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 人格障碍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导致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有人统计1929~1977年间12篇双生子犯罪问题的研究,在共339例同卵双生子中,共犯罪率为55%;426例双卵双生子共犯罪率为17%。提示生物遗传因素在罪犯(其中一部分系人格障碍患者)违法行为的作用。内倾或外倾性格可能与遗传有关,同卵双生儿的一致率较高。

  有关寄养子的研究报道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从小寄养出去,成年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也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有人研究发现罪犯中染色体畸形呈XYY核型者的比例超过普通人群,这种染色体畸形与异常攻击行为及反社会性人格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脑电图检查发现半数受检者常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故有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大脑皮层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感染、中毒、孕期及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出生时或婴幼儿时的脑损伤和传染病,病毒感染等可能是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原因。人格障碍者到中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可能是大脑皮层成熟程度增加的结果,这与临床观察相一致。人类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改变有关,但关于人格障碍的生化研究缺乏一致的结论。

  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求医,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非常“无奈”地到医院就诊。医生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具有相当困难,但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之中。如攻击性强的人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出现攻击行为,羞涩忸怩的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怕羞。找到激发异常行为的场合或因素对于处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

  (1)咨询

  解惑咨询(problem-solvingcounselling)可能有助于患者应付那些导致异常行为或痛苦情感的应激情景。将当前的困扰与过去的经历相结合的咨询,应选择性地的应用于人格障碍。这种方法最有可能帮助那些缺乏自信,有人际交往障碍或不能确定生活目标的年轻人。重要的是极力启发他们通过省视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解惑咨询通常较非指导疗法更有助于改善人格障碍,特别是对边缘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者。

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 人格障碍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常对人格障碍者有帮助,对某些人格障碍者经过数月心理支持治疗,即可取得一定的有效进展。而对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支持治疗可能需要数年之久。支持可由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或监督官员进行。对于最初不愿接受治疗的反社会行为者,监管程序可能是有用的外来控制。

  (3)动力性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性治疗与其他形式的精神动力性治疗在侧重点上略有差异。针对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更具有指导性,很少强调对既往事件的重建,而更注重如何与人交往,应付外在困难和处理个人内在感受的方式。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对于澄清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至关重要。

  (4)认知治疗

  治疗师集中于思维和信念模式,它是人格障碍的特征也是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他们试图以常规的认知治疗技术改变人格障碍者的认知。尽管有人认为这一治疗方法疗效甚好但还不曾有对照试验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认知分析治疗是将认知治疗和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技术结合起来。有人将这一治疗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然而还未经临床试验确定其价值。

看过“人格障碍如何进行心理治疗”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7858071/854006301.html

更多阅读

九型人格 (豆瓣) 九型人格课程

首页 排行榜分类浏览作者书评购书单九型人格副标题: 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诀作者: (美)里索 / (美)赫德森译者: 徐晶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年: 2010-2页数:

焦虑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佛教中有出世与人世之说,所谓出世即指远离人世,戒断人伦常情,方可修得正果;而人世则指普渡众生。古往今来,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遁人了空门,成为心如枯木死灰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

回避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回避性人格夸大

如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

九型人格使用方法--认识自我并影响他人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使用方法--认识自我并影响他人品牌:名家论坛主讲:中原 构成:7盘DVD 出版: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性格决定命运! 管理者的性格决定团队的方向和事业的成败!掌握性格领导力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法门!《九型人格心理学》美国目前最热门叫座

声明:《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 人格障碍如何进行心理治疗》为网友铁板功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