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说,一个作家不应该回避他每天所寄存的这个变化的空间,文学是对人类的希望,同时也是让人更坚信,人是最值得庆幸的存在。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作家的作品无疑应该担任起指引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任,作家将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寄存在文字当中,在传递出自己意志的同时,也让读者思考。这种观点应该是很容易让人赞同的吧,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文学批评家,他们肯定会要求一个作家必须“为了人类之未来而写作”。那么,作家们,你们是为何写作呢?

  在一本叫做《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的文学批评类书中,编者引用了上面大江健三郎的这句话,肯定了他关于作家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的观点。但同时,他们又还引用了卡内蒂关于写作的一句话:“对我而言,写作是焦虑和抗拒的产物,多年来我的生理已习惯了这一行为,它多多少少能够缓解痛苦,仅此而已。”我虽不认为他写作的目的仅仅是生理习惯,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赞同那些为人类未来写作的大道理,写作就是写作,想写作,于是写作了。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人,这个叫贝克特的人说:“我先把话说清楚,我不原谅任何人。我希望他们和他们未来可憎的子孙,全都在冰冷地狱的熊熊烈火中过着残酷的生活。”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在这里存在的意义,只能简单的理解为他写作的奇特出发点。但只要看过他的作品《等待戈多》就可以明白,他思考的可不是为什么要写作这种简单问题,甚至在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看到一些现象,想到一些问题,便自然而然的写了下来。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整个世界的普遍原理,存在的合理与不合理,精神世界的发展或许比物质世界更加重要。但在如今的社会,为何写作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作家思考问题的方向与深入性。

  我比较简单的把作家的写作意图分为两类。首先是被广为推崇的,出于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他们需要表达出他们思考出来的内容,于是他们选择将这些写进自己的作品。从这个写作意图来讲,他们毫无疑问是高尚的,在文学批评家眼里,他们是所有作家的楷模。还有一类作家,他们将写作看成是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的方式。那么,他们思考的是什么呢?为了自己写的书能获得更高的知名度,获得更多人的亲睐,他们需要研究的是他们的读者群需要什么。很明显,如果这些人将自己的读者群定位为所谓的专家、评论家,那估计他们要为自己的生计问题担忧了。所以,他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读者群作为支撑,而这个读者群就必然的是普通大众了。那么普通大众在选择阅读一本小说的时候需求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被批评家们批评的体无完肤的诸如池莉等作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吧。

  在《与魔鬼下棋》一书中,批评家们从各个方面彻底的分析了一下池莉的小说,指出了一大堆问题,说到最多的便是池莉小说的深度问题。池莉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书中详尽的描述了武汉的市井街角,各种小市民的生活现状,叙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烦恼、小郁闷。作为一个作家,文学功底的基础是文字功底,然而,池莉缺乏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于是,小说中便出现了非常的“硬伤”,这一点被书中的多位批评家提出来。不得不承认,这些硬伤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出现的。但书中以为叫苍狼的批评家一句一句的指出池莉小说中他认为的语病,甚至不屑的说池莉的这些作品根本不能被称为小说。那么,什么是小说呢?他给出了解释,小说是奇迹,不是传奇。这是一个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小说的阅读必须给读者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就那种读过之后恍然大悟、酣畅淋漓的快感。首先,我觉得这位批评家应该更适合当一位语文老师,而不是文学批评家。其次,他认为池莉的小说过于传奇化,显得不在情理之中。那么,我想问,什么叫情理之中,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没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我们总是理所应当的接受所谓的“理应如此”,因为这就是规则,而打破这个规则的便是不合理,便不应该存在。

  规则是什么?规则只是用来束缚那些离开了规则便不能生存的人,敢于打破规则的才是强者。而这位批评家所说,小说是奇迹不是传奇,奇迹就是不合情理之物,传奇又是什么?传奇便是在那些守规矩的人眼里,打破了规矩的存在,同样是不合情理之物。所以,由于不合情理就判定这篇小说的价值,太武断也太片面了。说到这,又不得不提出另外一个疑问:文学批评家为何存在?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事物,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可以被批评的存在,文学作品也一样。不管是多么出色的文学作品都一定会有瑕疵,而判定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也只是比较其积极意义与瑕疵的大小而已,即我们常说的瑕不掩瑜。而批评家的存在意义就是找出这些作品的不好之处。如此看来批评家的适用之处真是广泛,但从另一方面看,批评家只不过是拿这部作品的短处与那部作品的长处做出比较而已。《与魔鬼下棋》一书中,所有批评家一致认为池莉的小说缺乏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于是那些对小市民的刻画也变得“小”起来。但为何不能从反面认为,池莉小说就胜在这些对小市民的刻画上呢?正是这种接地气的内容,让池莉在普通大众读者群里拥有了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她作为一个“商业作家”的成功之处。

  从思考出发的作家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他们的作品能影响世界的发展,能改变人类的思想。而从利益出发的作家,如池莉、郭敬明一类人,毫无疑问,他们也成功了。但这两个成功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没办法去评判哪种成功更有意义,也没办法去要求所有的作家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学批评家们哪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在一开始就没对路,或许他们的确是在“为了人类之发展而批评”,但在批评的同时,请先思考一下你们批评的意义在哪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7421871/178408665.html

更多阅读

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送别苏拉

本周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在周一晚就看完了,一直没有时间在BLOG和写点内容,其中一个原因是截屏方法没掌握好。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七集,承接上集结尾:斯巴达克斯亲眼看着爱妻“苏拉”在怀抱中去世,他赖以生存的信念破灭后,斯巴达克斯

《天使与魔鬼》美国令狐影评 天使与魔鬼

冲着《达。芬奇密码》看的这部电影,总的来说不错,丹布朗的小说毋庸置疑,但是由于看的加长字幕版加之对宗教的陌生的让人有些昏昏欲睡,画面处理流畅、场面恢弘,值得一看!!!推荐指数:★★★★★剧情指数:★★★★★表演指数:★★★★★悬疑

《天使与魔鬼》影评 天使与魔鬼 豆瓣

Angels& Demons / 天使与魔鬼的评论   这是砖,假如你对这部电影还心存侥幸,那么请点右上角的叉退出页面;    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并且感觉它是一部神作,那么也请点那个地方。    不过假如你喜欢这部电影并且从未看过原著

美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太黄,太暴力!

当你看完美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一季后,肯定会觉得“很黄,很暴力”这样的评价实在是过于温和。这部最近风靡的美剧,的确“太黄,太暴力”!我非常确信,如果有“全球最佳暴力三级片金奖”这项大奖,这部美剧肯定会毫无争议地问鼎该奖!老

声明:《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读后感2000字》为网友鯖風癡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