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债券发行最低成本纪录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债券发行最低成本纪录近日,首开集团抓住最佳发行窗口期,以年化3.56%的超低利率成功发行了集团五年期15亿元非上市公司私募债券,创造了全国债券市场发行私募产品以来,相同期限、同等评级(AA+)条件下最低成本的发行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今年以来,全国资本市场所有主体评级级别(含AAA级)发行私募债券的最低成本纪录。
本次债券资金使用渠道灵活,可用于拿地、补充日常流动资金、偿还既有负债等用途。首开集团决定,将此笔15亿元资金全部用于置换原先高成本的银行贷款及信托融资。
首开集团非上市公司债券的发行于2015年10月取得了证监会及上交所获准发行的批复。为了控制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同时考虑到央行降准降息的趋势,首开集团决定等待最佳窗口期,分三次发行了总计42.5亿元的非上市公司债券。
目前发行资金已全部到账,42.5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利息较高的银行贷款及信托资金,进而降低企业整体融资成本。
债券发行最低成本纪录资料拓展房企公司债潮爆发的背后
2016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行业带来了一片生机,销售向好的同时,重点房企补库存意愿强烈,催生了大量的融资诉求,在此背景下,公司债迎来了新的春天。
总量:公司债发行总额达4607亿元,两类房企公开发行逼近上限
据CRIC监测,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50家房企1公司债的发行规模为4606.95亿。此次发债潮起始于2015年下半年,50家房企的公司债融资总量逐月增加,2016一季度达到了融资的最高点1181.5亿元,二季度则略有下降,但依旧维持在高位。
公司债发行规模前10的房企以大规模房企为主,且主要是民营企业,富力地产、恒大地产、万达商业位列公司债发行规模前3名。一方面,公开发行公司债的规模与企业净资产规模是正相关的,规模越大的房企可发行公司债额度越高。另一方面,央企、国企融资能力相对更强融资成本相对更低,公司债发行对于他们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对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原先在境外发行了较多高息债券的房企而言,境内公司债发行的放开显得更为重要,发债也更为积极。
房企发行的公司债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公开发行,可面向公众投资者,也可自主选择向合格的投资者发行;另一类是非公开发行,此类发行方式主要面向的是合格投资者,且每次发行对象不得超过200人。
2015年房企非公开发行总额仅占公开发行的1/3,2016年上半年二者便达到了不相伯仲的境地。
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发债门槛与限制条件有关。公开发行的要求明显较多,对于资金用途和发行额度(发行人累计发行的公司债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净资产值的40%)均有限制,而且还需获得证监会核准,而非公开发行则相对自由度较高,只需向证监会备案即可。故而除了华润、招商、滨江、保利置业从未发债,发债房企基本采取了先公开发行,再以非公开发行来进一步融资。
成本:平均融资成本为4.95%,非公开发行拉高成本
1.平均融资成本为4.95%,期限以3~5年为主
50强房企公司债的平均融资成本为4.95%,从期限集中度的角度来看,以3~5年居多,发行数量达到了100笔,发行额度为2940.75亿元,占公司债融资总量的63.83%,而该期限内的平均融资成本为4.85%;其次为5年以上,总发行金额达1010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为4.52%。
一般而言,发债年限越长,融资成本越高,但是从50强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来看,1-3内和3-5年内的平均利率更高,之所以呈现出时间越长融资成本越低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和各期限分布房企的规模息息相关。
大型房企尤其是央企,凭借良好的信用评级一般可以申请期限较长但利率较低的公司债,从而拉低了五年以上融资成本的总体水平。据统计,2015年销售额500亿以上的房企平均发债期限在5年以上,而平均融资成本却是在5%以下。
2.发债成本先减后增,非公开发行拉高成本
比较50强房企不同季度公司债的平均融资成本,我们不难发现,2015年基本维持在5%左右,随着融资总量的上升,2016年一季度有了明显降低,低至4.47%,而二季度又有了明显上扬,重新浮动至5.07%。
之所以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主要是公司债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的成本差异所致,因公开发行有诸多要求限制,安全性较高,故在融资成本方面低于非公开发行债券,房企也倾向于先发成本较低的公开发行债券,待逼近额度仍有融资需求时再发成本较高的非公开发行债券募资,相信随着房企日后发债量的逐步增多,公开发行的利好优势难再,总体的融资成本也将有进一步攀升的趋势。
3.房企分化大,国企和规模性房企优势明显
从单个企业来看,融资成本较低的以央企、国企和部分具备良好声誉和较强综合实力的民营企业为主。央企和国企自不用说,凭借国家信用融资成本与国债不相上下,如保利在2016年1月发行了第一期公司债,募资25亿元,票面利率低至2.95%;而这些融资利率较低的民企,一方面受益于债券市场本身带来的低利率,另一方面其自身的融资能力也不容小觑,以万科为例,不仅成功将公司债的融资成本压缩至4%以下,其于2016年4月发行的港币计息的担保票据,票面利率也仅为2.5%。
融资成本较高的除恒大外,基本都是100~300亿规模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一方面受限于规模,可公开发行的公司债较少,而非公开发行则会客观上拉高整体融资成本;另一方面100~300亿规模的企业尚属成长期,亟需资金实现战略扩张,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故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