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如果不遵守以上规则,变换后的意思就会完全相反。如:将“今天天气很热。”变为“今天天气很热?”,将句号变为问号,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即否定“今天天气很热”。
而讨论问句则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其问号用法属“另类”用法。如“女乒包揽金银铜?”既不能看作是对“女乒包揽金银铜。”(句号保留)的否定,也不能看作是向别人提出问题需要别人回答,更不能看作是对“女乒包揽金银铜?”(问号保留)这一问题的全然无知。它介乎“有疑”与“无疑”之间,形式上似“有疑”(提出问题),本质上似“无疑”(暗含着对所提问题的肯定性回答)。它不是因“有疑”而提出疑难问题让别人回答,不同于一般问句;也不是完全“无疑”而提出问题后自问自答,不同于设问句;更不是完全“无疑”而用问句强调自己的意思,不同于反问句。它仅仅是将某种看法或观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用讨论问句(“主谓短语+?”)作标题,暗示正文或话题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讨论结束,会得出讨论问句标题去掉问号后的肯定性结论,如“女乒包揽金银铜”。
或许以上分析还带有笔者的主观臆断,那么,下面再用两个相关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标题:减税时代来临?(2008年8月29日CCTV-新闻“新闻1+1”)
嘉宾讨论内容概括:中国现在个税税收增长迅猛,国库充实,国力雄厚,不减少个税会导致国富民不强,有诸多负面影响,故应减少个税。(结论为“减税时代来临?”这一讨论问句标题去掉问号后的肯定性结论,即“减税时代来临”。)
而2008年8月30日腾讯网在报道这一讨论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标题:专家称中国当前经济状况是个税减税最好时期
正文:实录2008年8月29日CCTV-新闻“新闻1+1”播出的《减税时代来临?》
两相比较发现:完全相同的讨论内容,CCTV-新闻“新闻1+1”用“减税时代来临?”这一主谓短语带问号(讨论问句)的标题来概括内容,腾讯网用“专家称中国当前经济状况是个税减税最好时期”这一主谓短语不带问号(陈述句)的标题来概括内容,可见,两个标题表达的实质内容相同,只不过央视的标题表达简练含蓄些,而腾讯的标题表达详细直白些。总之,主谓短语带问号(讨论问句)的标题是主谓短语不带问号(陈述句)的标题的含蓄表达,即去掉问号后的肯定性表达。
还需注意,问号的这种“另类”用法与问号常见的另外两种用法不同。
1. 问号的“另类”用法不同于“疑问代词+动词+问号”的用法。“疑问代词+动词+问号”的用法,问号可要可不要,如“如何搞好学习?”与“如何搞好学习”表达的意思没有差别(因为疑问代词有疑问语气),且去掉问号与否原句都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与看法(因为它不是由主谓短语构成);而讨论问句的问号用法,有问号与无问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如“女乒包揽金银铜?”虽不是对“女乒包揽金银铜”的全盘否定(注意:上面谈及的“今天天气很热?”是对“今天天气很热”的全盘否定),但也不完全等同于“女乒包揽金银铜”,因为去掉问号,原句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与看法(因为它由主谓短语构成),保留问号则不能直接表达观点与看法,或者说,去掉问号,原句能直接明确地表达观点与看法,保留问号则使观点看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不武断。
2. 问号的“另类”用法不同于“主语+是否+谓语+问号”的正反问句用法。“主语+是否+谓语+问号”的这种用法常作标题,这种正反问句标题引起的讨论,其结论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如:以“减税时代是否来临?”为标题,展开讨论后可以得出“减税时代已经来临”的结论,也可以得出“减税时代没有来临”的结论。“减税时代是否来临?”是一个完全中性的标题,不带有任何暗示性;而“减税时代来临?”是一个带有暗示性的标题,委婉含蓄地暗示着讨论的观点,即标题去掉问号后的肯定性回答:“减税时代来临”。这就是它“另类”的语用效果。
总之,问号的这种用法是一种“另类”用法。不仅最新《标点符号用法》未涉及,而且一般《现代汉语》著作也未涉及。这种用法近几年才兴起,但却十分流行,文字媒体中几乎随处可见。如前几年CCTV-4“海峡两岸”栏目,荧屏文字显示所讨论的问题,几乎全用这种用法提出。电子媒体及纸质媒体,这种用例随处可见。如:
电子媒体用例(见2008年8月19日中华网,亦见其他网络媒体):
穆沙拉夫辞职可能流亡海外(新闻标题)
流亡海外?(小标题)
总统受限?(小标题)
内外调整?(小标题)
这几个小标题都用讨论问句提出问题,引起讨论,并含蓄委婉地暗示了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即认为巴基斯坦现任总统穆沙拉夫可能会被迫流亡海外,巴基斯坦未来总统的权利可能会受到限制,巴基斯坦的内外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
纸质媒体用例(见《教师博览》2009年第5期刊载的两篇文章):
推进教改必须先更改教育方针(文章标题)
更改方针?(小标题)
讨论情况:目前官方认定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这样的表述,许多与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联合多家机构于2009年2月21日共同举办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研讨会。笔者注)专家认为它与“现实脱节,亟待调整”。专家认为,没有哪一所学校能够真正培养出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要靠一生造就的;对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传统提法,也有教育界专家表示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这样的表述,仍然是阶级斗争和以政为纲的延续”。
结论:与会专家表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等理念“应尽早升级换代”。
611万毕业,200万失业?(文章标题)
讨论结论:2009年中国将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估计,2009年应届大学生中的失业人数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00万人。
这两个用例也表明了问号的“另类”用法:用讨论问句作标题提出问题暗示观点,正文围绕讨论问句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得出讨论问句去掉问号后的肯定性结论。
或许因为有委婉含蓄和表达简洁的语用效果,问号的这种“另类”用法十分流行;因为这种“另类”用法十分流行,建议《标点符号用法》对其有所反映。
看过“问号的用法与另类的使用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