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因爱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就算那些声称自己找到了完美另一半的人,对于自己的情感未来,在内心深处有时仍会隐藏着疑虑、不安或些许恐惧,你永远都不知道。有谁没有因为错误的对象而痛苦不堪?又有谁不曾因感觉不到对方的欲望,或得不到对方的爱抚而痛苦呢?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爱更过度敏感、更神魂颠倒、更至关重要。如果放弃爱,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就会减少,甚至毫无意义和乐趣可言。
爱情千姿百态。情感体验由诸多变幻莫测的因素构成,它们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毫无疑问,感受爱要比解释爱更容易,因为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爱和被爱,至少我们没有明确地接受过这种教导。爱情,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也超越了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也许有人会告诉我,爱情无法“理解”,它只可意会和享受,爱情不遵循任何逻辑这种说法完全不正确。多愁善感和天真一样是危险的,因为“相思病”主要就是由一些不切实际的荒谬想法所造成的,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这些想法。对于爱情的误解是情感痛苦的主要诱因之一。
理性对待爱情?没错。不用过于理性,只要不让自己兴奋得无法自制就行。欲望之爱(以欢愉为原则)应与理性之爱(以现实为原则)相结合,理智应与情感并重。我们不仅要品尝爱情,而且要将它与我们的价值观及信仰统一起来。这其实是在增加“爱情系数”,将心灵与大脑连接起来,以更为健康的方式引导情感。换言之,我们必须对爱加以整理和控制,让它与神经元更加亲近和友善。我的意思不是说要束缚爱或砍掉爱的双翼,而是要教爱如何飞翔。
当我们谈到爱情,或声称自己坠入爱河的时候,我们是想说什么呢?我们总是用各种涵义不同的词来作为爱情的同义词:激情、柔情、友情、色情、依恋、坠入爱河、同情、爱慕、怜悯、欲望以及类似的表达。我们无法明确界定爱情是什么,也无法对其术语进行统一。 对有些人来说,爱情是一种激情;对于另一些人,爱情与友情是一回事;还有些人则将爱情与同情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但哪些人又是对的呢?是那些为爱欲辩护的人,还是那些更喜欢友爱的人?抑或是那些认为真正的爱乃属精神行为的人?
根据孔德.斯蓬维尔与噶森等哲学家的观点,我认为可从三个基本的方面对爱情进行更精确的研究。当这些因素充分结合起来,可以说,一种功能强大的、统一的爱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以其希腊语字根来命名的这三种“爱的类型”分别是:爱欲(自然发生和自我满足的爱)、友爱(分享和欢喜之爱)与纯爱(给予和怜悯之爱)。
几年前,我在另外一本期刊上提出过一个类似的概念,即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种(较为感性)是指坠入爱河的行为,第二种(较为知性/理性)是指夫妻之爱,第三种(较为生物性)是指母性之爱。但以上新的分类在概念上更为完整和详实,对现实生活更有实用价值,社会背景也更深厚。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一份健康完整、愉悦身心的爱,可以带我们远离痛苦和伤害,回归宁静和和平,而它需要深思熟虑地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组合:欲望(爱欲)、友谊(友爱)与柔情(纯爱)。爱的这三重条件一直在不断地自我更新。
在现实生活中,一对情侣不需要每天做爱五次(质量重于数量),也不一定非要在每件事情上都达成一致意见(些许的分歧可再次强调个性),也无需永远活在浪漫的情绪当中(太过温柔也会令人腻烦)。明智的爱就像一个菜单,会根据需要及时地作出适度、和谐的反应。
在这里我先对这三方面的元素 稍作阐述
爱欲
爱欲是性欲、占有、坠入爱河、激情之爱。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思慕、欣赏和需要,而另外一个人“你”,并没有被当做一个对象。这是爱情自私与贪婪的一面:“我想拥有你”,“我想要你成为我的”,“我想让你的一切都为了我”。爱欲的本性是双重的、矛盾的,它能将我们带到天堂,而后又让我们转瞬跌入地狱。爱欲会带来伤害,也会让人失去理智,无法自控。但我们却不能没有爱欲,欲望在任何关系中都是最重要的发动机,无论是否是纯粹的性关系或性欲。克制的爱欲不仅会发展成为情侣间的友爱(带有欲望的友谊),而且会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呈现,就好像两个自我本位的人不管爱与不爱,都会在一起相互分享和欣赏。爱欲本身无法成为一种完整的爱,因为它存在缺陷。这是柏拉图关于爱的观点。
友爱
即友谊。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它是指“情侣/夫妻之间的友谊”,也就是所谓的“夫妻之爱”或婚姻友谊。友爱超越了“我”,将“别人”当做一个对象:“你”和“我”,但“我”仍然比较重要。尽管相对爱欲,友爱已有所发展,但还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仁慈,因为友谊仍然是通过朋友来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其主要情感不是由迷恋带来的欢愉,而是与人共享的快乐。友爱无需绝对的联系(我们从来不需要与任何人建立联系,甚至与最好的朋友也不需要),它本身就是一种密切的联系,一个和平共处的二人社会。爱欲会不时地退化和复苏,与此不同的是,如果一切都进展顺利,友爱则会历久弥坚。友爱绝不排斥爱欲:友爱能够使爱欲平静,将爱欲定位在占有欲和掠夺性不那么强烈的阶段上,但不会使它消亡。在比较稳定的关系中,友爱成分大于爱欲成分,但想要建立真正稳定的关系,两者都不可或缺。当爱欲来袭,我们会流露出好色、放纵的本质,同时成为“物体”和“主体”:我们被人吞噬,所以是物体;我们吞噬别人,所以是主体。和友爱结合在一起时,爱欲就会变得有趣,令人愉快,就像在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做爱一样。值得一提的是,“友爱”这个概念是由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将友谊运用到情侣/夫妻关系中而产生的。
纯爱
这是无私的爱,是柔情、脆弱和非暴力。纯爱中没有那个充满情欲、肆无忌惮的“我”,也没有靠友谊之爱联系起来的“我”和“你”。纯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注重的是那个纯粹的精神上的“你”。这是爱的至纯形式:是一种没被自我中心主义玷污的慈悲。 我显然不是指那种虚幻的、理想主义的爱,因为,即使是纯爱,也有条件可言。我所说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放弃优势,将自己降低到与所爱之人同等的弱势地位。这无关乎爱欲与欢愉,也不是由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而是真正的怜悯之心。当爱人感到痛苦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感同身受。爱的戒律就是无须费力。尽管也不一定,但纯爱通常是爱演变的最终阶段,而它的出现不会驱逐或抑制前面两个阶段。相反,纯爱会让它们更加完整。可能存在纯爱性爱(爱欲与纯爱),也可能存在无私的友谊(友爱与纯爱)。简言之,纯爱就是耶稣、佛陀、西蒙娜.薇伊和克里希那穆提式的爱。
因此,情侣之间并不只存在一种形式的爱,两人之间至少有三种爱的结合形式,这些形式发生任何变更都会让情感失去平衡(平衡是极为重要的),从而导致痛苦。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爱欲,比如,当伴侣对我们不再有欲望或者我们对伴侣不再有欲望的时候;也可能来自于友爱,比如,当关系开始变得无聊,快乐慢慢减少的时候;或来自于纯爱,比如,当缺乏尊重,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或者是由于任何一种无效的结合形式。