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苦草,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属水鳖科苦草属。
苦草_刺苦草 -简介
种中文名:刺苦草
种拉丁名:VallisneriaspinulosaYan
科中文名:水鳖科
科拉丁名:Hydrocharitaceae
属中文名:苦草属
属拉丁名:Vallisneria
国内分布:江苏、湖北、湖南等省。
命名来源:[暨南理医学报2:161.1982]
中国植物志:8:179
苦草_刺苦草 -概述
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属水鳖科苦草属,是典型的沉水草本植物。刺苦草以根状块茎供食,其根状块茎俗称“土虾子”、“水洋参”。块茎营养丰富,据检测,每100g鲜品中含淀粉25・91g、粗脂肪1・75g、还原糖1・07g、Mg94・3mg、Ca26・4mg、Fe10・8mg、Zn8・53mg。块茎以炒食为主,肉质脆嫩,味甘爽口。望江县武昌湖生长的刺苦草块茎纯天然、无公害、味道鲜美,为望江的特色菜肴。刺苦草也可进行人工栽培,1次播种,多年收获。
苦草_刺苦草 -特征特性
刺苦草主要分布于湖泊、水库、塘堰中,通常生长于水深0・5-2m的水域。刺苦草无直立茎,具横走的匍匐茎。匍匐茎顶芽向上生长分蘖成新株,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叶基生,叶片窄,呈长带状,长0.5~1.5m,宽5~10mm,叶片的长度与水深浅有关,水越深,则叶片越长。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具卵形佛焰苞,其内有多个极小的雄花。每个雄花具萼片3枚,无花瓣,雄蕊1~3枚。雄花成熟后,苞鞘顶部破裂,花粉浮于水面,水媒传份。雌花单生,生于管状的佛焰苞内,苞具长柄,将花伸到水面。每个雌花具萼片3枚,花瓣3片,每片分2裂,雌蕊1枚。受精后,花柄卷曲成螺旋状,缩回水中孕育果实。果长圆柱形或3棱形,果有小刺。种子多数,种子上具5翅。
刺苦草在水温10℃以上时块茎开始萌芽生长,6~7月份进入分蘖生长高峰,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逐渐形成块茎。
刺苦草块茎短棒状,个体大小不一,个体小的一般不食用。食用的块茎长3~6cm,直径4~6cm,单个重1~2g,具1个顶芽和2~4个侧芽。块茎肉白色,皮由黄白色逐渐变为棕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