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明堂经》 《黄帝明堂经》-书名由来,《黄帝明堂经》-著作

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的针灸专著。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中国针灸发展史上第一部腧穴经典,它的腧穴主治是现存文献可考的最早腧穴主治形式,对后世腧穴主治的总结起着奠基性作用,一直代代相承地影响着后世腧穴主治的总结,在当今腧穴主治标准化研究工作中同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帝明堂经》辑复本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的针灸专著。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经》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中国针灸发展史上第一部腧穴经典,它的腧穴主治是现存文献可考的最早腧穴主治形式,对后世腧穴主治的总结起着奠基性作用,一直代代相承地影响着后世腧穴主治的总结,在当今腧穴主治标准化研究工作中同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明堂人形图_《黄帝明堂经》 -书名由来

《黄帝明堂经》在历史上又被称作“明堂”、“明堂经”。追溯古代历史,最早“明堂”二字曾是指黄帝时代的一种建筑,是黄帝测天象、观四方和举行重大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后来,将腧穴书普遍冠以“明堂”二字,最关键的原因是古人运用了中医最常见的“取类比象”的方法。在针灸腧穴理论上,将腧穴分属十二经,每经各有五输,皆自下而上依次流注,与“明堂”建筑有十二宫,而帝王每月居一室,依次轮流居住的特点相合。并且在针灸治疗上取五输穴的原则也与时令有关,这也符合“明堂”的特点。自《黄帝明堂经》用“明堂”二字命名起,与月令相关“明堂”渐渐成为针灸腧穴书的代称,以致“明堂”成为针灸腧穴的代名词。

《黄帝明堂经》 《黄帝明堂经》-书名由来,《黄帝明堂经》-著作

明堂人形图_《黄帝明堂经》 -著作源流


敦煌出土《黄帝明堂经》残页1在中国,《黄帝明堂经》原书最晚在宋代就已经佚失,但其内容却被后世文献代代相承地辑录和保存下来。
最早引录《明堂经》一书的是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但由于《甲乙经》是一部类书,因而没有按《明堂经》原型抄录;唐代政府曾两次下令重修《明堂经》:一为甄权撰修之《明堂图》,一为杨上善奉敕撰注之《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另有杨玄操注本《黄帝明堂经》。其中,值得重视的是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保留了较多《黄帝明堂经》的原始内容,遗憾的是现仅残存序文和卷一部分,藏于日本仁和寺中。但令人欣慰的是,即便这本书现不全,其内容已经被日本的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辑录,因此现存的《医心方》是研究《黄帝明堂经》内容的珍贵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敦煌出土的古代医学卷子中,有三片针灸腧穴文献残页,经日本小曾户洋先生考证,确认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古传本。
另外,根据《针灸甲乙经》、《医心方》等文献中保存下来的《明堂经》内容,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研究员通过细致考证、校勘研究,并结合王雪苔提供的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于一九八八年将《明堂经》一书辑复,书名为《黄帝明堂经辑校》。

明堂人形图_《黄帝明堂经》 -学术成就


敦煌出土《黄帝明堂经》残页2《黄帝明堂经》约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延平年间(公元前138年~公元106年),堪称我国第一部腧穴学专著。先秦两汉时期,在针灸未形成独立的专科之前,大量的针灸治疗内容散见于“医经”、“经方”类医书中。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关医药的著作就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共四百九十卷。《黄帝明堂经》是对汉以前散在医书中的针灸腧穴文献的一次全面总结,它博采汉代及汉以前包括《内经》在内的医书中的大量针灸文献,对腧穴的名称、部位、主治病症及刺灸法诸方面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统一工作。它的出现标志着继《内经》以后针灸学科一个质的飞跃,针灸专著从无到有,腧穴数量猛增。在中国,宋以前的针灸教学及临床取穴几乎均以此书为准绳,因此《黄帝明堂经》相当于我国早期针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事实标准,对于后世针灸腧穴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明堂人形图_《黄帝明堂经》 -内容构成


敦煌出土《黄帝明堂经》残页3全文以腧穴为纲,以各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为目,对诸多古代早期针灸文献进行了编集,性质相当于《神农本草经》。另一方面,因为《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主要来自汉以前的针灸经验方,尤其是很多单穴方的治疗经验,并且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始文献中的病症信息,所以主治内容常表现为一组组有内在联系的症候群,有些甚至还保留了针灸方的原貌。所以,从其总结方式和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很多主治内容又有近似《伤寒论》条文的特点。例如下文经渠穴的主治内容,文中划线部分就是一个典型的针灸方,其中的3个症状间也有明显的关联性:经渠:主寒热,胸背急痛,喉中鸣,咳,上气,喘,掌中热,数欠,汗出。胸中膨膨然,甚则交两手而瞀,暴瘅内逆,刺经渠及天府,此谓之大俞。臂内廉痛,喘逆,心痛欲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210103/10154.html

更多阅读

《黄帝阴符经》讲解全文版 作者:任法融

《阴符经》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是道学中一部重要典范。此书作者不详,伪托为轩辕黄帝所作,故名《黄帝阴符经》,历代名家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朝大儒朱熹对此均颇有深研集注。有将此书列入兵家类,也有列入道家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 黄帝内经

精读背景介绍 【byb.cnXJ】《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可以说,如果想涉足中医、养生这个行业,不读原文的《黄帝内经》,就等于盲人摸象,抓不住纲领和重点。别有病网站建站三年多了,转载了多人解读的《黄帝内经》,有文字的,有音频的,有视频

《素问》和《灵枢》并非《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原创]《素问》和《灵枢》并非《黄帝内经》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罗鸿声《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云:“《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

声明:《《黄帝明堂经》 《黄帝明堂经》-书名由来,《黄帝明堂经》-著作》为网友一一风荷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