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简介,第三次全国人口普

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共19项,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总数、存活子女总数和生育胎次等,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大陆地区人口为100391万人,加上香港、澳门、台湾共计1031882501人。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指1982年的人口普查。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普查项目共19项。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简介

1982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分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共28条,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那里;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按户填写的有湖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树、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工作的指示

(198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28日)是关于公务员考试-公开选拔领导考试-公文写作-公开选拔领导考试方面的资料,www.kaoshi1.com,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返工重做。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对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主动配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取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宣传工作从现在起就要

逐步展开,4月份作为人口普查宣传月,掀起一个高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人口普查办法,并向周围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三、切实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查清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地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对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6月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年多来,全省、市、


普三

自治区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是有效的。国务院已批准颁发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次普查任务,特作如下指示:
一、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在,离正式普查登记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全面调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选调得力干部,建立和建全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周密的安排。围绕提高人口普查资料的准确程度这个中心,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6月起,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做到人口普查和工农业生产两不误。普查登记以后,还要做好一系列汇总工作。各项工作必须保证质量,如果某项工作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返工重做。

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对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主动配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取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宣传工作从现在起就要逐步展开,4月份作为人口普查宣传月,掀起一个高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人口普查办法,并向周围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三、切实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极为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几百万人包括普查员、编码员、录入员的队伍,任务是艰巨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有关规定选调和培训各类普查人员。被选调人员的单位,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保证抽调合格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

四、节约办普查。人口普查经费要在保证完成普查任务的前提下,厉行节约。普查经费,除财政部拨一部分外,不足的由地方财政解决。普查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计划、商业、物质、交通、电力等部门要予以保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0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进行人口普查,从我国的历史来说,规模之大是空前的。我们的工作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心,而且为世界人士所瞩目。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胜利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改革开放提供重要国情资料

改革开放初的第一次全国性普查工作,是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会去回顾这次空前的大普查,而

在当时,这是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普查工作,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人群,历时5年,共有几百万人参与了实际工作,开创了多个“第一次”。第三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很大成功,精确度之高举世震惊,普查的结果也为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国情资料。

1.联合国投入千万美元,支持中国人口普查

第三次人口普查距今已经过去20多年。在它之前,中国已经有18年没有做过人口普查。今年快90岁的统计学家李成瑞老先

生,回忆起“三普”,滔滔不绝:“我国解放前的人口数字是国民党政府登记的,五万万四千万七百五十万。这个数字里,只有少数地区是真正调查的,大部分地区是由邮局或其他途径比如食盐销售量来估算的,可以说旧中国没有真正的普查。

“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是结合第一次普选进行的,有苏联统计学家的帮助。那时候调查项目少,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安两个桌子,一边登记人口,一边登记性别之类。这次普查的人口数是六亿多一点。第二次普查是1964年,正在开展‘四清运动’,整理农村的账目和一些干部的贪污现象。因为普查一次要动员好大的人力和经费,‘四清’工作组每个乡村都有,于是把这个工作委托给‘四清’工作队。当时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是杨尚昆同志。普查的结果是7亿多人。”

80年代初,李成瑞在国家统计局任局长,兼任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当时,结束了十年“文革”动荡的中国,逐渐稳定下来,开始逐步进行社会建设。这时候人们发现,对“中国究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

“一般按惯例是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本应该是1974年进行,但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那个精力和条件。到了八十年代初,政治、社会比较安定,条件成熟了。”李成瑞回忆:“从1964年到1982年,已经过了18年。这期间,户口登记有遗漏,比如有些地方人死亡了,因为家人想继续领粮票、布票等,就没有去报,人口数字有不确实的部分。另外户口登记是在派出所,城市是比较健全,但很多农村没有派出所,只有靠乡政府、村公所临时派人去数一下人,很不准确。”

因此,当时全国人口数量多少,谁也不清楚。“有人估计有十亿,也有人估计已经到十一亿。”李成瑞记得80年代初,联合国人口司司长到访中国,李成瑞陪同国家领导人会见客人。就在这一次,国家的有关领导人还特意问了他关于人口的问题:“中国的人口会爆炸吗?据说已经到了十一亿?”李成瑞那时候已经掌握了全国800个县的试点材料,所以有把握地回答:“不会,我估计现在是十亿一千万。”“那时候领导人还有些半信半疑,说:到时候再看吧。”

李成瑞回忆说。这件事让他很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正在搞的“三普”有多重要:“如果一个国家连人口都闹不清的话,那就根本无法了解基本国情了。”

由于“三普”的重要性,使李成瑞在申请经费的时候也得到便利:“当时我在国务会议上提出,希望国家给‘三普’拨款2亿多人民币。当时的财政部长王炳乾很爽快地说:‘十几年没有普查了,要这么多经费不算多。’这笔钱后来就给拨了。”同时,“三普”还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援助。

“联合国对中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很支持。联合国有个人口基金会,希望援助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李成瑞说:“他


普三

们说这是他们基金会最大的项目,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得到了1560万美元的援助。”与此同时,联合国还派了两位人口学家来中国指导工作,一位是芬兰人康尼斯托,一位是中国台湾人游允中,他们在“三普”前后多次来到中国进行考察、指导。当时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不久,但接受联合国的援助则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包括化肥、化纤、乙烯等当时先进的化工业项目。

2.邓小平亲自和美国谈判,才购买到IBM计算机

有了资金,“三普”的工作条件好了许多,首次采用计算机进行录入,用的是当年最先进的IBM计算机,比当时国内军事用的计算机还先进。采购计算机时,李成瑞遇到了麻烦:“我们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几个公司,最后选定了IBM.但他们拒绝将计算机卖给共产主义国家,因为怀疑会被用于军事上。”这件事一直没有解决,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的记者招待会上,李成瑞还被中外记者团团围住追问。“记者们问我,如果一直买不到IBM计算机,‘三普’还能否如期完成?我回答说没问题,我们有别的办法。”

李成瑞回忆说:“当时我们有一批罗马尼亚生产的不太先进的计算机,也有自己的计算站,只是比较落后,实在不行也可以顶替。”直到1981年6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黑格,亲自出面商谈这件事。“邓小平当时对黑格表示,中国购买IBM计算机只是用于人口普查,美国却拒绝卖给中国,似乎很不友好。”李成瑞说:“邓小平的亲自出面终于解决了这件事,美方同意出售。但有个条件是他们每年都要来中国查看一下,看我们有没有把机器挪地方,用于别的用途。”李成瑞对这个要求有所保留:“我认为这涉及到国家主权,请示了外交部。外交部答复说,他们连卖给西方国家的机器也要定时检查,就让他们查吧。这才谈妥了所有条件。之后两三年他们确实来检查过,后来也没有再来了。”


普三

除了解决设备问题,“人力”也是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保证普查结果的真实准确,我国的人口普查都是采用普查员登记的方式。理论上每300个人配一个普查员,按照当时保守估计,全国10亿人口,需要超过300万普查员。而实际上的普查员远远不止这个数量,达到500万之多,每5个普查员还配一个普查辅导员,帮助普查员检查登记结果的正确性。组织、培训这样一个庞大的普查员队伍,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我们采用的是‘逐级试点’的方式,从全国到各省、市、乡、村这样一级一级试点,逐级培训业务骨干。”李成瑞将这种方式称为“滚雪球”。“全国试点是在江苏无锡,召集了全国各省的普查办公室主任进行培训,这些人有的是统计局局长,有的是副局长。”

李成瑞主持了这次培训:“我说在这里咱们都不是局长,是普查员,都要亲自去老百姓家里访问、填表。”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工作细则,将普查中每一步怎么去做,都规格化,成为之后正式普查工作的标准。“之后各省的主任又回到省里进行全省试点培训,然后是各市、各乡、各村的,逐级传递下去。这样的试点既总结经验,又训练干部,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成功的。后来国外的专家也听说了这个‘滚雪球’的方法,很感兴趣,都管它叫‘snowball’。”李成瑞对此颇有自豪感。

作为一项长达5年的全国性普查,“三普”整个过程中涉及很多步骤,大部分需要全国各地同时进行,也需要各部门的协助配合。如何协调好这么大规模、长时间的工作呢?李成瑞创造出一套“工作统筹图”。这幅图将几十个工作项目用圆圈和数字表示,再用带箭头的线条连起来,表示各个事件彼此的关系。同时图上有明确的时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目了然。时任广东省统计局副局长、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的傅伯勋,对这个统筹工作法印象非常深刻:“在统筹图上,不同阶段、不同时间、主要的工作都用黑圈表示出来,与其相配的又用线连起来。这是第一、二次人口普查没有用过的方法,很管用。”

李成瑞告诉记者,“工作统筹图”其实并非他的发明:“之前我见过美国人画过类似的统筹图,但相对来说简单很多。当时我就想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个办法。”为此,他特意去请教了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先生当时正在提倡‘统筹法’,我跟他说了之后他很感兴趣。他提出一个论点,就是抓‘主要矛盾’,明确主要的工作。我非常赞同。后来我们做出来的统筹图,虽然有几十个工作环节,但里面有一条主线,比别的线粗、黑。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很多支线的工作。我们把这个图画好之后广泛征求了各地方的意见,最后确定了以后放大了挂在办公室里。各省也都按照这个图开展工作,非常清晰。”之后的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大型的普查都借鉴了这种统筹工作法。

3.很多粤剧演员都献演过与“三普”有关的粤曲

“三普”的登记是从1982年7月1日零时开始的,为期20天。在此之前,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关于“三普”铺天盖地的宣传。傅伯勋在广东各地考察的时候,对这种宣传的力度感到很吃惊:“说起宣传就热闹了,那是从来没有过的浩大声势。普查登记的前后,你到哪个城市,街上满满的都是横幅、标语、旗帜,都在宣传‘三普’。各地都有宣传车,满街大喇叭宣传,还有街头活报剧,都在街上宣传。”

不仅如此,当时还举行了以人口普查为主题的粤剧晚会,很多著名的粤剧演员比如罗品超、罗家宝、郑培英、文觉非等,都献演了与“三普”主题相关的粤曲。而像杨达、黄俊英这样的本土知名相声演员,也演出了龙舟对唱《欢天喜地说普查》。除了专业演员,业余演员、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组成文艺宣传队上街宣传人口普查。电视、广播、报刊对人口普查的宣传也不遗余力。“那时真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的力度几乎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活动。以后的第四、第五次普查都没有那么大的力度。”当时联合国专家游允中走访广州,傅伯勋陪着他。“游允中想检验一下普通民众对‘三普’的了解情况,就直接来到广州火车站。他是华人,会讲普通话,随便抓到人就问‘知不知道第三次人口普查’,‘为什么要做人口普查’等等。他抓到谁都能说出来,这让他对普查的宣传工作很满意。”

广东的试点培训在佛山,全省各市的人口普查小组组长在那里接受严格的培训,然后回去逐层培训合格的普查员。“普查员的构成,全国跟广东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以当地人为主,从公社、生产大队的干部、会计,到学校老师,和少部分的社会知青。”傅伯勋介绍:“当时是7月1日开始,学校还没放假,所以老师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5%至6%.”

普查员要求有初中以上学历,通过面试才能参加培训,还有专门的培训教材。之后要经过考试,还要在生产队进行“试填”,合格者才能成为普查员。“当时广东的普查员数量高于国家规定的每300人一个普查员的比例,大部分地区一个生产队就配一个普查员。”

每300人配一个普查员是国外的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傅伯勋说:“有些地方不同生产队需要翻山越岭,路途遥远,每个生产队配一个普查员,可以解决食宿的问题,因为他就住在当地,很方便。另外广东很多地方,地方方言差异很大,有时候不同村的话就不一样,自己村里的人熟悉情况,沟通起来也很方便。多配普查员成本上会高一些,但对登记质量来说有保证。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将近20年没有做人口普查了,哪怕多花一点钱也要把它做好。”

“三普”的登记内容共有19项,比“二普”的9个项目详细了很多。在登记过程中,强调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最大程度保证登记的准确性。“当时我国人口文化素质还是偏低,在普查登记的时候有时会遇到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傅伯勋举了个例子:“当时海南还属于广东省。有一次普查员在海南做一个登记,问一个人的年龄,他傻眼了,回答说:‘山猪吃我们家玉米的那年,我出生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没办法。”

不过大多数时候,普查员还是用各种办法尽可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比如不知道出生年份以属相等推算,对不了解人口普查、心存疑虑的受访者耐心解释等。傅伯勋介绍:“登记完了要自己检查,必要时要重新到户里核对,这叫自查;普查员由指导员凑到一起,你查我的、我查你的,这是互查;开座谈会,在村里或居委会里找熟悉情况的老干部、老人家就登记的结果进行核对;最后还有事后的质量的检查,登记表封存起来,由新的普查员抽几个点重新上户登记,之后对比之前的登记表,看看有没差错。”

一旦发现错误,则坚决纠正,颇为严厉。“当时有一个公社书记,被发现擅自修改出生人数,计划生育嘛,出生率压低一点他就有成绩了。这件事被发现后,通报全省,提出要进行处理,后来这位公社书记被撤职了。可以说当时的普查是相当严密、严格的,可谓高标准、严要求。”傅伯勋回忆:“当时国务院指示,普查登记20天期间,各级党政领导把普查当成头项中心工作。这个期间,全国各级党政一把手都把它列成头项工作。”因此,人口普查被称作“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一点不为过。

4.在房屋倒塌的废墟旁边,还有普查员在做登记

在登记、检查结束之后,登记表被封存上报,从基层一直交到县普查办,再逐级上送,送到省里。“当时省里是存放在一个五十年代的小礼堂里,那所房子现在都拆了。那时每天都有汽车一车车地将普查表送过来,一箱一箱运。这些资料怎么打包、怎么上送也有细则规定,还要有专人押送。”当时发生了不少普查员奋不顾身保护普查资料的感人例子。清远县在当年5月份就开始连降暴雨,水灾持续,大水甚至没过人的头顶。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地处低洼,但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几十万份普查表无一损坏。

“那时候游允中第二次来广东视察,也是我陪着他。”傅伯勋对这位台湾同胞印象深刻:“在清远他看到泥浆将路和稻田都掩盖了,房屋倒塌。但就在倒塌的废墟旁边,就有普查员在做登记。他非常感动,连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普查工作!’”“三普”期间,广东没有发生任何普查资料遗失、损毁的事故。李成瑞在中央组织了一支“消防队”,随时准备解决各省在“三普”期间的突发问题,也没有派上任何用场。

“三普”的登记资料分别进行手工汇总和机器汇总,手工汇总在基层完成,主要靠打算盘。机器汇总在省里完成,录入员将登记结果译成编码,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现任广东省统计局副局长彭启鹏,当年刚从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到统计局,成了计算机方面的骨干人才。

“这是首次采用计算机来处理人口普查数据。以前统计系统也有用过计算机,但都是非常小规模和简单的,工具非常简单,比如‘文革’前用的穿孔机,在纸条上打孔,变成解码进行处理。”彭启鹏回忆:“‘三普’广东用的是IBM4331计算机,有几个房间那么大,有几十个终端。我们培训了100多位录入员,三班倒,人停机不停,六、七个月就把资料处理完了。我记得1982年7月的调查,到了9月份各个地区的表格上交完就开始录入,到了第二年的7、8月份基本处理完了,在全国来说我们是比较快的。在国外来看,人口普查从计算机录入到处理出来,往往要两年时间左右。中国当时采用‘苦干加巧干’的方式,效果很明显。”

“三普”的结果不仅出得快,准确率也很高。“最后‘三普’的误差是0.15‰,广东是0.148‰,低于全国水平。广东手工汇总得出的人数是59,299,220,机器汇总的人数是59,299,620,误差只有400人,这在人口普查上是非常难得的。以后两次人口普查没有这么高的准确度。”傅伯勋说。

“三普”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1964年‘二普’的数字没有对外公布,当时国外怀疑这次人口普查失败了。到了‘三普’之后,我们将三次人口普查的数字都公布了。‘三普’机器处理的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总人口(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008,180,738人,手工汇总的总人口为1,008,175,288人,相差5,450人,差异率为0.054‰。这一公布引起世界轰动,因为三次普查的结果,画出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的金字塔,这三个金字塔好像三个瓦盆一样能套在一起,惊人地相似、吻合。这让国外专家大为吃惊,因为这不是人工可以修改的。”

李成瑞说:“一个人,如果1953年出生,到1964年是11岁,到1982年是29岁,这30年的人口年龄性别比是对应的。这期间有死亡,但也能找出规律来。所以这就否定了我们1964年人口普查失败的说法。美国普查局有个中国科,当时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中国人口普查:从怀疑到确信》,肯定了中国‘三普’的成绩。”

但国外专家也指出了“三普”的某些不足。比如现役军人没有调查年龄、文化程度等数字,给人口分析特别是人口预测造成了困难。“80年代初还强调保密,没有公布中国军队的数量。后来的‘四普’、‘五普’中,现役军人都囊括进去,至少登记了年龄和性别,这是一个进步。”

两位联合国的专家在观摩了中国“三普”之后,也有了自己的独特心得。李成瑞对这些细节依然记得很清楚:“联合国专家康尼斯托评价,‘中国普查的成功,得益于他们的虚心、好学、勤勉和高度的耐心。’他说没想到在中国,人口普查可以成为人民一个‘盛大的节日’。而更多的国外专家在了解‘三普’之后,认为:中国的人口普查很成功,但无法复制,因为需要的人太多了,只有在中国才办得到!”

大事记

●1953年7月1日零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行。普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全国人口底数。

●195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报》公布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

●1964年7月1日零时,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行。普查显示,1964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723,070,269人。

●1980年,在结束了十年内乱,政府决定在1982年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行。这次普查在中国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手工汇总数字,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包括台湾省人口,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和香港、澳门地区人口共1,031,882,511人。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行。此次普查登记的项目共21项,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显示,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160,017,381人。

●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行。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

●2001年3月2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宣布,我国全国总人口达到129,533万人。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迎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82.01.18)《人民日报》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今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十亿人口的国家举行人口普查,规模之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我们的工作,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心,还为世界人士所瞩目。

从现在起到7月1日正式开始普查,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问题,把这次人口普查工作做好。
人口普查是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它将为我们制订各项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制订方针、政策、规划,都应该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国情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国土、资源、人口等等许多方面。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弄清国情必须普查人口。
人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千方百计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才有可能比较快地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要制订我国人口政策,必须掌握人口的情况。如何更准确地说明我国人口的现状、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人口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需要经过人口普查工作,从取得的准确资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次人口普查规定的各项调查内容,都是了解我国人口情况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资料。
通过普查得到的资料,不仅对国家制订政策,而且对各省、市、自治区以至县和公社,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都是重要的依据。人口普查还可提供大量确实可靠的资料,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人口普查工作首要的、根本的要求是普查资料的高度准确性。准确性的含义,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情况,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是一,二是二,当时是什么情况,就登记什么情况,不允许瞒报、虚报。
人口普查工作涉及每户每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广泛的宣传教育。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对于广大群众,要做好深入的宣传工作,解除各种顾虑,保证普查资料准确无误。这次普查规模大、项目多、任务重,需要严密组织,认真按照统一安排的进度去做。要节约办普查。凡是能够节省的费用一定要节省,能够不花的钱一定不花,处处注意精打细算。一方面要节约,另一方面该办的事,还是要办,而且要办好。
我国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意义重大,在世界上也有大的影响。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口普查工作进行切实有力的领导,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这项工作的负责同志,在人口普查的各主要环节都要亲自抓一抓,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问题。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书籍

书名: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
作者: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ISBN号:
价格:10.00
出版地:北京
出版社: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出版时间:1983.6
页数:205页
开本:26cm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纪念册
编号:KK00680086,B3品种:笔记本/日记本-笔记本/日记本属性:80-89年,纪念册,,纯文本,无插图,塑皮精装,50开,50-99面,,,,简介:内页有字。

人口普查的意义_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工作,从一九七九年年底着手准
备,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开始全面登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深入细致的工作,到七月十日,除个别遭受水灾的地区略有推迟外,全部完成了普查登记,并在七月底以前全面进行了复查核实工作。经过事后抽样检查,证明普查登记达到了高质量的要求。这次人口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现将手工简易汇总的主要数字公布如下:

总人口

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
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中,除西藏自治区交通及为困难的个别地方(28,601人)是利用行政记录材料进行估算的以外,全部以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直接调查。
台湾省人口和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按台湾当局公布的数字计算的。
香港、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和澳门当局公布的数字推算的。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这次普查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所以,没有对国外侨胞的人数进行调查。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零时的694,581,75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

性别构成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519,433,369人,占51.5%:女性488,741,919人,占48.5%。性比例(以女性为100对男性的比例)为106.3。

各民族人口

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9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加285,407,456人,增长43.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7,309,518人,增长68.4%。
29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由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时的10个增加为15个。

各种文化程度人口

29个省、市、自治区人口中,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4,414,495人,具有大学肄业文化程度的(包括大学在校生)1,602,47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66,478,02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78,277,14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355,160,310人。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分别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的毕业生、肄业生、在校生。
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每十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416人上升为599人: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1,319几人上升为6,62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4,680人上升为17,75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8,330人上升为35,377人
29个省、市、自治区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2周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为235,820,002人。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38.1%下降为23.5%。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29个省、市、自治区一九八一年出生人口为20,669,704人,出生率为20.91‰:一九八一年死亡人口为6,290,103人,死亡率为6.36‰;一九八一年自然增加的人口为14,399,601人,自然增长率为14.55‰。

市镇总人口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简介,第三次全国人口普

29个省、市、自治区中,居住在市(不包括市辖县)、镇的总人口为206,588,582人。其中236个市的总人口为144,679,340人;2,664个镇的总人口为61,909,242人。与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相比,市镇总人口共增加79,485,541人,增长62.5%。市镇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一九六四年的18.4%上升为20.6%。

口的地区分布

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如下:
北京市9,230,687人(其中9个市辖县的人口3,632,715人)
天津市7,764,141人(其中5个市辖县的人口2,621,576人)
河北省53,005,876人
山西省25,291,389人
内蒙古自治区19,274,279人
辽宁省35,721,693人
吉林省22,560,053人
黑龙江省32,665,546人
上海市11,859,748人(其中10个市辖县的人口5,538,876人)
江苏省60,521,114人
浙江省38,884,603人
安徽省49,665,724人
福建省25,931,106人(其中金门、马沮等岛屿的人口57,847人)
江西省33,184,827人
山东省74,419,054人
河南省74,422,739人
湖北省47,804,150人
湖南省54,008,851人
广东省59,299,220人(其中东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人口暂缺)
广西壮族自治区36,420,960人
四川省99,713,310人
贵州省28,552,997人
云南省32,553,817人
西藏自治区1,892,393人
陕西省28,904,423人
甘肃省19,569,261人
青海省3,895,706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3,895,578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081,681人
台湾省18,270,749人
香港、澳门地区5,378,624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4,238,210人

普查质量抽检

人口普查登记质量的抽样检查结果;29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登记和复查工作完成后,根据《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样检查细则》的规定,进行了质量抽查,其结果如下:
人口数:重报人口占0.71‰;漏报人口占0.56‰,重漏相抵,净差人口占0.15‰;
性别:误差率为0.03‰;
年龄:误差率为6.15‰;
一九八一年出主人口:漏报率为1.83‰;
一九八一年死亡人口:漏报率为4.40‰。
*台湾省人口,是台湾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二年六月底的数字;福建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是台湾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二年五月底的数字。
**香港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香港当局公有的一丸八二年六月底的数字推算的。澳门地区同胞的人数,是按澳门当局公布的一九八一年人口普查人数推算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222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简介,第三次全国人口普》为网友很靠谱的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