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Huaqiao University)是由“中侨委”于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办的中央部属高校,校总部坐落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外专千人计划”、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卓越计划”、是福建省继厦门大学之后第二所设有研究生院并具有教授、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府,是“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4所扩大高校、福建省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7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以及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截至2013年6月,华侨大学在泉州(校总部)、厦门两地设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6万平方米,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有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有博士生、硕士生4929名,本科生23095名,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4550名,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
泉州华侨大学_泉州华侨大学 -学校简介
泉州华侨大学华侨大学是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国家于1960年创办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中国政府重点建设大学和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是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华侨大学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学校设立董事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领导人廖承志、叶飞亲自担任首任、次任校长,现任校长为博士生导师丘进教授。学校董事会由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归侨等各界知名人士、专家、领导组成,庄希泉、胡平、陈明义、宋德福等先后任董事长。
华侨大学有教职员工2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129人,正副教授457人,具有博士学位255人。博士生导师4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列入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
华侨大学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市设有校区,校园总面积22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各类研究机构6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
近半个世纪以来,华侨大学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9.9万人,其中境外学生4万余人。目前各类在校生2.8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3600余人,是全国华侨学生最多的大学。学校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一校两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特色,“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和“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精神,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其中学生男篮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已举行的十届赛事中六次获得总冠军。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工学院,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
华侨大学现有20个学院,9个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6个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2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农、教育10大门类。
学科简介
华侨大学贯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思路,发挥以工科为主、工结合的多学科跨学科群体优势,立足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使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科取得较好的学术成就和标志性成果。学校坚持和强化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特色、工程学科优势,结合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华侨大学现有22个学院,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1个二级学科个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9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涉及理、工、经、管、法、文、哲、史、农、教育10大门类,形成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造就一支品德高尚、学术造诣精深、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团结奋进的学术创新团队,遴选并聘任71名博士生导师,288名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列入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双聘院士3人,构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创新平台,推进“福建省机械工程与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数量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脆性材料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在学科建设上,现有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生物化工、结构工程物理、电子学、企业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海外华文教育、建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福建省、国侨办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旅游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工学院,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
泉州华侨大学_泉州华侨大学 -办学历史
泉州华侨大学一角华侨大学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是一所为方便华侨青年回国升学而设的大学。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领导,首任校长由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兼任。学制5年(医学系医疗专业为6年)。1963年华侨集资兴建陈嘉庚纪念堂,1983年落成。纪念堂矗立在校园中心,成为学校的主建筑。1960年,华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招收学生,1961年秋,增设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和化学系化学专业,借集美华侨补习学校上课。校舍陆续建成后,迁回泉州。1962年,增设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物理系物理专业、热带作物系热带作物栽培专业。1963~1965年,先后增设医学系医疗专业、土木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及农田水利专业、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和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外语系印尼语专业、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至1965年秋,连同设在北京的艺术系,全校共有11个系15个专业,在校学生2300多人,教师480多人,干部职工340多人。至1966年夏,该校共毕业两届学生228人。
华侨大学90%以上的学生来自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印尼华侨青年为多数。华侨学生热爱祖国,学习勤奋,外语基础较好,文体活动开展活跃。1966年,华侨大学已建成校舍9万平方米,购置图书30多万册,期刊1.4万多册,其中外文书刊2万多册,建成理、工、医、农等几十个实验室及外语视听教室,还设有印刷厂、自来水厂、小学、幼儿园及其他福利设施。“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1969年底,被迫停办,多数教师、干部下放劳动,图书、仪器设备被分给其他单位,校舍分配给福建医科大学使用,校产、家具损失殆尽。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侨务办公室报告,决定复办华侨大学,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学制4年,以招收海外华侨以及港、澳、台青年学生为主,同时招收部分国内侨属子女。复办后的华侨大学,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和物理等7个系。并开办专修班和夜大学。复办不久,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领导下学校开始筹备设立华侨大学董事会,1980年元月,华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一次会议。1980年开始,华侨大学对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采取单独命题,提前考试和录取的办法。华侨大学是国家学位委员会授权可以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首批高等学校之一。
1983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大学。1983年后,增设建筑系、中国文化系、外语系、旅游系和艺术系等。1984年9月,经国务院侨办批准,华侨大学正式成立了工商管理系,这是中国高校中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科系。1996年7月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准许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当时国内仅有14所高校通过此评估,学校同时成为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2002年11月,国务院侨办与厦门市政府签订共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协议。2004年1月3日,厦门校区一期568亩土地铁丝网围栏开工。2004年11月7日,占地面积2000亩的厦门校区工程正式动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郑年锦图书馆、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等三项工程举行了奠基典礼。2006年10月,厦门校区一期主体建设工程宣告竣工,并于10月16日举办正式启用仪式和校区开学典礼。
泉州华侨大学_泉州华侨大学 -文化传统
泉州华侨大学学校标识
校徽
华侨大学新校徽为红色圆形徽章图形,以“为世界培育优秀人才,向全球传播中华文化”为立意,彰显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大学,将秉承“为侨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全心全意培育华胄子孙和世界各国人才,责无旁贷地向全球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该标识中心图案取材于中文繁体“华”字意象,构成球状经纬线,演绎成一个旋转的地球,寓意华侨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方针和在变化的世界中谋发展的信念;典雅大方的中国红,是吉祥与活力的象征,作为校徽主色调,象征华侨大学将以无与伦比的信心和热情,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涵养于莘莘学子心中,传播到五洲百国之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心图案与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份以简洁的构图形式构成完整的校徽图案。
整个标识既内蕴中国传统艺术虚实相生的特质,又深具当代文化审美简洁大气的优点,图样清新,寓意鲜明,亲和力强,识别性好。
校训
“会通中外”:侧重于强调某种治学方法,倡导做学问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融会中外文化而贯通之;
“并育德才”:侧重于阐明办学方针,意指育人必须以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为原则。
校歌
《一方沃土》
乔羽词谷建芬曲
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引一道清泉,灌溉我们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
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引一道清泉,灌溉我们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
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
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
品牌活动
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于1992年就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2000年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团委组织学生参与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有关“挑战杯”竞赛的详细情况请访问学校团委网站。学校每年都举办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依托信息学院举办电脑大赛、依托商学院举办商务谈判竞赛、依托土木学院举办结构设计竞赛等专业技能大赛。
青年志愿者活动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01年成立,协会隶属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的领导下。
建有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服务的华大学生青年科技服务中心、为校外来宾介绍校园校情的“青春使者”志愿导游队、毕业生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的宣传组织等。
华大青年报
《华大青年报》创刊于1993年4月15日,出版周期为一个月。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于2005年6月18号莅临华侨大学参观,热情洋溢地为本报题词:“华大青年,服务青年”。
主题团日活动竞赛
主题团日活动是指团支部要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同学综合素质、服务他人与社会为原则,围绕特定的主题,自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团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团组织,其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团的先进性和先锋性的体现,而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就是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方式。校团委每年都将通过立项招标制度,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组织实施三方面规划比较好的一些主题团日活动予以一定的资金资助。
CUBA
篮球是华侨大学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校创办初期,以境外生为主的男子篮球代表队在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1978年复校以来,华大更加重视男篮高水平队建设,曾多次代表福建省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华大男篮征战CUBA的战绩可谓辉煌,校男子篮球队勇夺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三和第十五届冠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和第四届,第十四届亚军,实现“四连冠”,成就“八冠王”。2008年7月,在菲律宾,校男篮还摘取了亚洲大学生篮球锦标赛的桂冠,给了当地华人、华侨以极大的鼓舞。2013年6月13日第15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北京大学和华侨大学之间展开。经过一番激战,华侨大学加时赛以79比74击败北京大学,夺得CUBA第8个总冠军。
泉州华侨大学_泉州华侨大学 -主要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
贾益民校长
1956年10月生,山东惠民县人,汉族,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及泰国吞武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华侨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侨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侨务公共外交研究所所长;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荣获泰王国国王颁授“一等泰皇冠勋章”。
关一凡党委书记、副校长
主持学校党委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联系经济与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数量经济研究院。
副校长
历任校长一览表
姓 名任 职 时 间职务廖承志1960.10-1983.06校长韦悫1964.04-1970.01副校长、代校长叶飞1983.10-1988.081988.08-1999.04校长
名誉校长陈觉万1988.08-1993.08校长庄善裕1993.08-1999.12校长吴承业1999.12-2008.12校长丘进2008.12-校长
校董事会
1978年,华侨大学复办不久,即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领导下筹备设立华侨大学董事会,1980年元月,华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一次会议。董事会的宗旨是“为把华侨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之适应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需要,协助政府办好华侨大学,对华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对学校重大事务起决策和审议的作用”。第一届董事会由海内外热心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组成,共45名。董事长由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担任。1983年,召开华侨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董事会成员增至65名。
第二届董事会任期从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1986年7月至1988年10月由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胡平担任董事长,1988年10月至1992年10月由全国侨联副主席黄长溪接任董事长。1986年11月董事会设立了华侨大学基金会,并在香港设立办事处。
第三届董事会任期从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担任董事长。1994年1月,董事会在香港注册成立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进一步激发了董事捐资兴学的热情。
第四届董事会任期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担任董事长。
第五届董事会于2002年12月成立,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担任董事长。第五届董事会现有董事102名,其中海外董事84名,来自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缅甸、日本、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香港、澳门等15个国家和地区。
董事会成立近30年来,广泛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在扩大学校海外影响、开拓海外生源、奖励或资助优秀学生、资助教师海外学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开展海外华文教育以及教学生活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华侨大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五十周年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2010年11月1日,华侨大学将迎来五十周年华诞。在此,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华侨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董、校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弦歌不辍,薪火相传。1960年,华侨大学创立于著名侨乡――福建泉州,由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领导。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83年,中央决定华侨大学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华侨大学。2002年,为进一步发挥华侨大学在侨务工作、国际友好和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决定建设华侨大学厦门校区。2006年,厦门校区正式启用。目前华侨大学一校两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牢记国家和民族之殷殷重托,遵循“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之办学宗旨,秉承“会通中外,并育德才”之办学理念,励精图治,孜孜求索,实现了跨越式的科学发展。目前,华侨大学在校各类学生2.8万人,其中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3600余人,成为一所国际化色彩浓郁的综合性大学。
承五秩积淀,谱盛世华章。五十年校庆既是华侨大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校承前启后、再铸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总结办学经验,宣介办学成就,振奋师生精神,扩大社会影响,为将华侨大学建设成为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续写新的壮丽篇章。
岁月流转,光阴荏苒。春秋五十载,弹指一挥间,却饱浸着一代又一代华侨大学建设者的辛劳和汗水,承载着十余万校友的光荣与梦想。华侨大学五十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庆典活动将于2010年11月6-7日举行。我们至诚相邀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华侨华人、校董、校友同聚华园,举觞欢庆,共襄盛典。百场学术盛典庆建校50周年。华大从2月起至11月举办百场国际性、全国性等各种级别的重要学术及报告会议,其中包括有50多位院士参加的中国科学院技术与信息科学部院士常委扩大会议,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光临的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年会,WTO总干事拉米先生参加的第八届中国WTO研究会年会及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营销高峰论坛等。同时,还将开展“奥运健将与华大”、环境绿化与园林植物展和各类以校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华侨大学第二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以及十多项侨捐工程项目奠基落成等活动也将在校庆期间举办。
泉州华侨大学_泉州华侨大学 -校区建设
泉州华侨大学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以社科类专业为主,兼有理工科专业。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文教区,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兼有艺术类,社科类专业。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设有对外汉语专业和预科班。
厦门校区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东南部,总体规划以“生态型、景观型现代化高等学校校园”为目标,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结合基地水资源及景观的特点,引申出“水与陆”的概念。隐喻祖国大陆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地理格局。在环形的水域上,架设五座桥梁,引导五条放射性大道通贯整个校园,形成“水陆双环抱,五桥通五洲”的总体意象。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总规划用地132公顷(1980亩),分三期建设。学校本着合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环境质量,规划了“三大功能带区”,即:校园南面沿集美大道一侧布置的教学区,校园中部由服务与居住为主组成的生活区,校园北端由体育活动及球类场地为主组成的运动区,运动场地与居住生活区成双环抱结构。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绿化景观是生态科学理念与人文相融合的体系。基地内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北部小山包上的原生态树林,3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水塘沟渠,总体规划将这些生态节点和生态板块以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构成整个校园的绿化景观平台。北部保留山林的特色,南部强调湿地的景观。尊重生态和物种的多样性。丰富的绿色植被覆盖全区。同时结合亚热带滨海城市的地域性,通过植物品种体现华侨大学面向东南亚、面向港澳台的特点。
厦门校区建有包括原全国侨联副主席、著名侨领王源兴女儿王石筠伉俪、王穗英伉俪共同捐资六百万元人民币资助建设的“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华大董事会董事兼副秘书长陈捷中伉俪捐赠三百多万港元、襄助兴建的“陈捷中蔡蝴蝶行政大楼”、华大董事会董事颜金炜伉俪捐赠三百多万港元、襄助兴建的“颜金炜陈秀吉行政大楼”以及华大董事会董事李碧葱女士、董事柯伯诚儿子柯少奇、柯少杰各捐赠一百万元人民币,襄建的三栋学生宿舍大楼等由旅居海外的华大校友、校董和知名侨领资助兴建的华大厦门校区侨捐工程。
综合行政楼群:综合行政楼群由A、B、C、D、E、F、G、七个区组成,贯穿这7个区的是一条长683米的长廊,这是一条全亚洲最长的教学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