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按体温计测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按持续时间,热程在两周以内,为短期发热;热程持续两周以上,为长期发热。
(二)中医辩证分类
中医一般将发热分为四种,即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发热;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初期伴发发热,如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丹痧、水痘等。其中以外感发热为常见,体弱幼儿易患。
(三)症状表现
(1)外感发热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者,发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苔薄黄,指纹红紫。
(2)肺胃实热 高热,面赤,烦躁,气促,不思饮食,口渴喜饮,便秘溺黄,舌红苔燥,指纹深紫。
(3)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形体瘦削,食欲减退,心烦少寐,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四)经络疗理
1.主处方
开天门、推坎官、推攒竹、揉太阳、运耳后高骨、清肺经、清天河水。
2.加减处方
(1)风热者: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合谷。
(2)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
(3)咳嗽者:加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
(4)痰多者:加揉丰隆;鼻塞者,加黄蜂入洞。
(5)咽痛者:加掐揉少商、拿合谷、清板门。
(6)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者:加揉中脘、分腹阴阳、运板门、推天柱骨。
(7)夜寐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五)预防与调摄
1.居室清洁卫生,和暖通风。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2.感冒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可用贯众3—6g,板蓝根、野菊花各l0g,煎水口服,连用3—5日;或以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3—5ml,加水1一2倍,置容器内,加热熏蒸房间,每曰工次或隔日工次,以预防感冒。
3.患病期间,多饮开水,给予易消化食物。仔细观察患儿体温`神志,防止发生惊厥。
4.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5.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
6.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7.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订带量食谱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营养标准。少吃肥腻、甜食品。要保证早点有牛奶、午点有梨水。
8。在感冒流行期间,可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