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2月,北京天降大雪。这天,从新加坡出差回到家的俞敏洪,见院子里积了厚厚的雪,便拿出扫帚、铁锹带着4岁的女儿一起清扫。父女俩一番忙碌,好不容易将积雪清扫得差不多了。这时,俞敏洪想起隔壁邻居是一位独居的老太太,便向女儿提出帮她家清扫积雪。
女儿却耷拉着脑袋,气鼓鼓地说道:“我累了。那是她家的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时,俞敏洪的妻子扬扬也在旁边给女儿帮腔:“她还是小孩子,累了就让她休息吧,待会儿还要弹钢琴呢!”得到妈妈的允许,女儿一溜烟儿跑进了屋里。俞敏洪知道妻子和众多中国妈妈一样,永远都将孩子的学习、练琴等排在第一位。他没再说什么,却隐隐有些担忧。
当晚,俞敏洪哄女儿睡下后,和妻子扬扬谈起了女儿对帮助邻居这件事的态度,并说起自己母亲的一件事。
俞敏洪9岁那年秋天的一天下午,村里每家每户都在晒玉米。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俞敏洪的母亲赶紧带着全家把隔壁家的玉米收了。等一家人收自己家的玉米时,自己家的玉米却全淋湿了。俞敏洪不理解,母亲就给他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就要去帮,如果不帮,不仅他们家一年的粮食会被淋湿,更重要的是,等你有困难的时候,也没人会伸手帮你。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就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令俞敏洪没想到的是,母亲的这个举动,使邻居和他们家的关系非常融洽,此后邻居经常主动帮俞敏洪家收割庄稼,而母亲也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扬扬听后,若有所思。第二天早晨吃饭时,扬扬看到女儿高兴地吃着俞敏洪亲手烘焙的培根面包,趁机告诉了她奶奶的故事,也把俞敏洪的故事讲给她听。俞敏洪在农村长大,进北京大学后,将勤劳的品质也一并带到学校,常年义务打扫宿舍,为同学打开水。于是他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那些同学都义无反顾地回国帮他发展新东方。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的水。你有饭吃肯定不会只给我们粥喝。”
当天上午,俞敏洪准备带女儿去游乐园时,竟不见了她的踪影。这时,窗外传来了声响,他探头望去,看到一个红色的小身影在皑皑雪地上忙活着。原来女儿正在帮邻居扫雪呢!
有付出,才有得到
女儿小学毕业后,俞敏洪送她到加拿大留学。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家里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尽管家里不缺钱,可当女儿提出想要一个笔记本电脑时,俞敏洪还是没有痛快地答应,而是讲起了10年前的一个真实故事。
那时,一个农村孩子想要出国,想上新东方的托福班和GRE班,这两个班的学费加起来要2000多元钱,但是他没钱。他找到俞敏洪,鼓起勇气提出,到新东方的教室来当管理员(查听课证、扫地、整理桌椅),不要工资只要免费听课。俞敏洪欣然答应。没想到,随后,这个孩子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想买随身听提高听力,请新东方给他开工资。俞敏洪表示,只要把活儿干好,工资不是问题。此后,这个孩子果然干活干得很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排得整整齐齐。暑假结束时,俞敏洪给他开了1000元的工资,他拿着钱就跑出去了。半小时后这个孩子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索尼的随身听,当着俞敏洪的面把盒子打开,把机器拿出来,把磁带放进去,然后把耳机戴在耳朵上听起了英语。俞敏洪看到他的眼泪往下掉,也被他感动得一塌糊涂。过了两年,这个孩子竟到美国名牌大学去读博士了。
俞敏洪告诉女儿:“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如果你能背诵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我就给你买。”为了早日得到笔记本电脑,女儿每天起早贪黑地背起书来。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就将30篇英文励志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俞敏洪最后兑现自己的诺言,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拿到电脑的那一刻,女儿摸了又摸,那种通过努力才拥有的幸福感让她兴奋得直想跳!有付出,才有得到,而付出的过程会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恩——这是俞敏洪的心得。
当最后一名也无妨
俞敏洪的儿子3岁才会说话,而且说得不清晰。2009年,儿子数学依然很弱,常常会写出4+5=45。俞敏洪对孩子未来十分担忧。于是,他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
俞敏洪经常带儿子去农家乐吃饭。和一般父母不同的是,出身农家的他总是将各种菜的生长周期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对大自然和食物产生亲切感。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儿子露营,搭起帐篷睡了一夜,结果回家后儿子就不睡床了,晚上就睡帐篷里。还有一次,一只蜘蛛受了伤,趴在家里的地毯上。俞敏洪带着儿子用信封把蜘蛛装起来拿到户外,把它放到树上。儿子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蜘蛛这么丑陋。俞敏洪告诉儿子,蜘蛛是可以结网吃蚊子等害虫的,大自然的万物都很神奇,不可以小瞧。
不久,俞敏洪带着儿子到海边度假。因为刚好是农历十五,他们就到海边看月亮是怎么升起来的。月亮渐渐探出头来,月光一泻千里。一个小时后,俞敏洪说:“有点凉了,回宾馆吧。”“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儿子一边指向遥远的天空,一边回答。最后,大家在海边又待了三个小时。儿子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让俞敏洪深信,自己的孩子不仅智商正常,情商也非常出色。
就在这时,俞敏洪被一则消息深深震惊了:一个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在哈佛大学从5楼跳下来摔死了。他采取这种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是因为患了“第一名综合征”。原来,这个留学生在国内时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第一名,但到了哈佛大学以后,得第一名就不容易了。这个学生无法适应,失去了第一名,他就失去了精神支柱,最后精神失常,跳楼自杀了。
这个惨痛的悲剧让俞敏洪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着很美好,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他甚至幽默地告诉儿子,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所有人都在追自己,追得自己半死不活;相反,有时当最后一名是幸福的,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得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这种生活多潇洒呀!儿子一下豁然开朗。
蜗牛的人生比雄鹰精彩
2010年的一天,俞敏洪带着儿子去海洋公园看海豚表演。聪明的海豚听着驯兽员的口令,不断地腾空跃起,跳圈。善于琢磨的俞敏洪一下子对为什么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产生了兴趣。随后,他专程找到驯兽员,了解其中奥秘。
原来,海豚开始是不会那样做的,驯兽员先把圈放在水里面,海豚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就不给吃的。海豚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海豚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钻过这个圈就有鱼吃,钻不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起钻过去。圈逐渐被提高,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提10-20次,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
从驯兽员训练海豚的方法中,俞敏洪明白了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对教育孩子十分重要。此后,儿子考了0分,他会鼓励儿子下次考到10分。比如儿子爱吃必胜客的比萨,他就把这个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儿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必胜客,然后再把儿子的分数一点点加上去……
俞敏洪从不把儿子与班里的同学比,他只看儿子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进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进步。慢慢地,在俞敏洪的鼓励下,儿子的分数就上去了。
在鼓励的同时,俞敏洪也会给儿子定规矩。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每天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俞敏洪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儿子那时还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俞敏洪就告诉他,钟表上那个长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小时。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表的长针,半个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儿子抓起冰激凌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第二天,儿子就看了十几次。第三天,看了两三次。第四天,他知道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冰激凌,就先玩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定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随便更改就会出问题。
对于孩子的将来,俞敏洪说任由他们发展。他最爱用一则寓言故事来教育孩子:到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个是雄鹰,另一个是蜗牛。雄鹰是靠自己的翅膀飞上去的,因为它有天分;蜗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腿,它必须靠身体一点儿一点儿爬上去,所以蜗牛也许爬到金字塔顶端要比雄鹰多花几十倍或者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但是,如果蜗牛也到达了金字塔的顶端,它所看到的世界和雄鹰看到的世界是一模一样的。而当雄鹰和蜗牛开始写回忆录的时候,雄鹰只能一声叹息,因为靠自己的天分一下子就飞上去了,很容易,因此就写不出回忆录来。而蜗牛可以写出非常丰富的令人感动的回忆录。因为蜗牛是通过自己的一路奋斗,尝尽辛酸才登顶的。
在俞敏洪看来,把所有的一切,财富、地位全都给孩子,孩子不一定会幸福。而只有教会孩子如何感受人生的美好,拥有完整的人格,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幸福的孩子都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励志一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