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你对医改有什么建议吗?下面由爱华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医院改革的相关法律知识。
医院改革六大红利2016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
一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2010年,我国在17个城市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4年试点城市扩大到34个,2015年改革试点城市将增加到100个。
根据国办2015年5月发布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改革内容包括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今年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可见改革的力度在加大。
医院改革六大红利2016
试点公立医院主治医生到基层执业
二是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以及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开展分级诊疗是破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当下,一些大城市和大医院医疗资源集中,有些医院的科室一号难求,而中小城市的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看诊病人相对较少,这种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次国务院出台的措施正是针对这一点,让公立医院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工作室,扩大家庭医生覆盖率,将医疗资源往基层下沉,让优秀医疗服务更加前置,缓解患者集中到大医院看病的问题。
另外,为增强看病的透明度,弱化重复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本次常务会议还提出要力争全部三级医院、8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所谓“临床路径管理”是指针对一个病种,制定出医院内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诊疗模式,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照该模式接受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在医院内部推行仿照工业流水线设计的“临床路径管理”,可望实现“同病同治”。
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减轻负担
三是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
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因病致贫现象主要是因为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大病治疗费用很高,动辄几万、几十万让患者不堪重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两会期间曾介绍说,有了大病保险之后,报销额度普遍比原来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减轻了不少患者的负担。
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药店购药
四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
以前,一些医院为了阻止患者到院外的药店买药,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字迹潦草,根本无法辨认,有一些医生甚至使用代号。而之所以让患者在医院里买药是因为有加价这个经济利益在。赋予患者购药的自由不光是减轻看病负担,同时也是推动医院转型,让医院的收益更多来自于高质量的看病问诊,而非依赖药物加成。
本次会议还提出要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增加艾滋病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这些对相关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
建立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价值
五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这一点和第四条有一定的相关度,鼓励的方向仍然是医务人员通过技艺来获取报酬,而非通过其它手段。当下,一些科室或岗位比如儿科医生存在负担重、压力大但报酬不高的现象,导致人才流失。这对患者来说也绝非福音。而理顺医务人员劳动和报酬之间关系,对于医患关系而言也有积极作用。
会议还提出,新增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7万名,其中儿科医师5000名。这对于想生孩子或是二胎的人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六是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统筹推进各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
实际上,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关于全国医保联网的问题时表示,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结算已经提上日程,成为重点工作。
相关阅读:
医院发展方向简述
如今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其中一个矛盾就是,政府卫生投入与老百姓的医疗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量社会资本还未得到有效利用,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格局尚未形成。
依靠公共部门提供所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所需的资金显然不可行。国际上,私营部门作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合作伙伴,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是增加医疗卫生筹资渠道、扩大医疗卫生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
中国政府将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新格局。
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增速超过10%,如果按照这个发展势头,那么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无论对于境内资本还是境外资本而言,市场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看过“医院改革六大红利2016”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