系统学(Molecular systematics)名词的出现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可见,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界限、原始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育都有了新的观点。

总之,植物分类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细胞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新资料的出现,也进一步补充了以前的各类分类资料。同时也要认识到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资料仍然是现代分类学的基础,只有将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手段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比较自然的系统发育系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2976.html

更多阅读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 北京植物园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资料整理和图片摄影:吴雅博[照片转载请注明出处]▲基本确认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共有绿化植物30科48属66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种,草本植物6种,包括5科裸子植物,其余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应用种数最多

球兰消苞的原因分析 百合花消苞

很多花友反映,球兰好不容易露出花苞,然后又消了,希望变成失望,那么球兰消苞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资深花友的分析。一、盆太小,造成水份和营养缺失,传统观念小盆易开花至今还很流行。因此球兰的盆器选择很重要。二、植料不合适。我

闫苗苗园林植物分类总结全面 园林植物色彩分类

园林植物的分类第一部分 园林树木分类(一)按园林用途分类1)园景树(独赏树)可独立成景供观赏用的树木,主要展现的是树木的个体类,一般要求树体雄伟高大,树形美观,或具独特的风姿,或具特殊之观赏价值,且寿命较长。金钱松、鹅掌楸、雪松、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浮水植物附图 常见水生植物有哪些

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里和水边的植物自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植物。许多这类植物娇嫩可人,本人偶然兴起,特介绍一些给朋友们欣赏(不限于江南)。本文将不断更新,力图做到比较全面1、茶菱【科属分类】胡麻科茶菱属【中文别名】【生长习性】常群

声明:《植物分类 植物自然分类》为网友林间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