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简介,北京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

北京师大附中始建于1901年,前身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五城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经过一代代附中人的努力,百年来附中一直是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北京师大附中_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师大附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宣武区和平门南新华街,毗邻天安门广场和琉璃厂文化区,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38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78平方米;学校现有建筑为: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研修楼、百年附中会堂、运动场等。学校现有高中36个教学班,初中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21人;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9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7人,研究生班结业70人。在职和离退休特级教师17人,目前8人任课或指导青年教师。

北京师大附中_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记载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建校一百零七年来,北京师大附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历届校友中,著名专家学者和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仅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就有30多位。著名革命家赵世炎、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师大附中数万学子的杰出代表。建国以来,师大附中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师大附中题词,胡锦涛同志多次接见师大附中师生。学校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传统,北京师大附中的历史是中国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缩影,同时学校教学设施精良,师资雄厚,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新世纪,成为一代代优秀人才的摇篮。

北京师大附中_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办学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师大附中的办学目标: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师大附中的培养目标:培养科学素质、人文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材。高中毕业时有能力和自信心面对高考,并考取理想的大学。
师大附中的校训:诚、爱、勤、勇
师大附中教师的特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理念先进、治学严谨、教书育人。
师大附中教学的特点:起点高,方法活,要求严,学生能力强,负担不太重。

北京师大附中_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校徽与校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老校歌

由毛泽东题写的校名

校徽:内部图案由1901数字组成。象征学校1901年建校,同时四个数字组成一个茁壮成长的幼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简介,北京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曲:冯亚雄
词:程柏庐

附中正正堂堂本校风
我们莫忘了诚爱勤勇你是个海涵
真理无穷你是个神愿人生大同
附中太阳照着你笑容我们努力读书和作工

北京师大附中_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大事记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风景

1901年11月2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五城学堂成立,陈璧为首任总督办。
1902年顺天府尹堂和五城察院筹拨2800两银,为学堂购置图书。更名为五城中学堂。
1904年学堂议定新章,加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即勤学分、汉文洋文分、体操分三门各立一册。
1912年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令,五城中学堂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韩振华任主任。
1917年首创课间操制度。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赵世炎领导同学参加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并主持成立“学生自治会”。
李大钊、陈独秀到校演讲。

1920年程伯庐主任亲自编写校歌歌词,音乐教师冯亚雄谱曲,是为“老校歌”。
制定校训:诚、爱、勤、勇。
1921年增设女子部,是为全国中学男女同校之始。
1922年林砺儒主任进行学制改革,采用三三制,制定三三制学则40条,自定大纲,自编教材。
1923年正式施行三三制
进步女作家石评梅任教于附中,担任女子部主任,兼教国文和体育。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大量图书。领导附中女子排球队获华北运动会亚军。
成立由学生代表参加的评议大会,商讨学校重大事务,制定校规。
校友会成立。制定校友会章程。
校名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4年1月17日,鲁迅先生来校作《未有天才之前》的著名演说。
1928年招收“特别班”两个班。入学分数略低、学费略高,以此项收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教职员欠薪、生活困难等问题。
1930年张少元(鸿来)代理主任,捐出自己一年薪傣2400元,建筑物理实验室一座,名为“代成斋”。
1931年男附中与女附中合校。重定学校组织管理条例、办学方针。
1933年二十九军总指挥秦德纯来校演讲,介绍喜峰口抗战。全校学生掀起“捐钢盔”运动。
1935年抗日救亡高潮中,附中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员72人。附中学生参加“一二一六”示威游行,遭到军警血腥镇压。
1937年七七事变后,部分师生随师范大学内迁西安,改称“西北临时大学高中部”。翌年,迁至陕南古路坝,改称“西北联大附中”。
1938年北京的附中划归国立北京师范学院,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中共附中地下支部成立,杨伯箴为负责人。
1939年“西北联大附中”更名为“西北师院附中”,后迁至城固东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城固师大附中部分师生返校。孙照、李滋九(兰坡)先后任主任。全校增至18个班。
1946年中共地下支部开展一系列革命工作,迎接北平解放。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发展活跃。
1949年2月,北平市军管会文管会接管北平师范大学,委派郝人初委员任附中校长。
5月9日,华北育才学校与北平师大附中合并。
10月,郝人初校长撰词,著名音乐家马可谱曲,确定“新校歌”。
1950年郝人初校长写信给毛主席,请主席为校刊题写刊名。7月26日,毛主席为校刊题写刊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刊”。
附中有150多名学生参军参干,走上抗美援朝第一线。
8月,受北京市教育局委托,接管私利东方中学、九三中学、中华中学,合成师大附中,下分四个部:一部位于和平门外,林远为部主任。二部位于海淀圆明园,马奇为部主任。三部位于宝钞胡同,魏群为部主任。四部位于和平门内,郑炎为部主任。
1951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长杜伯洛维娜访问师大附中。又赠一套理化教学仪器181件。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全数拨给师大附中。
由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参与指导,师范大学各系应届毕业生在附中的教育教学实习,开始了学习苏联教育教学经验的活动。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北京市分会委托附中试行“劳动卫国制”(劳卫制)体育锻炼标准。
教育部指定师大附中,在高中毕业生中选派一些学生做留苏预备生。
1952年教育部指令学校机构调整:原一部、四部合并,仍叫“师大附中”。原二部成为现在的北京市101中学。原三部改为工农速成中学,后又改为东城师范。
1953年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崔可夫先后来校全面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学习苏联教育教学经验达到高潮。
1954年施行“劳卫制”体育锻炼标准。
北京市市长彭真与夫人张洁清(校友)来校视察,参观我校“少年宫”,并题词。
1955年高三(3)班被命名为“黄继光班”,这是第一届以英雄命名的优秀班集体。
著名科学家、校友钱学森,由美回国后第二天,到母校看望老师并应邀作报告。
陈赓大将来校,并向师生讲话。
全国开展综合技术教育。创办小工厂、修建生物园、地理园、气象站。举办课外活动展览,接待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参观。
1957年少先队大队举行“庆六一篝火晚会”。陈毅元帅参加,并向少先队员讲话。
“反右派斗争”,有5名教师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师范大学党委和教改领导小组制定《师大附中教育大革命初步方案》。附中开始“教育大革命”:进行“四年一贯”、“文理分科”、“半工半读”等试验;进行教材改革;自编大纲,自编教材,取消、合并、缩减了一些教材内容。
1959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1958年“教育革命”的成绩和问题。市委、教育部对附中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中的某些不恰当做法提出批评。
1960年施行“中学五年一贯制”,采用师范大学编写的新教材。
中宣部长陆定一和中央教育部长杨秀峰来校观察。
本年度高考成绩优异,全市12名“状元”学生中,附中占了8名。
附中被评为全市、全国文教战线红旗单位。6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1961年11月2日,庆祝建校60周年。中央教育部长杨秀峰、副部长林砺儒、市委书记刘导生到校参加庆祝活动。钱学森、汪德昭、李德伦、李惠年等校友三百多位参加活动。
1962年成立“校务委员会”,邀请部分资深老教师参加,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重大问题。
1963年中央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北京、天津部分中学办学经验座谈会,刘超代表学校参加,并在会上作了《师大附中办学历史情况和教学经验》的发言。
王光美代表刘少奇把印尼总统苏加诺所赠的印尼民族乐器“昂格隆”一套,送给附中青少年。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青岛),我校学生徐永健打破青少年800米全国记录。徐永健与梁宣虎、章文秀又获四项亚军。
1964年师大党委同意附中成立“政治处”,负责全校师生政治思想工作。
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方案,叫做“奔向一个目标、实现两项要求、采取六项措施、执行三条纪律、作好两个安排。”
全校师生到卢沟桥农场参加秋收劳动,同时进行“思想革命化”学习,落实搞好教学与学习。
高三学生甄小英被树立为“为革命刻苦学习”的典型,其事迹编入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为革命而学》一书。
我校一百多名少先队员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
1965年党支部组织五次教职工学习毛主席著作总结汇报会,推动全校教学工作。
刘超校长率领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等九人,到上海、南京学习。回校后作出“因材施教、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的|决定。
1966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争取高三毕业时达到大学一、二年级水平,采取了生动活泼教学的一系列措施,提同出了“坚定、顽强、踏实,深入地掀起一个新的学习高'潮”口号。
“文化大革命”开始。团中央派出的工作组进校,宣布“师大附中是四类学校”,全校师生“停课闹革命”。
1967年2月,军训团进驻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
6月,军宣队进入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8年7月,工宣队进入学校,开始“清理阶级队伍”。
8月,在昌平县东二旗大队租沙荒地600亩,修建学农基地一一“师大附中7.26农场”。
1969年经过整党,党组织恢复。
1972年师大附中由师大领导,划归宣武区教育局领导,改名为“北京市南新华街中学”。
1975年校办工厂生产的“频敏电阻器”,纳入国家计划,远销国外,年产值逾百万元。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整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施行“三处、两组”管理体制(教务处、教导处、总务处和教研组、年级组)。
1977年8月,北京市委批准恢复原校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78年北京市委决定:师大附中仍归北京师范大学领导。为北京市重点中学之一。撤消革委会,恢复校长制。
刘超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1980年改建校舍。兴建教学大楼、实验楼、礼堂、食堂、大操场、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
1981年11月2日,庆祝建校80周年。
教育部副部长校友张承先、市委书记校友刘导生、著名科学家校友钱学森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
出版教学经验汇编《教海投石》及校庆纪念册。
1984年高二(2)班被命名为第三届黄继光班。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指导员专程由湖南来京参加命名大会。
1985年试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
我校被北京市评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被团中央评为课外活动先进学校,并奖给“活跃的中学生活动”奖旗。
高二(2)班被命名为“雷锋班”,雷锋生前所在连队指导员参加命名大会。
1986年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通过教代会章程。
师大附中学生业余党校正式成立。
师大附中高一新生正式开始每年赴石家庄陆军学院进行军训。
日本JVC公司与我校合作译制汉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高密度教学视盘(VHD),并赠送播放机。
庆祝建校85周年。1936届校友赵泽华倡议建立“校友基金会”,她率先捐出自己的积蓄2700元人民币。
1987年校园内建立革命先烈赵世炎塑像。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赵世炎烈士像”。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鹏,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等参加揭幕式。
《北京师大附中三年教改方案》制定。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
1988年第二届教代会召开,总结近年教改实验成果。
师大附中与日本文化女子大学附属杉并高等学校签订友好协议书。
初二(1)班被命名为“赵世炎”班。
设立叔苹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
1990年制定:校长职责、教务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工作条例、各处室工作条例等。
设立:校友奖学金、奖励在国家、市、区各学科竞赛中获奖的特长学生。
师大附中校友会成立。通过校友会章程。
师大附中校友基金会正式成立。基金约10万元,全部由海内外校友捐助。
1991年师大附中与日本岩手女子高等学校签订友好交流协定。
庆祝建校90周年。李鹏总理为学校题词:“发扬师大附中优良传统。”恢复出版校刊。正式出版90年来校友名录、通讯录。
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准我校与大兴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在大兴县黄村建立师大附中分校,期约8年。
1993年日本友人山岸义一捐资一亿日元修建“中日友好研修楼”竣工。在此成立“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我校共青团组织被团中央命名为“北京市红旗团委”。
1994年宣武区政府确定我校为“宣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60周年,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老校友23人回母校隆重举行纪念会。
1996年北京市教工委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中展开向我校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张明珠同志学习的活动。
开始举办在职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每期2年,第一期学员15人。使教师陆续达到硕士生水平。
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
我校被评为市“首都文明单位”。
11月2日,庆祝建校95周年。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六千多位校友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1900.html

更多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校徽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或东师,英文名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NENU)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11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长春兴盛小学

时间:2009-08-26 21:40来源:未知 作者:Howie 点击:708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 书声朗朗歌声飞扬,歌声飞扬。我们美丽的校园,凝聚拼搏开拓的力量! 东北师大附中,我学习生长的地方;东北师大附中,我学习生长的地方。 你给我慈母般深情的

声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简介,北京师范》为网友长路漫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