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这天,古代人用歌舞来庆祝,通过祭神来祈求消灾免祸。《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到了宋朝,百官可以在夏至日享受三天的假期。
在农事方面,《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这个时候开始割鹿角,蝉也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也正繁花盛开。可见,这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平时多注意“暑易伤气”。饮食方面,讲究吃“补食”,原因是夏至后有三伏天,它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人容易食欲不振,所以要学会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这也是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
夏至狗,没定走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是每年6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夏”指夏天,“至”指照射到极点,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表示北半球夏天开始了。中医认为,夏至和秋分是人体在养生调节处于关键时期,因为夏至是暑热的开端,而秋分是寒凉的开端,必须掌握正确的养生要点。
从夏至到立秋会经历三个“伏天”,而这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夏至前降雨多,夏至后天气炎热,整个岭南地区就会出现“上晒下蒸”的情况,天气十分闷热,人的身体是最难受的。广东有一句俗语说“夏至狗,没定(地方)走”,意思是过了夏至,连狗也热得无处逃,生动地描述了这种闷热难耐的天气。
不可以热为热
关于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养生要顺应夏日阳盛于外的特点,中医认为,(精气)秋收冬藏,春升夏发,着眼于“长”字。古代的养生学家嵇复的《养生论》有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兮。”意思是夏季要调息静心,犹如一块冰在心间,那么炎热便会减少,不可以吃温热的食物,不然会觉得更热不可当。这就是夏日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论点。
凉食一周不过两次
“寒凉”食物既代表冷食,也代表性质寒凉的食物。春夏是“养阳”的时候,不适宜吃过多的寒凉食物伤阳气。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喝大量凉茶,其实是不对的,凉茶应该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喝,著名中医邓铁涛教授说过“春夏去暑湿,秋冬防肺燥”。秋天和冬天才是燥热的时期,才需要喝凉茶。寒凉食物一周也不宜不超过两次。
另外,要注意市面上出现的“雪莲果”,虽然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但性质偏于寒凉,女性尤其是经期不宜服用。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保健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应保证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让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因此精神调养很关键。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孔德荣指出,夏季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少吃香蕉、雪梨、西瓜、柿子等寒凉类水果。”郑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白广欧建议。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选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运动锻炼过程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一定要喝几口停一会儿,一次不要喝太多,尤其不能大量喝冷饮,以免胃肠道痉挛,甚至引起胃疼。
洗掉疲劳增加抵抗力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由于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刚洗完澡不宜马上吹空调。
空调温度26 最适宜
在恒定温度下,室温保持在26 是最适合休息的。郑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树凡告诉记者,如果室温过低,第二天起来易出现浑身乏力、头疼、腰酸背疼、四肢痛、关节痛等症状,更严重时会引发腹泻、月经不调、“空调病”等更多疾病。王树凡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 至10 左右,26 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