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成语】: 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掩耳盗铃: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7096271/19700666.html

更多阅读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 关于成语声东击西的故事

关于成语声东击西的故事【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 关于孺子可教的成语故

   关于孺子可教成语故事  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  [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成语故事100篇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

关于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关于水浒传的成语

  《水浒传》是宋代施耐庵的作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 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

声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关于掩耳盗铃成语故事》为网友残留旳淡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