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在1994年,他47岁的那一年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我,“理财巴士”自媒体的创始人,网名大巴,在2015年,我35岁的这一年也同样实现了财务自由。要知道,在2005年我还是月光一族,经过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财务自由。
每当我跟朋友说,我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惊叹道:啊,那你已经是富豪了,也要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成为富豪才行啊!
这就是人们常见的误区,他们会认为“财务自由=超级富豪”,就好像他们同时也会认为“理财=投资”一样。所以,每当我跟别人说,我正在从事理财教育工作,在教大家如何理财的时候,总是会有人让我推荐几只股票或是基金,把我跟那些股评家和经济学家划上等号。
那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如何定义呢?在百度百科上是这么样描述的:财务自由是指你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
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财务自由跟金钱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关系,它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等式:
被动收入≥日常开支
日常开支应该不用解释了,那什么是被动收入呢?比方说,你有一套住房用于出租,每个月收到的租金就是被动收入;或是你买了一些基金或是理财产品,每年都会收到的分红,这些同样也是被动收入。简单理解就是:只要不是你通过主动劳动赚到的钱,都可以算作是被动收入。也就是说,你只要让这个等式成立了,那么你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张三生活在消费水平较低的三四线城市里,因为是单身,所以他每月开支不到3000元,一年开支也不到4万元。这时候,他接受了一笔100万的遗产,同时,他将这笔遗产购买了一款年收益5%的理财产品,这样,他每年都能收到5万元的收益,已经远远高过他的年开支了,于是他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个例子可能不够真实,我再举一个实际的案例:广州2014年的平均月薪是6911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以后,仅剩5700元左右。如果是夫妻两个人都能拿到平均月薪,那就是5700×2=11400元,我相信还有很多家庭的收入是达不到11400元的。如果他们拿出每月收入的80%用于生活开支,那么家庭年开支就是11400×12×80%11万元。
接下来再反向推算,如果这个家庭拥有110万元的投资资产,年收益率能够达到10%,那么就实现财务自由了。如果收益率达不到这么高,只能做到6%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只要拥有183万的投资资产也同样实现了财务自由。
也许有人会说:“才183万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很多人一套房产就超过200万了!”这就对了,很多人的200万在睡大觉,他们是拥有价值200万的自住房产,不能产生现金流;而我的每一分钱都在源源不断的帮我赚钱,这就是我能够更早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因。
总的来说,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也不是太容易,因为它需要一定规模的可投资资产以及合理的收益率,但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家庭开支。
要知道,很多身家超过200万的人,家庭年开支肯定是会超过11万的,这也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因,因为拥有的越多,欲望就越大,离财务自由就渐行渐远了。
另外,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就意味着退休不干活了吗?要知道,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 清崎正是在实现财务自由以后,才写出了《富爸爸穷爸爸》这本畅销书,最终让他进入了真正的富豪行列。所以,财务自由也并不意味着终结,这可能正是富豪之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