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内部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环境,有效控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结合液化石油气充装站自身实际情况,就可能发生的各类气瓶、充装设备、槽车卸液、贮罐根部阀门泄漏等突发事件(事故)的影响。爱华网小编为你整理了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起来看看吧!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各类气瓶、充装设备、槽车卸液高压胶管爆裂、贮罐根部与第一道阀门连接处泄漏等突发事件(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程度。(二)基本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本预案适用范围
本站充装过程中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故各岗位操作工需强化日常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执行防火防爆安全制度和严格执行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当发生重大(含)各类气瓶、充装设备、槽车卸液高压胶管爆裂、贮罐根部与第一道阀门连接处泄漏等产生火灾或爆炸突发性事故,均适用本预案。
本预案各类责任性或非责任性突发性事故,指下列情况:
1、一次死亡或重伤一人以上的事故;
2、因人为或非人为等原因,造成各类气瓶、充装设备、贮罐火灾或爆炸事故;
3、贮罐冒顶、罐体根部与第一道阀门连接处泄漏事故;
4、液化石油气槽车卸液高压胶管爆裂;
5、其它影响正常生产、危及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
三、本预案危险源
1、危险源:本站现有易发生火警、易燃易爆、大面积泄漏的岗位,是液化石油气充装岗位、液化石油气槽车卸液高压胶管爆裂及液化石油气贮罐根部与第一道阀门连接处泄漏。
2、危险源的性质: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1%~9.7%。气体比空气重约1.5~2倍,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处流动。常温下,液体变成气态,体积扩大250倍。其膨胀系数为150~300倍。
四、组织领导机构与指挥系统
处置突发事件与抗灾抢险的领导机构与指挥系统实行负责负责制:
(一):领导机构
1、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组长由站长担任,副组长由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充装站其他人员担任。
2、如有人员变动,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3、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充气站办公室。联系电话:xxxxx。
(二):指挥系统
凡接到突发事件的报警指令,在最短时间内成立现场指小组。现场指小组由以下五部分人员组成:
1、负责全面工作法人为总指挥;
2、决定技术措施的技术人员;
3、抢修队及消防人员;
4、对外联系、协调人员;
5、后勤保障人员;
五、报警与预警工作
(一)、处置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含)以上事故的报警。
凡发生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含)以上事故,在发生之后5分钟内向领导小组报告,接警后,领导小组成员必须马上赶赴事故现场。
领导小组根据事态大小来确定是否上报安监、建设、质监、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和各类重大(含)以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及程度等。
六、保持通讯系统畅通
在突发事件、重大(含)以上事故报警起至灾情警报解除前,通讯工具保持畅通(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固定电话:xxxxxx;
移动电话:站 长: xxxxxxxx
站技术负责人:xxxxxxxxx。
七、应急事故抢险工具
1、照明器材:备有二只以上防爆电筒或24伏以下电源照明灯;
2、堵漏器材:防爆工具(铜质扳手、铜质榔头、木质榔头)、DN50、DN80金属绕缠垫片、三角木枕、堵漏夹、铅皮、棉布等;
3、防护用品:防冻服或雨衣、防毒面罩、长统雨靴;
八、加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提高事故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累对应急事故抢救的经验,根据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内的工艺管线、气瓶、槽车卸液台、贮罐工艺特点、性能、阀门法兰等情况,定期组织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事故抢险进行演练,使职工掌握处理事故的本领。当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做到判断险情准确、救施得当、及时排除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
九、事故抢险程序
当出现重大液化石油气泄漏、火灾时,请按下列抢险程序:
1、急报报警电话 119、110,非本充气站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2、切断除消防水泵外的一切电源,熄灭一切火种;
3、紧急起动消防水泵,对贮罐进行喷淋降温;
4、设立警戒区,在贮灌站围墙外5km范围内,禁止各种机动和非机动车辆、行人通行,并在下风方向设立大范围警戒区;
5、急报当地政府和当地安监局、质监局、建设局燃气办、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充气站主要领导;
6、如有漏气未燃,立即查明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处理,疏散站内拉气车辆,车辆疏散时所采取的方法必须保证不会由此而引起着火爆炸;
7、如漏气已燃,立即查明起火原因,并立即用备用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防止贮罐内压力因周围温度而急剧升压,产生爆炸,必要时打开贮罐泄压阀门进行泄压。将人员和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
8、如遇到操作、灌装、卸车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燃烧、爆炸时,立即尽一切可能关闭各控制阀门,防止事态扩大。
9、如贮罐经过多方努力,仍将发生爆炸时,立即将人员和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免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事故调查。
十、各种紧急事故处理方法:
(一)、贮罐超压、超液位、冒顶的处理方法:
在运行中,当贮罐发生超压、超液位现象时,采取贮罐串气、倒罐方法处理,如因液温升高造成压力升时,可采取喷淋降温方法降压。当发生冒顶事故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及时发现冒顶事故时应:
1、立即关闭冒顶罐进液阀,将液改进其它罐,然后及时报告领导;
2、停止卸液,检查管路是否损坏、泄漏、安全阀是否正常开启;
3、检查压缩机是否进液(由气相管引入)如压缩机正在运行,立即停车,防止发生撞缸事故,关闭通向贮罐的气相管阀门,采取排液措施;
4、待情况稳定后,将冒顶罐的液倒入其它罐;
5、全面检查贮罐、管路、设备等情况,对于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认真检查分析,并对损坏设备部位进行检修。
(2)未及时发现冒顶事故时:
由于未及时发现冒顶,液化石油气已大量泄漏外出,在空间已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情况十分危险。此时,最要紧的是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蛮干,在报告领导的同时,一般采取下述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停止机动车辆行驶,疏散无关人员;
2、立即关闭进液总阀;
3、停止卸液;
4、在现场外设警戒结,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做好消防、抢救准备工作;
5、在各种准备工作完成后,派罐区运行工或熟悉工艺管路的机修人员,从上风或侧风向进入现场检查。关闭关键性阀门或抢修堵漏;
6、待液化石油气浓度降至安全范围时,全面检查冒顶情况;
7、情况稳定后,将冒顶罐的液倒入其它罐;
8、查明原因,根据冒顶造成的后果,做好善后工作。
(二)、贮罐根部与液相阀门间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1、迅速倒罐,其方法如下:通过用烃泵抽泄漏罐中的液体,倒向备用罐。
2、用棉被或止漏夹包住泄漏处,并用消防水枪冲稀。
3、准备好灭火器材。
4、严禁用压缩机加压倒罐。
5、等到事故罐中液化石油气抽空后,周围浓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围后,查明原因,进行换垫抢修。
(三)、槽车卸液高压胶管爆裂的处理方法:
当槽车在卸液时。出现高压胶管爆裂,会产生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在场的槽车押运员、运行工首先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蛮干,采取下述措施:
1、槽车押运员立即打开槽车上紧急切断阀油压开关,卸掉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槽车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2、同一时间,运行工也卸掉卸液台上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卸液台管道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3、关闭压缩机,关闭工艺管线上气相阀门。
4、迅速报告站长,并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站内组织处理。
5、等到浓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围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
(四)、灌装间起火的紧急处理法;
1、立即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关闭进充装间液相总阀,关闭烃泵和贮罐各进出口阀门,用灭火器和消防水控制火势、进行扑救,对钢瓶进行降温或转移。
2、无关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周围设立警戒线,严密监视火势情况,保护周围建筑和罐区安全,及时向消防部门、站长报警。
3、等到安全后,查明事故原因。
(五)、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破裂处理方法:
1、停止一切操作,禁止机动车辆启动。
2、把角阀破裂的气瓶,拎到无人的空旷处。
3、准备灭火器材,设置外围警戒,周围禁止使用明火。
4、等到浓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围后,迅速报告站长。
(六)、液化石油气钢瓶起火处理方法:
1、因角阀漏气起火时,用湿布包住手去关闭角阀即可,无法关闭的,则用灭火器扑救,然后迅速将钢瓶拎至空旷处排放,周围50米范围严禁烟火;
2、钢瓶破口并引起火灾的用灭火控制火势,消防水对钢瓶进行降温,并视火情,对周围建筑、设备等进行喷水保护,周围设警戒线,及时向消防部门和站长报警。
十一、紧急事故处理人员分工:(义务消防队员)
队长:站长
副队长:站技术负责人
队员: 充装站其他人员
职责:
队长:负责全面灭火工作的总指挥。
副队长:a、负责全面灭火扑救布置工作,并同消防大队联络,制定灭火扑救方案。
b、负责提供贮罐、管道、化学物品等有关扑救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队员: 负责消防器材,协助消防队员扑救,听从总指挥的统一调配。
负责消防水泵起动和站内用电,设立外围警戒线,根据现场指挥部指令驱散无关人员。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充装站。并到马路边等消防及相关救援人员到达现场。负责报警,根据现场指挥部指令向相关职能部门上报或求救。保持电话畅通。队员根据现场指挥部指令提供救援、救护物资。帮助医护人员抢救伤员。
十二、紧急事故处理电话:
公 安:110;
火 警:119;
医疗急救:120;
法人电话:xxxxxxxx;
技术负责人电话: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