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而这种抵触情绪会导致对于工作的倦怠,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很多人并不会重视这种倦怠情绪,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那么,应该怎样解决工作中的倦怠情绪呢?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情感衰竭:
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2、去人格化:
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3、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工作不匹配理论: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1、工作负荷:
如工作过量;
2、控制:
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
3、报酬:
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4、社交:
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
5、公平:
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
6、价值观冲突:
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或上司价值观不一致。
解决职业倦怠症的良方:
1、换个角度,多元思考:
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2、休个假,喘口气:
如果是因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赶快休个假,只要能暂时放空自己,都可以为接下来的战役充电、补元气。
3、适时进修,加强实力:
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必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
4、适时运动:
减压绝佳方法,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达130下,例如快走、游泳是好运动。
5、寻找人际网络:
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纾解。
6、说出困难:
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套,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很多忧郁症患者因碰到困难不肯跟旁人说,自己闷闷、默默地做事,最后闷出忧郁症。
7、正面思考:
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不懂就问人,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加油,我一定办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板骂就好”的两种心情做出的工作绩效绝对不同,正面思考并非天生本能,可经过后天练习养成。
8、幽默感:
别把老板、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严肃,职场和谐很需要幽默感。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积极行为的障碍。如何让他们告别倦怠,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首先,改变产生倦怠的应激源。其次,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寄希望于应激源的改变。这是告别倦怠的根本。这非常有效。
对于这种职业压力导致的倦怠情绪,若不加以重视,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就会影响日常生活,降低工作效率,所以一定要尽快解决工作中的倦怠情绪,积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