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狮子山麓、长江之滨,初建于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
天妃宫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狮子山麓、长江之滨,初建于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相传郑和下西洋,从南京下关惠民河出发,沿长江顺流出海,远航宝船穿过台湾海峡时,遇上狂风恶浪,有人巅落水中,林默驾舟踏浪前往相救,得以化险为夷。郑和西航顺利返回后,将海上转危为安的事迹上奏皇帝,海神娘娘林默即被封为天妃,并于永乐5年(1407年),在南京大兴土木建造天妃宫。
天妃_天妃宫 -概况
天妃宫
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下关区狮子山麓,始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从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的八年里南京天妃宫在战乱中屡遭毁坏。
新建成的南京天妃宫位于南京下关区狮子山西南麓,护城河以东,占地约一万七千平方米,整个建筑群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形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西轴线为两进院落形式,主要设有天妃宫大殿及两侧配殿;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碑亭和两侧配殿。建成后的天妃宫恢复了明代天妃宫的主要建筑,成为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祈福之地。
天妃_天妃宫 -历史沿革
天妃宫
天妃宫建于明永乐五年,即1407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请朝廷,明成祖赐建“龙江天妃宫”,并亲自撰写为天妃歌功颂德的天妃宫碑碑文。
郑和将海神天妃作为他的精神支柱,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之前及归航之后,都要专程前往龙江天妃宫祭祀妈祖。龙江天妃宫绘有郑和下西洋的大型壁画。
天妃宫构建之初,为当时妈祖庙中规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建筑群。1937年,天妃宫全部毁灭于侵华日军的炮火,仅明永乐年间所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悄然独存。天妃宫碑碑座及碑额雕刻精美、书法秀丽,是国内现存最大的郑和下西洋石刻,也是现存妈祖碑刻中的极品,是全世界范围内妈祖文化最高规格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书法艺术价值。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从2004年7月份开始进行天妃宫修建工程,2005年4月底竣工。现在的整个天妃宫景区占地约1.7万平方米,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风格,主要由东西两轴线建筑院落组成,西轴线为两进院落形式,主要设有天妃宫大殿、玉皇阁及两侧配殿。东轴线为单进院落,主要设有观音殿和两侧配殿。
天妃_天妃宫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天妃宫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是明永乐十四年(1416)郑和第四次远航西洋归来后,为纪念船队多次在海途中遭遇险风恶浪受到湄洲妈祖庇护,在南京下关狮子山下的“天妃宫”中遵敕命树立的御制碑,俗称天妃宫碑。为南京市现存古代名碑之一,原立于天妃宫中,存世至今600年,因历尽风雨沧桑,磨损甚多,1997年初迁移于静海寺内,供人瞻仰。碑身为青石材,通高5.9米,由碑额、碑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