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如果不翻日历,相信很多人都没发现已经踏入了秋天。在如此炎热、多雨的季节替换时节,应该如何顺应时势,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呢?
“秋天的保养,可分两个阶段。”立秋后到10月底可算初秋,气候与夏天差不多,以清热祛湿为主,之后就进入深秋,秋燥比较明显,应注重滋润养肺。
防暑
立秋虽过,但三伏天还没结束,初秋的天气还是一如仲夏时节的闷热,因此又有“秋老虎”一说,初秋时节防暑还是非常重要的。防晒、去湿、补水等工作还是不能偷懒,还要多喝水、多吃应季蔬果。
防燥
入秋后,随着空气湿度降低,空气和皮肤都会变得干燥,身体因感受燥邪容易发生疾病,如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干咳等,中医称为“秋燥”。因此,也要注意防燥,这包括以下两方面:
皮肤防燥:提防冷气诱发荨麻疹
皮肤防燥,除了预防皮肤干燥发紧,还要注意皮肤病的复发。夏秋是荨麻疹多发的季节,据鄢爱珍介绍,荨麻疹主要发生于过敏性体质者,特别是对粉尘、螨虫、冷空气过敏的人士,应该注意避免过敏源。据介绍,近日一名就诊的小孩就是与家人在商场逛街后,出现肚子痛、手脚和身上长着红色风团的荨麻疹症状,而且风团奇痒无比。原来该名小孩对冷气过敏,而商场这些公共场所温度都调得比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人多空气差,就诱发风团。对此,鄢爱珍解释道,当温差逐渐增大,皮肤的适应能力差,稍遇刺激就会复发。因此,有此过敏症状的人士,应该备一件薄长衫,并且少去公共场所。另外,还要注意禁口,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吃海鲜。
初秋宜清淡 深秋吃白色食物(爱华阅读配图)
体内防燥:要一边养肺一边排湿
秋燥除了皮肤干燥,还包括湿燥和凉燥。所谓温燥主要是因亢旱燥气、湿热而发病,类似风热感冒,多见于初秋,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干咳无痰,另外还有咽喉肿痛,心烦口渴等;而凉燥,是指因秋凉燥气而发病,类似风寒感冒,多见于深秋,主要症状也包括头痛发热,口干舌燥,干咳不断。
干燥的天气易使身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根据中医理论的“秋养肺”一说,因此杜发斌建议慢性肺疾病患者要小心防治,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患者,既要防燥,还要防感冒。注意天气的突变,及时添衣保暖,以免感冒加重病情,同时一旦感冒应该及时看医生,而不要胡乱吃药。
另外,立秋也是清热排湿的好时节,而刮痧就是清热排湿的一处良方,据鄢爱珍介绍,民间有“立秋时节刮刮痧,个个活过八十八”的说法。日常生活中容易积聚各种毒素,夏天天气湿热,毒素排不出。到了立秋,开始进入清热排湿的好时节。“刮痧能够把黏附在血管壁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让血液得到净化。”
养生贴士
初秋宜清淡,深秋多吃白色食物
在初秋的时候,广东的暑热天气和夏天无异,鄢爱珍建议保留夏天的饮食习惯,如吃一些冬瓜、丝瓜、凉瓜,清清湿热。“没必要急着吃一些太滋润的食物。”鄢爱珍介绍,太早吃秋天滋润的食物,容易让体内的邪气得不到宣泄,因此要补也最好等到深秋和冬天。中医的理论认为,五味、五色皆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因此在“秋养肺”的深秋季节,宜多吃白色的食物,如最有名的润肺佳果———雪梨,另外,还有百合、麦冬、白木耳、白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