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良,但不缺锋芒
再善良的人,总有其底线,底线被触碰的时候,也不妨稍露锋芒。
(一)
北宋。开封。
皇宫深殿,天子门前。
大好人宋仁宗问:范卿,听说小人才会“党而不群”,难道君子也会结党营私?
名臣范仲淹一想不对劲,可能是最近自己扶起来的改革派太多,引起皇上怀疑了。但不怕,皇上出名是好人,为了改革一定能宽容。
爱华配图
于是他脑子一热,马上说:君子结党,是团结力量,为了天下苍生福泽,这是好事。
不久之后,欧阳修更是写了一篇宏文《朋党论》,在全天下宣扬君子结党的好处,为改革派张目。
因此,当欧阳修被罢职时,他几乎回不过神来:皇上怎么可能因为我的一篇文章发怒?他可是好得没谱的皇上啊!
(二)
是的,宋仁宗是历史上少数脾气好得没谱的皇帝。他能得到“仁”这个评价,说明他是符合史官们对明君的期待的。
他好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这样:在某个春日里他外出游玩,回宫之后急急忙忙说:“快拿水来,我渴死了!”
旁边的人说:“皇上既然渴,为什么不在外面的时候就喝了呢,还要忍着回来喝?”
仁宗说:“我看过好几次了,也不见镣子(负责茶水的人)。如果我当场就问,他肯定就获罪了。我还不如忍着回来再喝。”
这真是仁到骨子里了。
苏辙入仕之前,道听途说了一些皇帝的谣言,于是在考试文章《御试制科策》里大加鞭挞,直斥仁宗“心荒气乱,邪僻而无所主。赏罚失次,万事无纪,以至于天下大乱。”
书生意气,幸好遇上的是仁宗。皇帝并没有贬谪他,反而说:“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谓我何?”
“食得咸鱼抵得渴”,既然叫人家大胆说话,也就只能认了,苏辙最终反而被录取了。
(三)
当这种千古难得一见的仁慈皇帝竟然会发怒,范仲淹、欧阳修这些臣子可能一时措手不及,等明白的时候,后果已然很严重。
无他,善良的人不是懦弱。当底线被触及,善良的人也会奋起反抗。
仁宗虽然认同改革,但他看到范仲淹他们隐然形成了一个改革派小团伙,心里还是不舒服的,因为这有可能成为朝廷的另外一个威胁。要知道宋太祖曾经下诏,所有中举学子不得称呼主考官为恩师,也不得自称为门生,就是为了防止结党。
尾大不掉,这是让每个皇帝都会敏感的话题。
祖宗家法,始终镌刻在仁宗心里,这是他的底线。
(四)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