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饮酒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饮用和喷洒雄黄酒就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民俗。谚语道:“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因为古时的人们迷信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是毒气最重的一天,所以,在这天,人们会将采来的蒲草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泡白酒加以饮用,认为这有驱蛇辟邪之效。
而对于年龄太小、不适合喝酒的孩子,大人就将少量雄黄酒涂抹到孩子的脸颊、耳鼻等部位,用以消灾祛病。但现代科学证明,喝雄黄酒对身体有害,所以不喝为好。
6、踏青
在黑龙江地区过端午节,一般都是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
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7、挂纸葫芦
早晨,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葫芦,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另外,家里还可以挂上用五彩线和布条做的辣椒、簸箕、扫帚等,这些东西都是寓意吉祥,赶走五毒,扫除瘟疫的意思。
民间挂纸葫芦还有一段故事来历:据说唐朝起义军首领黄巢曾得到一位老太太的帮助。黄巢临走时对老太太说:“日后兵荒马乱时,你就做个五彩纸葫芦挂在门上,我就能搭救你。”后来恰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黄巢率大军攻进长安,老太太和她的邻居挂上了彩纸葫芦,都得到了起义军的保护,这段传奇一直流传至今。
8、系五彩绳
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9、插艾蒿
相传西周时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在门户上插挂艾叶(也称人文艾蒿)和菖蒲,意为攘毒气、避邪气。此习俗历代相传,至今本溪地区的人们仍沿习这一习俗。
五月初五日,居住在本溪的汉、满、回、朝鲜族等民族,都在清晨太阳未出时,家家房檐遍插艾蒿,门楣插桃树枝,枝上系以黄布缝制的小猴子和青麻捆扎的小扫帚。儿童的手腕、脚腕和颈上都结双五色线。男男女女多早起,结伴去山野、河边,趟露水,用长流水洗脸,拔艾蒿盘顶头上,俗谓免灾祛病。
习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